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医疗质变之路 中日医院选择这样走
医疗质变之路 中日医院选择这样走
  • 2017-09-07 18:05
  • 作者:张晓利
  •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医疗质量常被定义为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更是医院经营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无论哪种形容,无疑都反映了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如何在医改大潮中把好提升医疗质量关,自然是医院管理者关心的话题。

9月1日,在“质变医疗”2017中国医院领导者沙龙上,以中日医院为中心,汇聚了附近医疗网络内的核心院长,从顶层设计到医院实践探讨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日医院分别从文化驱动、精细化升级、医疗组制和专科医联体探索以及远程医疗的搭建构建新业态等方面,阐述了中日医院质变之路。

在会议上,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分享了中日医院的文化以及文化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周军认为,医院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这就需要文化这只无形的手,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

处于而立之年的中日医院,文化气质渐成,以“务实求成”构建了先进主流文化,倡导“脚站在地上,根扎在土里”“以数说话,说话算数”“细致=责任心+智商”......以做到谋实言实行实。同时,中日医院秉持着“先义后利,利为义取,义利并举,行之长远”的义利观;在人才方面,秉承着“适才适所,适类适法”。

在周军看来,文化不等同于文体活动或声势浩大的短期行为,医院文化首先是院长文化,且需要持之以恒,应避免表面化、形式化;而且在不断凝练的过程中,应留心铲除不良文化土壤。

中日医院副院长丁晶宏则从“基于医疗和成本的绩效评估与奖励”方面讲述了医院精细化管理之路。丁晶宏坦言,在医院内部核心竞争力不足等内部环境下,以及在北京医改的要求下,中日医院试图找到一条能调动各方、激发全员;能兼顾各方,实现政府、医院、患者都满意;能应对严峻挑战,解决突出问题的途径。在不断的探索中,中日医院选择积极构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以及借助信息化平台整合与建设,建立基于医疗和成本的绩效评估与奖励体系,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中日医院副院长丁晶宏

丁晶宏分享了何为科学公平的绩效评价制度?即王辰院长一直以来倡导的正确的义利观,“先义后利,利为义取,义利并举,行之长远”。“义”字当头,论“功”行赏。何为“功”?如何科学公平“论功”?该院将医教研等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成本、风险、贡献核算细化公平,且分配清晰透明;主张职工是医院的“合伙人”,核心职工是“资方”。同时,职工的收入与成长机会可预期,并与努力成正比。

中日医院通过绩效变革驱动管理精细化和管理信息化。在丁晶宏看来,做到这些离不开一把手的远见与决心,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各部门的共识与协作。

中日医院副院长刘鹏分享了主诊医师负责制探索的经验与心得。2015年7月1日,该院选择了消化内科、心内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作为试点。

中日医院副院长刘鹏

“这些科室均是重点科室、有代表性,且科室负责人支持主诊医师负责制。”刘鹏强调,选择试点应三思,若试点出现问题可及时改正,若试点不成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推进。会上,他提醒医院管理者在选择试点时要多方考虑,慎之又慎。

刘鹏还提醒医院管理者,应妥善处理科主任和主诊医师之间,医疗组之间的关系;为保障医疗质量,采取了资深教授帮扶被选为主诊医师的低年资医生的方法;另外,在改革初期,给予科主任10--30%绩效分配的权利,帮助科主任更好的发挥作用。

实施几个月来,中日医院也尝到了变革的甜头,床位的使用率提高、平均住院日、医疗投诉等减少,出院的患者数、门急诊量,尤其是手术量均有所增加。

中日医院副院长彭明强分享了该院敢为天下先的专科医联体探索。发现区域医联体不足后,中日医院率先探索了专科医联体。

中日医院副院长彭明强

彭明强分析说,目前国内医疗资源有四个特点:一是总量存在着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更加缺乏;二、医疗资源呈碎片化,缺少一个科学的体系和合理的结构;三、医疗资源不均衡,各地区差异比较大;四、医疗水平的非同质等特点。

在彭明强看来,专科医联体能整合资源、构建体系、照护患者、发展学科,非常值得探索。该院除了专科医联体,在规划中,中日医院还将成立专病医联体,真正地落实分级诊疗,把优质资源辐射下去,真正地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要想医联体内分级诊疗中实现医疗同质化和保障医疗安全,中日医院?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认为,需要远程医疗这样一种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为远距离患者提供医学帮助的得力武器。

中日医院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

“目前,在远程医疗的作用下,医疗新业态已形成。”卢清君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医疗方面,远程医疗可进行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实时在线指导、医疗查房,远程护理会诊;在培训方面,远程医疗可进行远程教学查房、典型病例讨论、专项技术培训、手术指导和护理、技师培训。在临床研究方面,一是医疗协同和教学培训中所产生的大数据对临床研究课题的挖掘有很大帮助;二是通过远程医疗的协同和指导,基层医疗水平得以提高,大医院重点接诊疑难重症病例,引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利于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慢病管理、健康科普、商保落地。

中日医院正在一环扣一环的探索中,完成医疗的质变。五位管理者的分享,也在沙龙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中日医院  医疗质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