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2016-2017年度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2016-2017年度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 2018-03-22 13:18
  • 作者:中国数字医疗网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2016-2017年度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版权申明

本报告是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本报告所有数据、观点、结论的版权均属于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未经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全文或部分形式(包含纸制、电子等)复制或传播。不可断章取义或者增删、曲解本报告内容。

阅读申明

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来自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西部十二省份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主动给予应答的医院同仁。报告中内容根据收集问卷的统计而成,仅限于问卷涉及范围,难免仍有局限和不足之处,诚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致谢

在此,我们对参加本次调查的各医院CIO及负责人,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信息化主管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以及你们对推动行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努力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前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面积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由于西部地区重要的策略地位,国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计划,并在基础建设、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给予了西部地区大量的扶持。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西部地区科、教、文、卫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伴随着西部经济的崛起,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吸引着医疗产业各界的目光。了解西部现状,洞察建设需求,方可抓住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新机遇。为了更好追踪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为医疗信息化建设者提供客观依据,帮助各界同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自2015年起,每年都会发起针对西部12省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情况的专向调查活动,并根据调查结果发布专项的调查报告,同时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次调查活动历时三个月,共收集问卷2263份,有效问卷1986份,有效数据87.8%,基本覆盖西部12省各级医疗机构。

一、样本分析

1、样本情况

1.1 样本调查范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包括: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样本数量:本次调查回收2263份问卷。

1.3 有效样本:1986份。

1.4 样本有效率:87.8%。

1.5 样本隶属省份:(如图1) 


 图1

2、样本统计

2.1 样本医院级别比例划分:(如图2) 


 图2

参与者基本覆盖西部12省各级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及以上医院占56%;二级及以上医院占40%,同比增长150%。由此可以看出,二级医院越来越关注、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的深化,二级医院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应提供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这一切就需要信息化予以支持。医联体作分级诊疗的一种探索模式,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2134家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试点。今年两会上,有代表也提出了,要想让医联体的上下级医院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上下级医院的信息系统必须要连通,这也对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内的医院信息化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有大量一、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推进较慢,因此,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2 样本情况分析:(如图3)


图3

样本数据中医院CIO占到了64%;医疗IT企业占到了20%;医院管理者占11%。

二、西部12省医卫资源概览

在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教文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西部12省的医疗机构总数达到了326031个,其中医院9561个,基层医疗机构306578个,专业公卫机构9288个,其他机构604个;医院诊疗人次37677.6万,医院出院人数2584.8万,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5323.8万,乡镇卫生院出院人数701.2万。 


表1 


表2

近期,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18年中央财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公立医院改革)的通知》,安排2018年中央补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项目经费529,840万元,用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其中西部省份共占22亿,占到总经费的42%。由表3可以看出,四川、陕西、新疆等地位于前列。 


表3

三、西部地区医院信息化应用现状

1、建设规划

1.1关于制定全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情况

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医院全面数字化是一个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整体顶层设计,多方面整体调研和规划,才能为后续的建设指明道路、打下基础。由图4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样本数据中有95%的医疗机构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制定了相关规划,但是其中只有18%的医疗机构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可见,医院在有关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计划上有待加强和提升。 


图4

1.2医院2017年固定信息化预算比例

2017年医疗信息化相关的政策和大事件并不少,其中不乏国务院印发的相关行业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化发展,中央政府加大了卫生信息化 资金投入,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完善制度规范、组织应用试点、开展测试评估和部署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图5,我们能够看出,2017年,西部地区有75%的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相应比例的投入。通过对样本数据分析发现,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基本是在100万到500万之间,三级医院的投入多一些,基本都在500万元以上,一些大型的医院投入更多一些,每年的固定投入在2000万以上,这部分医院占到了9.5%。 


图5

1.3医院2017年信息化投入资金应用情况

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主要包括:服务器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系统基础软件采购、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或采购、信息技术服务费用六个部分。本报告将服务器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三项合并为硬件投入大类,将系统基础软件采购、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或采购两项合并为软件投入大类,信息技术服务费用为服务投入大类。

如图6所示,医院的信息化投入资金比例,46.68%为硬件类投入,42.12%为软件类投入,11.2%为服务类投入。

图6

2信息部门资源

2.1信息中心(科室)基本情况:

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走过了一个伟大的时代。《2015--2016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4月,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的实施比例均已超过65%,已经制定全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三级医院达到了55.85%,三级以下制定全院级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占比也达到了28.35%......需求的暴增,必然会给医院信息科带来更为多元化的挑战,面对变化了的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医院对信息中心(科室)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从人力、物力、财力三方给予重点支持,信息中心(科室)的工作也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铺开,覆盖了医院每一个角落。 


图7

由图7可以看,近39%的医疗机构中的信息技术人员都在5-10人。从收集上来的数据看,三级医院的信息科人员基本在10人以上,二级医院中有近半数的医院的信息科人员在5人以下。一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人员配比严重不足。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组织开展了“卫生计生统计与信息化岗位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指出就医院而言,信息技术人员配置数量不足,缺乏人员配置标准,81.2%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自报信息化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按床位数推算,目前每千张床位信息技术人员数不足10人,需要达到每千张床位近15名信息技术人员才能初步满足现有工作需求。

2.2信息科职能转型

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医院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科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转型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人员结构转型。按规定,医院信息科的岗位设置应该包括信息业务管理类--信息中心主任; 信息技术管理类--信息综合管理岗位、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岗;基础设施管理类--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岗、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岗、信息化标准岗;统计与数据管理类--统计综合管理岗、数据资源建设岗、数据利用岗。也就是说,信息科人员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从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的随机抽样数据来看,当下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这就决定了设备和信息系统维护会成为医院信息科的重点。毋庸置疑,当下医院信息科的人员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综合需求,医院信息科迫切需要引入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类人才。

角色定位转型。今天的医院信息科已经不能够简单的定位为IT服务部门,其还需要参与到医院管理、决策、医院运营发展规划制定等重要工作中来,因而,医院信息科必须要完成由IT部门向管理部门的角色转换。

工作任务转型。医院通过剥离与医疗业务关联不紧密或非医疗核心业务来降低人力成本和资源投入的工作方式也会很快到来,信息科若不向基于数据分析的医院业务管理方向转变,还只把工作重心放在设备、信息系统维护上,必然会沦为被剥离的对象。

此外,信息科负责人也要找准自身定位,做好一个学科带头人、医院决策执行者和实干家,并要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人才保障。

3、标准化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中已经采用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分布情况 :(如图8)


图8

图8表示,ICD-10/ICD-9、DICOM3和HL7是西部医疗机构使用较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下面简单介绍ICD、SNOMED、LOINC三种标准体系。

目前词汇和术语标准主要有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用于医院临床诊断与手术操作的分类、检索、统计;临床实验室观察结果标识符名称和代码系统(LOINC),用于临床实验室检验医嘱及结果的术语;医学系统化术语学系统(SNOMED),用于描述病理检验结果的医学系统化术语,SNOMED允许在疾病的多个方面进行编码。我国卫生部近年来公布的大量医疗卫生各数据元集(Data Element Dataset),也都属于此类。

ICD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ICD(Internat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即国际疾病分类,它的产生大约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近几十年来,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许多成员国所接受,成为疾病、损伤及死亡原因的统一分类标准化工具,从而便于各个国家在人口问题研究、医学研究及制定卫生政策时,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ICD对世界卫生组织掌握各国动态及国际间进行交流对比,起着重要作用。

SNOMED系统医学命名法

SNOMED(Systemized Nomenclature of Human and Veterinary Medicine)是多轴编码的医学命名法,不同于ICD,SNOMED往往直接用于临床信息的表达,而不是像后者那样首先应用于分类。SNOMED有若干独立的编码体系,每一个轴可以用于描述同一个诊断,例如,肺(解剖轴)、肉芽肿(形态学轴)、发烧(病状轴)、结核分枝杆菌(病因学轴)均加到肺结核(诊断轴)诊断上。

LOINC (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即美国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属于一个非官方性的研究项目,最早启动于1994年。LOINC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测量、临床结果和观测定义一套标准的字码和名字。实际中,LOINC标准的主要应用集中在不同检验数据源之间交换临床检验的结果数据。

受控医学术语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规范医疗字典特别是医嘱项目刻不容缓,不仅对规范电子病历建设非常重要。我国医院术语标准建设的总体原则主要是使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的术语标准,如ICD10、SNOMED、LOINC等标准。当然,如果国际上没有成熟的术语标准,尽量使用国家颁发的标准。

4、应用发展现状

4.1医院在优化医疗业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如图9)


图9

由图9可以看出,门、急诊病历书写、住院病历书写、住院医嘱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在医院应用比较多,同时受到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完善的不断带动下,门急诊处方和处置管理、护理记录、输液管理、临床路径、临床辅助决策、病理管理等应用也有了相应提高。

4.2医院在辅助医疗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如图10) 


图10

在辅助医疗管理方面,医院应用比较多的是人员权限管理、电子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危急值管理等方面,随着《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出台,抗菌药物管理有了进一步应用,另外手术分级管理、处方点评等应用也有了明显增加。

4.3医院在辅助医院运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如图11)


图11

大医院为了更加精细管理,在绩效、药物、耗材等各个领域的监管都非常清晰。二级医院聚集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住院患者入、出、转等应用。当然,随着二级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更细分的应用也是未来发展重点。

4.4医院在辅助协同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如图12)


图12

由图12可以看出,医院在医疗业务协同方面,分级诊疗、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调阅应用比较多,随着区域医疗的推进,区域信息共享(影像、病理、检验等)的业务协同也在增加。

4.5医院在数据应用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图13

由图13可以看出,除了医院数据报送、医疗质量监控等基本的数据应用,像临床科研数据管理、医院运营决策管理应用也是医院在数据应用方面的探索的新领域。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在增加,相关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增加。

4.6医院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中国医院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和投入普遍还不够,另外,近年来医院互联网化建设急剧升温,与信息便民相关的互联网应用日益深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自然与日俱增。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的网络安全意识已经增加,但是仍还不够。 

图14

四、新兴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概况

 


图15

大数据

纵观2017年的信息化大事件,我们基本可以看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大数据和互联互通的大力推进。二是人工智能获得快速发展。大数据方面,陕西、贵州、四川等多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实施方案》都为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贵州省提出要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拓展建立”医疗健康云“,到2018年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2017年5月,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医疗三监管“平台建设,首批接入的32家医院已经常态化运行,初步实现了精准、全程、动态监管。该平台,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层成为“明白人”和“千里眼”,并以此为抓手实现医院精细化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将与数字化医院评审有机结合,未通过数字化医院评审的将给予降低等级处理。在全面建成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着力构建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督促整改、现场核查、裁定判决、责任追究”为一体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体系。

为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我国将建设“1个国家数据中心、7个区域中心、若干个应用和发展中心”。其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南中心及产业落户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西南中心落户重庆大学城科技园后,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就诊及付费结算流程,让群众看病少“跑腿”;通过网络实现三级医院联动,边远区县农民可足不出乡镇就能找主城区三甲医院专家看病;通过对个人近来就诊情况,获得个人体征、行为数据,及时发现疾病发展趋势,并根据健康风险提示及时治疗……与此同时,利用抹掉个人信息的大数据对区域人群健康特征进行分析,还可促进医药、康养产业及时把握该区域人群健康趋势,及时开发出相关产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本次样本数据分析,中国数字医疗(HC3i) 发现,虽然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对于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是鼓励和扶持的,但是具体到政策落地和具体操作,尚有多项现实性难点和障碍需要攻克和破除,主要包括以下5点:

①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安全与隐私缺少保障;

②医院内数字孤岛丛生,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存在障碍;

③数据标准化问题;

④健康医疗大数据人才缺失;

⑤企业的商业模式难以形成。

特别是在数据开放和商业模式上,大数据的进展阻碍重重。

人工智能

2017年,被称作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用元年”。过去的一年里,很多医疗机构都在探索、尝试利用AI,从分诊、挂号、诊断到治疗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2017年人工智能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发展,当然,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也被列入重点任务。同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

以西安市第四医院为核心的陕、川、甘、宁、蒙、晋、青7省区69 家医疗单位组成的西部眼科联盟人工智能医疗影像实验室,旨在通过发挥重点学科和优化眼科医疗资源,推进医疗服务的同质化,促进区域专科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此外,人工智能高效的计算和精准的分析与决策能力正是医疗行业所希求的,对患者而言,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条件使得就医体验得到优化,还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负担;对医生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降低误差风险,提高诊断准确率。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因素,医疗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想象。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通过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医疗,改善治疗验。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最新主要集中在:1、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流感疫苗研发;2、人工智能系统研发新药;3、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直肠癌诊断;4、乳腺癌诊断;5、帕金森病的提前预测;6、利用算法鉴定阿兹海默症患者。

医疗云

基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供给能力不足等客观原因,医疗云在2017年的热度迅速增加。样本数据的41%都关注了云计算,医疗云是医院信息化服务的新模式,是医疗IT应用方面的阶段性变化。云计算在医疗行业中不仅降低了IT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的服务模式创造价值,提升了业务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服务的个性化,推动了医疗和健康服务新模式的建立与转型 。

医疗机构在利用云计算服务降低IT服务成本,并提升信息化服务质量和业务敏捷性的同时,可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云应用为来快速建立服务的能力,这些应用可根据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业务合规性的要求分别部署在不同的云基础设施环境中,并逐步建立统一的云服务管理平台,以及面向新应用的业务流程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的一体化IT服务能力。

整体来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医疗机构对云计算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医疗云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大部署范围,核心业务系统将会逐步向云端迁移;医疗云的部署将会从大型医院向中小医院拓展;区域卫生云的部署会向深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云的应用上还处于尝试期,但是其体量小的业务特点更适合使用云计算技术,预计未来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会加快医疗云部署的脚步;健康云的盈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和成熟,落地的案例将会逐步增加。

未来的趋势是将以前彼此孤立的信息系统根据业务特性和发展的需要逐步迁移和部署到各种云环境中。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云计算模式模式提供给用户,包括 医疗机构内部通过虚拟化资源池建立的私有云或租用的外部数据中心的虚拟私有云、跨网络提供服务的混合云,以及公共云平台上的部分应用服务等。借助云解决方案,医疗供应商可在患者家中安装远程移动诊断设备。这些设备接入云端后,医生即可通过云端预测分析等应用程序,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护。这样, 慢性病人在家里便能接受诊疗, 而医疗供应商可以随时跟踪治疗进度, 提前预测患者的健康问题, 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如此, 上门诊断的必要性将大大减少, 患者在家中即可通过云端与医生沟通血液、唾液和其他检查的结果, 而医疗供应商则可对这些结果进行远程监控。这样的愿景正逐渐实现。

物联网

不可否认,物联网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价值已经逐渐显现。埃森哲(Accenture)在2017年发布的《2017年医疗物联网调查》中指出,到2020年,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630亿美元,2015年至202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8.1%。实践证明,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医生、护士、病人、设备、物资、药品等医疗对象的智能化感知和处理,支持医院内部信息化、设备信息化、药品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简单来说,物联网既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也帮助医院实现了开源节流。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医疗物联网领域的网络安全重要性要高于其他行业,大多数健康数据泄漏及黑客事件都是在物联网接入点发生的。

截止目前,医疗物联网在远程看护、保健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已得到市认可,大量的开发者也在研究如果将物联网以最快速度推向市场。从最新版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及其权重系数》中可以看出,物联网在未来智慧医院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五、西部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有关总结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文章并不少,比如从实际应用角度,存在“医院信息化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标准化和集成度较差”等问题;从产业发展角度,仍存在“缺乏有领导力的公司、缺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过硬产品、尚未建立能够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等问题;从建设方法角度,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对医院信息化有不正确认识、领导重视不够与盲目重视并存、缺乏信息化意识”等问题;从人才培养角度,存在“缺乏把把握全局的领军人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重合型人才、缺乏精通技术的专人”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医疗卫生水平整体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满足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和运行的支持基础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图16中可以看出,80%的医院信息化工作者都表达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信息化建设规划不能落地、专业人才缺乏、建设资金不足、缺乏全院级整体建设规划等问题。 


图16

六、总结

经过上述分析看出,各省份在2017年对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投入都有了明显增加,很多医疗机构在不断完善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在尝试各种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受到政策法规、宏观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因素影响。接下来,在加强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一方面政府主管单位要继续通过行政手段推进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第二方面要增加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中的领导、组织、引导、协调作用;第三方面要加强西部医院信息化市场环境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找对一条适宜的当地特色的医院信息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出政府、企业和医院三者各自的优势,不断地总结经验,研究问题,主动参与,就能够用较少的时间,较低的投入,建设出一流的医院新信息提供标准体系;第四方面要加强大量兼具医学、计算机等相关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推动西部医院信息化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未来,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将持续关注西部地区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一起为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西部医院信息化  调查报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