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去中心化是最大的障碍?医院CIO们眼中的医疗区块链是这样的
去中心化是最大的障碍?医院CIO们眼中的医疗区块链是这样的
  • 2018-03-14 09:49
  • 作者:佚名
  • 来源:动脉网

区块链的大热,对于2018年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仿佛是人工智能后的又一轮集体亢奋。作为区块链的观察者之一,我们每天一打开微信,便会受到各种区块链群的信息轰炸。

医疗作为区块链的潜在应用领域,同样也难以“幸免”地成了人们大谈特谈的“重灾区”。但无论身处体制外的人们如何畅想,也难以回答区块链真正能否在医疗落地。体制内的医疗从业者如何看待这项技术?他们是抵触还是支持?面对这些疑问,我们有必要去弄个清楚。

与区块链结缘的CIO

2015年10月,沈阳一个严寒的下午。一位虚拟化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和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信息中心主任邵尉在闲聊比特币时,谈到了区块链这个词。

那次之后,邵尉隐约意识到区块链或许将成为改变未来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购买了一本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写的《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开始研读起来。

巧的是,同样是在那一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也首次接触到了区块链。在复旦大学的一个课题上,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在黄虹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7年4月27日,“湖北省互联网医院”正式授牌,由武汉市中心医院打造的互联网医院,成为了湖北省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

在建设湖北省互联网医院平台系统的同时,武汉市中心医院也同步开展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的课题。该课题主要围绕四个安全环节展开:一是互联网环境下端到端的安全通道的问题;二是基于国密算法的端到端的加解密问题;三是底层的数据加密存储问题;四是跨医疗机构院墙外的有效数字签名的问题。在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与领域内的专家们热烈讨论,并提及了区块链这项新技术。

区块链进入医院,去中心化是最大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除了金融和保险行业,我并没有看到真正能在医疗行业落地的区块链模式。”邵尉说。

他认为,在医疗行业,唯技术论的人很多。从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来看,区块链正处于曲线的顶端,也就是过高期望的峰值阶段,这一阶段的炒作是最为严重的。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但从国家的管控来看,医院管理现阶段不允许出现去中心化,就好比医院必须得有院长、副院长、主任等角色。

以人民币为例,它是在国家主权信用下发行的货币。其评级机制是指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

而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是靠密码学的算法所计算出的货币。这与国家的管理相抵触。医院的管理模式同样如此,点对点的模式并不适合目前医疗机构的运作模式,中心化模式仍是主体。

和邵尉的观点类似。黄虹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概念,而医疗体系从管理上看,是很强的一种中心化。医疗体系强调的是龙头医院和地区医学中心,因此两者是完全独立的路径。

在她看来,控制药占比、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反映出,目前国家对于医疗体系的监管是以收敛为主,而非以发展为主。医院是相对独立的行政主体,其行为的管控、合规性是核心,并非营利性。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医院的任何革新,对于院长来说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所以,区块链要成为医院和医院之间数据交换的桥梁,目前来看还十分困难。

对于医疗机构的中心化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之间的矛盾,左秀然有着不同的见解,她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场景,对医疗业务的去中心化也是一种促进。国家推行分级诊疗,也是对医疗业务去中心化的一种要求。”

大型医院的人满为患,让很多周边的二级医院乃至基层医院病人门可罗雀。如果通过信息技术将电子健康档案运用充分,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让大医院的经验通过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形式下沉至基层,实现分级诊疗,就有希望使一部分有基本医疗需求的人群分流到基层。

“技术是一种催化剂,它是业务去中心化的支撑!”左秀然说。

并未堵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依然存在!

区块链的潜在场景一:居民健康卡

有媒体曾报道,美国的个人、公司、研究人员和政府每年花费数千亿美元购买和维护物联网。然而,这些设备所捕获的所有数据都被锁定在孤岛和围墙的花园中。

由于物联网是点对点通信,而且不同的物联网技术之间存在瓶颈,没有可信交易,因此需要信任机制的保证。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有望解决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2016年,邵尉参与了《医疗健康物联网白皮书(2016)》的评审。

在白皮书的研讨会上,邵尉和一些互联网技术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未来区块链和医疗物联网进行深度结合或许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居民健康卡是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居民健康卡将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身,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信息。

一直以来,居民健康卡都是一种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它有着固定的发卡机构和加密机构。但在2017年,国家正式开始推行电子健康卡。

2017年11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统计信息中心)与招商银行在无锡正式签订“居民健康卡创新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居民健康卡电子化应用达成合作共识。

自2012年健康卡首发以来,已有27个省、120余个地市实现了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医疗机构受理应用。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建成了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系统和密钥管理系统,实现与省级卡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全国健康卡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已基本建立。

电子健康卡的实施,意味着患者可直接通过个人身份证信息在医院就诊直接出具电子卡号或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通过电子健康卡即可在医院平台完成预约、就诊、缴费等就医流程,实现门诊就医一证通。

如果将来全国的医疗机构都在一个区块链上,便能利用该区块链完成电子健康卡的发放。在链上,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个独特的ID,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家医院进行诊疗记账。这样一来,不仅是跨省看病,异地就医结算的问题也能得到更完美的解决。

区块链的潜在场景二:医院成本控制

据左秀然介绍,现阶段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普遍较高。不少科室的床位长期满负荷运行,但部分科室的床位却时有空床。对此,不少医院探索起了虚拟化床位。其宗旨是不以病区为单元,而是以患者为中心,所有的床位和医护人员都不做科室限定,完全去中心化。

比如,某医院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假设内分泌科的床位有空位,而神经内科已经满员,那么该科室的患者可以被调配至内分泌科的床位。而医生护士在医院内部同样是流动的,随患者移动而移动,他们不需要工作中心,这就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这意味着,医院的数据开放利用一定要足够充分。患者无论人在哪个物理位置,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有及时的信息提醒和预警。医生能够随时了解病情,从而进行干预。

区块链的潜在场景三:医联体和医生集团

“在医疗体系管理下的临床、学科或是医生团体,是一种是相对中心化的合作模式。区块链的技术将来可能会成为新的医疗模式的一种支撑工具。”黄虹告诉记者。

她认为,对于个体价值(品牌、收入)有所追求的医疗集团和医生个体,有望成为突破这种困局的生力军。他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团体联盟,打破医院的围墙,让区块链等技术在新的体系里产生价值。

“这是一种跨时间和空间的合作,让不同城市、不同专科的医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团队。这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分布式账本、以及智能合约等技术,便能发挥其作用。”黄虹说。

2017年4月,由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课题的需要,左秀然开始研究能否将新技术运用在这一领域。从国产密码算法到区块链,都在她的研究范围内。

“在现有的互联网医疗环境下,患者的隐私信息,以及跨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共享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左秀然表示。

区域信息平台的做法是:通过中心式管理,将居民的健康档案搜集到一起,在数据中心进行存储。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便可能造成大规模的隐私泄露。

如果采用区块链解决居民数据的问题,就可以把各个医疗机构当做区块链中的一点,用区块链技术将医疗机构串联起来。对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的操作,都用国密算法进行加密。即使某一个链上的数据出现了泄露,也无法破解其中的信息。

“我认为区块链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及大规模区域医疗信息应用方面,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特别是医联体、医疗集团这种跨区域共享的组织,区块链的应用前景会比单体医院的场景更广泛。”左秀然表示。

通常情况下,这种集团化医疗组织的数据中心,会将相关的共享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授权机制进行开放。从本质上看,这仍然是一种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有中心,就有大规模泄露的风险。

如果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进行对数据非对称加密,利用分布式账本进行数据的存储和部署,便有望保证共享数据的安全。

“现在讲究电子健康档案的开放共享,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原因就在于共享的安全问题,无论医疗机构还是区域卫生管理部门,都很难有信心去开放数据。”

监管与机会并存,征途漫漫的“医疗+区块链”

2013年12月5日,央行网站放出消息,为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号,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写到,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以及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如发现与比特币及其他虚拟商品相关的可疑交易,应当立即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活动;对于发现使用比特币进行诈骗、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线索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年之后的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的一刀切事件,更是再一次让处于风口浪尖的ICO如期迎来了监管大棒。

比特币虽然难以在国内存活,但区块链技术却有望通过变种,进化为一种可以在行业落地的形态。

相比局域网,区块链更适用于广域网。当医疗体系真正互联互通,区块链才有可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当然,它的出现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这一进程。但在我看来,十年之内,区块链在医院都不会有很好的落地。”邵尉说。

左秀然则认为,区块链要真正进入到医院内,主要还是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就和当初的集成平台一样,最开始它在医疗也没有案例,只是在金融行业运用过。所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落地时,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跟医疗场景结合使用的问题。”

一项新技术在新的领域落地的过程,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周期漫长。这种吃螃蟹的行为,同样对医院管理者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针对这种新生事物与场景的整合,医院可能会先从局部创新环节开始验证。“例如,湖北省互联网医院项目采用的是中心部署,对加盟机构开放应用。如果有可以探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可以在这个方面做研究,我们也很乐意去尝试。”左秀然表示。

黄虹则对区块链的未来进行了畅想:“医疗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已经不单单是医疗的概念,它是大健康的重要一环。除了医疗结构之外,未来还会有很多的健康机构参与到体系中,医生个体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资源。区块链与大健康的结合,会拥有很多的落地场景,前提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和完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区块链  去中心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