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专家观察 >  政协委员霍勇:“技术”助力核心仍在“医疗”
政协委员霍勇:“技术”助力核心仍在“医疗”
  • 2017-03-01 14:05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影响着各个行业,互联网医疗也成为这两年委员们讨论热议的焦点。然而,由于医疗的特殊性、医师技术主导性,不能简单地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把别的行业的互联网模式运用到医疗中来,需要深入了解国内医疗的现状和需求,让互联网与医疗找到最好的契合方式。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

在霍勇看来,互联网医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传统医疗很好地契合发展,是多年来他们从事互联网医疗探索性工作时一直思考的。几年来,霍勇联合国内多名医学专家创建了以心血管疾病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帮助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平台通过教学功能帮助基层医务工作者提升医疗技能,让专业的医疗知识在基层普及,平台从心血管科开始做起,目前已经发展涵盖了20多个专科门类,妇科、儿科等方面都有涉及。医生们在平台上可以看到查房的过程,通过这种教育的形式,达到医疗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在这方面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平台通过互联网让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变得简单。

“这种简单客观来讲是有一定范围的,我们将有规律可循的病例总结出来,这些经验可供其他医生参考,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诊治。再如一般的会诊,我们很难完全清楚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和既往病史,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病人诊断时与医生的会话、录像等资料都会被存储下来,以及病人之前的健康信息、体检信息等都可以经过信息化技术处理,这些信息综合后,医生可以很容易看清一个病人某项指标及其发展规律。”霍勇认为,互联网技术放大了医疗的易读性、探讨性,方便医生找出疾病规律,从而使诊治更加准确全面。

霍勇表示,在发展互联网医疗时,需要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医疗远程信息化等手段促进医疗的发展,让传统医疗更为便捷化、覆盖面更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要知道医学的哪些方面是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去改进的,而哪些方面是不合适的,这些方面需要有明确的界定。如在远程影像传输、电子病历共享等方面,技术已经成熟,对于医生的帮助也很大。但还有很多方面,如在具体的诊断、治疗和医学人文关怀等方面,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很难实现。诊断时,医生直接面对病人和通过视频远程问诊病人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所以,对此建立规则标准化非常重要,国家要逐步建立互联网医疗管理标准,虽然目前卫计委已经就此出台了一些管理标准,但我个人觉得这些规则还远远不够细致。互联网远程医疗方面管理不仅仅是专业内部,在不同科室之间都不一样。”

互联网医疗的前景是霍勇所看好的,但他认为互联网医疗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核心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互联网医疗核心还是医疗,互联网技术只是让传统医疗更好为患者服务的手段。

“传统医疗模式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很难被改变颠覆。人类现在对世界很多方面的了解要比对自己的了解多很多,在疾病的发病、诊断和诊疗过程中还有着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医学是有规则规律的,但又不能简单地以某些明确的规则去解决医学上所有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疾病类型、不同的发病群体以及环境等因素都会在治疗方案上产生差别,医学中很多问题更多还是需要靠医生的经验、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等。这些是医疗的核心,也是互联网技术所不可能完全替代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shichenlu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