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11 15:06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随着精准医学成为全球范围内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医疗机构的诊疗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因而,传统影像医学与精准医学的融合也在不断的加深。这种融合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虽然挑战重重,但也意味着极佳的发展机会。
5月4日,由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广东省医院协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UpToDate公司协办的广州医院科教建设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出席活动,并以《多模态MRI精确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为主题,发表演讲。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
黄力表示,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在过去,影像医学所能提供的是疾病的部位、大小、大体病理表现的形态学信息;现在,影像医学整合了反映功能、代谢和分子水平信息的现代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患者个体化诊断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为提供类似预测疾病预后、模拟治疗方法、评估治疗反应奠定了基础。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医疗已经站在了医疗模式巨变的门槛上,影像医学必须要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从传统的形态诊断向精准的影像诊断 “组学” 发展,全方位地参与医疗模式变革。
精准医学在影像医学领域的应用离不开四大要素:一、个体化;二、应该有生物学标记物的应用;三、每一个人都量体裁衣;四、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也就是说,影像领域的精准医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医学影像领域如何实现精准医学?
医学影像学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定量技术是指从核磁共振的图像中间提取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评估现在状况是否正常,疾病的严重性变化状态、伤势以及慢性病的过程等等。精准定量又包括:一、位置的精确;二、量的精确;三、是分子代谢的精确;四、各种相关因素的精确等四个方面。
那么什么叫做多模态呢?多模式分子影像(Multi-Modality Molecular Imaging)是将在人体细胞水平的特征分子、组织水平功能和脏器水平解剖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的全新医学影像成像模式。多模态其实就是多种方法,比如核磁共振,CT,PET,B超,常规的X线等。多模态,就是对一个供体、一个目标进行多种方法检测,提供自己可以相互补充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判断,所以这是近几年发展得比较流行的一个多模态诊断。
“2001年到2011年,是cc诊断分期,到了2012年以后我们对于一个肿瘤而言,就可以勾画出一个生物靶区,就是说以前对肿瘤放射的照射区。这个时候可以支持个性化的治疗,肿瘤疗效评估,化疗、放疗”,黄力表示。(PET/CT-MRI多模式在靶区勾画,指导肿瘤个性化治疗。eDWI (Enhanced Diffusion Weighted Iimaging)在测量ADC的方法中,包含了血流灌注、水分子跨越细胞膜的运动、真实水分子的弥散信息。IVIM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在多b值测量不同ADC值基础上,IVIM概念被提出,旨在将弥散成像反映的灌注信息和弥散信息更好的分离。IVIM理论运用双指数模型,分别提取出灌注和水分子弥散特征,真实反映水分子弥散过程的同时得到灌注参数。) 例如,针对一个患唾液腺瘤的病人,就可以用三种弥散系数做出来,灌注系数,弥散系数在不同类型的肿瘤里面,表达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方面辅助医务人员做一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精准医学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潜力不可估量
当然,精准医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对精准医学进行不断探寻、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显著特征是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诊断信息,精准定位,精准定量,精准定性是目的,而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是手段”,黄力表示。
从目前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传统影像学造成巨大冲击和正面效应都日趋明显,而传统影像学也在不断适应这种新的宏观趋势,积极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转向精准诊断过渡,目前影像诊断在功能MRI、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注重多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不断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在精确化诊断基础上不断实现治疗个体化、方案最优化。随着精准医学领域相关指导性政策、财政支持、前沿技术的陆续归位,精准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值得期待。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