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医院夹缝中生存的二级医院如何逆袭?
- 2017-07-19 10:04
- 作者:郑琪
- 来源:健康点
综合实力弱,医疗特色不明显,医疗技术水平偏低……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与三级医院相比较,无论怎么看,各项医疗资源都是较差的。
目前,多地二级公立医院正在逐渐转型为康复医院。它们该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机?这些转型的二级医院到底过得怎么样?它们有何借鉴意义?
近日,在由国家卫计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医养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上,北京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给出了答案:二级医院要准确定位,做有专科特色的康复医疗机构。
在转型过程中,展览路医院形成了自己的服务特色,深耕打造了骨科、心脏、妇科、神经疾病等多项康复亚专业。
而且,随着康复技术开展,医院药占比从2010年的55.08%降到了2016年的36.06%。抗生素使用率也明显下降,从2010年的75.82%下降到了40.63%。医院不但吸引了需要康复的老人,还吸引了一批年轻患者。
康复医疗服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王雪松看来,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做康复,既是市场主导,也是形势所需。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康复医疗市场需求旺盛,并且呈现“井喷式”增长状态。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3亿,占人口总数的16.7%,并且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在增长,而这部分人中有六到七成需要康复服务。此外,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人,人口占比约为6.21%;慢病患者高达2.6亿,这两大人群也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服务对象。
与急剧增长的需求相比,康复的医疗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康复需求,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还是严重供不应求。
据《2014-2018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约有3000余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又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以上海为例,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一人能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市场规模上也有所体现。
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在500亿元,人均约38元,而目前美国的康复医疗市场(含长期护理)规模已超2000亿美元,人均约800美元。按照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仍不足美国的1/4,而中国的人均康复医疗费用不足美国的5%。
2013-2015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及增长(数据来源于:中国市场调查网)
为了鼓励并支持康复医疗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其中提到,国家增加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对此,王雪松认为,“支付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康复医疗普及程度的提高。”
但实际的社会环境对康复医疗市场的发展来说并不乐观。
抛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康复机构总量不足这两个问题外,摆在康复医疗市场发展路上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另外两个问题分别是:康复专业人才不足、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弱。
专业人才方面,据国家卫计委2012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缺口达10万人。在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目前中国康复医学科仅满足20%的康复服务需求,康复医疗支出仅占支出的1%。
二级医院是康复主战场
而对于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最好的两类医院分别是三级医院和一级基层医院,夹在中间的二级医院危机重重。二级医院如何转型,也是行业内迫切关注的问题。
目前,中国部分省市已逐步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型康复医院,主要以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为主。上海、北京都在这样做。
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市首批确定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兴区红星医院、昌平区南口铁路医院、平谷区金海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和社区。
2017年,北京又确定了西城区广外医院、海淀区羊坊店医院、丰台区铁营医院、通州区第二医院、怀柔区汤河口和房山区韩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转型。
王雪松分享说,距离居民更近,位于市区的一级、二级医院在向康复医疗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就目前北京已经初具规模的康复医院来看,无论是公立的小汤山康复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国家康复副局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还是社会资本投资的北大康复医院、和睦家康复医院、裕和康复医院,这些康复医院大都分布在城市周边,路程较远并且床位紧张,位于市中心的康复医院仅北京博爱医院一家。
“很显然,在市区内的、距离居民比较近的康复医疗机构仍旧是市场的空白点,也是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机遇所在。”王雪松说。
然而,这些一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向康复机构转型的过程并不容易。王雪松总结了一些摆在面前的困难,并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二级综合医院的各项医疗资源都比三甲医院差。比如,综合实力弱,医疗特色不明显,医疗技术偏低,医务人员构成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缺乏后备人才。
其次,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基于医院层面的双向转诊尚未建立;与三级医院的转诊还是基于科室层面的松散的关系。真正把“双向转诊制度”落实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各级医疗机构功能设定未进行界定,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开展的康复工作层次不齐,应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对应关系,实行行业统一管理。
第三,服务价格体系未健全。现阶段,虽然新医改调整了一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但康复医疗依然实行低劳务成本收费。康复服务收费项目范围窄、覆盖少、价格低,不能体现出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第四,行业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中国的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政府对于康复医院没有特殊的补偿政策,医保覆盖范围小,报销水平低。
王雪松对此建议,应逐步探索建立分类保障制度,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借助不同的支付比例,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和利用。
最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康复理念亟待转变。医院和医务人员“重医疗、轻康复”。国外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已占社会总人数70%的亚健康群体,而中国的康复服务理念、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由于经济、思想认识、社会医疗康复能力等各种因素制约,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指导,贻误了最佳康复治疗时机。
避开三级医院,找到自己的特长项目
在北京,成立于1960年的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是向康复机构转型的典型案例。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安排》,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接受了作为北京市、西城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的任务。
截至2016年12月,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共收治了门诊病人14427人,住院病人4977人,并累积为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等七家医院提供康复治疗20余万人次。
然而,在王雪松看来,向康复机构转型为医院带来的绝不仅限于服务患者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
展览路医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地区,“我们医院方圆两公里内就有三、四个大型的知名三甲医院。甚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在距离我们不到400米的地方。”王雪松感慨到,在数个大型三甲医院的包围下,展览路医院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作为一个二级医院,综合实力比较弱,发展什么专业学科,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王雪松提到,医院想要发展,就既要与大医院差异化发展,又要独辟蹊径,找准特色。“而作为一个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人才流失严重的公立二级综合医院,做康复转型非常可行。”
对此,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郗淑艳也在会议上认为,在公立医院向康复医疗转型的过程中,二级医疗机构要有自己的康复特色和优势,准确定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展览路医院确立了自身“大专科、小综合,创新康复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
其中,“大专科”就是要瞄准市场,发展有本院特色的科室。“强综合”就是要强化整合原有科室规模,重新配置医疗资源。王雪松表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综合的扶持,专科也没有发展的后劲;而只有通过发展“大专科”才能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
展览路医院康复区的拓展路线:
2011年2月,展览路医院以骨科疾病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康复门诊正式开业;
2011年5月,展览路医院康复一区正式接诊病人;
2011年10月,展览路医院从行政办公区调整出100平米的康复治疗区成立;
2013年3月,展览路医院康复二区正式接诊病人;
2015年9月,展览路医院五楼800平方米的康复区建成;
2016年,展览路医院与阜外医院建立心肺康复医联体;
2016年11月,展览路医院心肺康复联合门诊开诊。
至此,医院形成了以骨科疾病、心脏疾病、妇科疾病、神经疾病等多项康复亚专业。
从上表看出,随着康复技术开展,医院药占比从2010年的55.08%降到了2016年的36.06%。抗生素使用率也明显下降,从2010年的75.82%下降到了40.63%。
王雪松表示,“康复科的开展,改变了住院病种单一引起的次均费用过高,调整了医院的收入结构,提高了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康复科的发展既优化了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了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又拓宽了服务领,增创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展览路医院正在探索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在这个协作机制中,三级医院进行手术并度过急性期,二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准入标准评估和评价,实施系统的、专业的、规范的、有效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日渐门诊康复或者家庭进行康复训练。
目前,除与阜外医院等建立医联体外,展览路医院还与西城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由医院康复师下社区进行培训、带教,并实地指导社区康复师的治疗、入户居家改造。
“这种协作机制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缩短了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人节省住院天数6.2天,提高了床位周转率,为三级医院解决了患者的出口问题。二是提高了而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医疗服务格局。三是明显降低了病人的总体住院费用。” 王雪松说到。
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的问题呢?
王雪松提到,目前,展览路医院已经由建科初期的20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2人的专业康复团队,其中康复医师10人(包括三名高级职称),康复技师23人,护士19人。而这背后,“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功不可没。
“我们认为,培养人才,一是要用好医院现有人才,对医生护士进行转岗,分批送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二是要引进和培训专业康复治疗师。我们医院每年都要引进康复治疗师2-3名,并且有至少2名治疗师要到香港接受中长期培训。三就是要加强加强对学科骨干人才的强化培训。”王雪松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tanxy TEL:(010)68476606】
标签:二级医院转型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