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26 14:01
- 作者:李子君
- 来源:健康界
一部《吕梁英雄传》让吕梁闻名。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李荣山就出生在这个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地方。
李荣山的个性显然具备山西人的典型特点。在管理上,他将这家省级三甲医院运营得井然有序,员工职责分明,晋商性格中的细致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科建设上,他全力以赴,推动医院多个学科在山西省内乃至全国“异军突起”;在与同事相处中,李荣山也足够外向、大气,创造条件力图把每位医生打造成“明星”。
日前,健康界走进山西省人民医院,听李荣山畅谈医院管理之道。“好的医院管理者,一定是围着临床医生转,只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医院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势头。”李荣山说。
聊自己:从学霸说起
李荣山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几位幼年时的伙伴因疾病夭折,这让生于农村的他过早感受到疾病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父亲曾告诉过他,长大以后要做医生,解除别人的痛苦,挽救生命。“当一名好医生”自此成为李荣山从小的梦想。
勤奋的李荣山从不否认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霸地位。“我在学校时很多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名,比如说内科学、外科学。”李荣山回忆说,在校期间,他给自己订了一条学习方法,跑步的时候要一边跑,一边回忆前一天老师所讲的内容,等结束锻炼,前一天的学习内容也全部回忆完毕。在那个没有网游和手游的年代,李荣山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习惯,在体育运动和学习中不断成长。
然而,阴错阳差间,李荣山毕业之后并没有像他最初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而是到卫校当起了生化老师。相比医生,老师的工作相对清闲,但李荣山并未享受这种清闲。一年的教师经历给了他充足的继续学习时间。
从1982年毕业到1989年考研;从生化老师最终成为一名放射科医生,7年“蛰伏”让李荣山守护住了“初心”。李荣山至今清晰地记得,直到1993年过完春节一个月之后,他才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正式接诊患者。
兜兜转转20多年,如今的李荣山不仅早已身披他挚爱的白衣,挽救无数名患者的生命,他所带领的医院肾内科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讲创新:医院管理的二十字箴言
李荣山院长来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全面主持工作近两年时间,相比深耕于一家医院多年的院长,他渴望用创新来驱动这家老牌医院尽快步上“快车道”。
接过山西省人民医院帅印之后,李荣山为医院发展确立的新思路,概括为:医院有品牌,学科有名师,科室有特色,个人有专长。
具体来看,“医院有品牌”就是让山西的患者一提到省人民医院,就知道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要让山西省人民医院成为山西人心中的“协和”。目前,山西省人民医院已经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西省临床医学研究所、山西省口腔疾病预防治疗中心、山西省肾脏病研究所等20多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其中护理学和中医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在“学科有名师”方面,有过执教经历的李荣山院长颇有心得。李荣山认为,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一定能成为好老师。“能把手术做好的不叫良师,那只是‘匠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综合能力都非常强,并且对学科有引领作用的才能称之为‘良师’。”目前,山西省人民医院每个学科都至少拥有一到两名“良师”,这让李荣山感到非常自豪。作为管理者,李荣山院长毫不避讳地坦言,医院给予“良师”的待遇可以让这些专家感受到尊重,医院高级人才流失率也很低。
每名医院管理者都迫切希望将科室做出特色,李荣山也不例外。骨科并不是山西省人民医院的老牌科室,整体水平在省内也比不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但李荣山院长坚信,只要做出特色,患者就会“用脚投票”。在全力打造下,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的脊柱微创和骨关节微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生多次来院学习,新加坡等国外专家也来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取经,并将多项宝贵技术带回国去。
在培养个人专长上,李荣山不遗余力。“从管理角度讲,如果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专长,相互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就不会出现争抢病人的情况。”李荣山院长说,医院通过绩效的引导,让每名医生都有一套拿手本领,不仅如此,自己未来还会考虑将医生和所具备亚专科能力全部在院内向患者公布。
谈服务:要成为服务型管理者
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职工眼中,李荣山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人”,他瘦削的身影总是不定时地出现在医院里的各个地方。这一切源于李荣山的“服务型管理”理念。
从普通的临床医生、科室副主任、科主任、副院长,到院长,用李荣山的话讲,他几乎参与过每个部门的管理,医院每个角落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因此他深知,公立医院的管理弊端究竟在哪里。
“做管理,就是要为临床医生服务,让医生安心‘围着患者转’,管理者就要‘围着医生转’。”李荣山说,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去服务好医院职工,是做好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最佳战略,也是做好管理的最高境界。
只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医院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势头。院长对管理的诠释,充分体现了“临床医生是医院核心”这一理念。李荣山深知,医生平日要忙于门诊和手术,因此当医院职能部门有紧急事务打电话联系医生时,尽量说“有事找你,我去你病房一趟吧”,而不是“你在哪里,现在来下我的办公室。”
说帮扶:医联体建设让各级医院各司其职
在全院的努力下,山西省人民医院学科地位迅速崛起。然而在医疗资源布局欠合理的当下,如何做好分级诊疗,怎样调整患者结构和服务模式,成为李荣山必须正视的问题。
目前,山西省人民医院总共有对口支援18家医院、托管医院4家、实现双向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4家。李荣山院长表示,大医院要把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建立起绿色转诊通道,使基层医院的疑难危重患者在正常工作日,特别是节假日能畅通转诊,所有托管医院也要建立县、乡一体化卫生体系。
由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帮扶,医联体成员医院都在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以托管的清徐县人民医院为例,托管以前,该院全年门急诊数量只有6.7万人次,到2016年达到22.4万,同比增长234.3%;托管前住院6188人次,2016年达13190人次,同比增长113.1%;托管前手术量全年只有1174例,2016年达2212例,同比增长88.4%。值得一提的是,托管让医院职工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从托管前人均年收入2.6万元增加到7.4万元。
据了解,山西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建立市、县、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实行“三个统一”,即“医疗质量统一、护理质量统一、药品耗材价格统一”,通过实行“三个统一”使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山西省人民医院专家服务的同时,降低药品耗材价格。李荣山告诉健康界,未来将通过大数据手段建立集团化治疗模式,把在基层医院做的检查、检验、病理,通过大数据传到省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其实在李荣山院长心里,医联体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无论是松散型、紧密型,还是学科联盟,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只有适合基层的才是最好的。
医联体的建设让各级医院的医疗指标、经济效益和医疗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也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症到大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