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两会|家医医生签约这么干!
两会|家医医生签约这么干!
  • 2018-03-09 13:48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青年网、人民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经营报、医脉圈

2018年全国“两会”刚开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医疗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成为热议的一个话题。关于家庭医生签约的问题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吐露自己的心声。

吴以环委员:建议在全国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涵缺乏了解,认知度和获得感较低,与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关系尚不稳固。

如何破除这一困境?全国政协委员吴以环认为,要加大力度完善家庭医生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和标准规范,不断发展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为签约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使居民习惯于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解决医疗健康问题。

吴以环建议,通过调研和总结深圳等十个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城市的改革实践,在全国层面制定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兼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和提质之间的关系,在提高签约率的同时注重服务质量。

建议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社区首诊率、双向转诊到位率、市民健康水平提高情况等为主的科学考评体系。要避免家庭医生服务陷入“唯数量”发展的怪圈,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健康发展。

王小川委员:建议构建新型医联体

王小川委员建议国家创新医联体发展模式,推动构建新型医联体。采取“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家庭医生”三级供给模式。

为实现每个中国家庭都有家庭医生,向全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王小川还给出了3条具体建议:

首先,建议国家持续改革医疗体制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新型医联体配套政策,顶层设计引导构建新型医联体;

其次,在医疗资源基础较好、医联体建设较快、发展潜力较大、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区域,组织开展新型医联体试点和示范;

最后,重点考核新型医联体医疗资源下沉至患者情况,将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数字家庭医生”建设、应用情况,覆盖的区域范围,下沉到的患者数,患者反馈评价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民进中央:签约服务求“量”还得问“质”

1. 配套政策需落实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家庭医生的推广度不高,各地家庭医生服务实际签约率和设定目标都有很大差距,已经签约的也存在“虚假签约”、“只签约不服务”或“上门服务不规范”等现象,使得居民对这一服务的满意度偏低。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在进一步整合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链条,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模式为签约参保人提供规范的家庭医生服务,合理界定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的同时,还应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完善政策。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完善医保报账政策。

2. 服务还需信息化“助力”

部分地区签约信息数据化管理程度差是民进中央在西部地区部分省市调研时的最大感受。信息重复录入和重复登记,无形中增加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量。

民进中央提出,应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信息平台,有机整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同时,大力推广网上签约和网上服务,提高签约和服务的效率。

3. 队伍建设是根本

建议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资金,对现有基层医生实施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等,使之逐步达到全科医生的能力和资格。推动落实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退休临床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家庭医生。

郑坚江:推动制度建设倒逼家庭医生“签而必约”

郑坚江委员注意到:“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只看指标不看质量,‘被签约’、‘为签而签’、‘签而不约’等形式签约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情况,他建议可以参照英国家庭医生模式,学习其在签约内容、签约方式及签约配套支持方面的特色做法和合理因素,并结合我国特有国情,切实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

一方面,计划设置现有的全科、儿科医学教育,扩大招生规模,补好人才储备短板。另一方面,规范培养体系,注重提高签约团队的专业性、结构性,团队应有儿科医生,康复保健师。

其次,及时更新相关规定及设置,为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破除障碍。

同时,设立社区康复站、慢病管理中心,以应对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的健康新挑战。扩大签约家庭医疗保健服务范围,将家庭康复服务纳入,对标国外社区康复和慢病管理标准,切实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个性化服务措施。

此外,合理引导一、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公立社会福利院转型康复、慢病管理机构。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举办康复、慢病管理等护理机构,考虑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政府部门应给与政策支持及资金补贴。

而在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场化方面,考虑独立医生、私人诊所、民营医院等社会资本进入,以市场竞争机制激活家庭医生动力,实行家庭医生注册定期更换制,由居民自己选择签约医生,倒逼服务供方“签而必约”,切实服务落地。

最后郑坚江表示,在签约合同中,也应明确规定签约双方的义务与权利。对签约双方进行有效约束,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信赖度、透明度和责任心。

徐睿霞委员:家庭医生要留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徐睿霞说,全科医生数量的短缺,一方面是因为全科医生培养的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而另一方面,经过脱岗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并不能固定在家庭医生的岗位上。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从事医疗服务的医生大多都没有事业编制,他们如果有更高一级别的医院招聘的话那就都去了更高一级的医院。

徐睿霞委员表示,眼下不仅要让家庭医生的队伍建立的速度跟上需求,还得留得住这些家庭医生,这些是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要解决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ge TEL:(010)68476606】

标签:家庭医生  医联体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