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24 10:29
- 作者:佚名
- 来源:黑龙江日报
近日,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全省除儿童医院和儿童科室外,所有三级医院于10月8日开始,取消门诊输液。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一种方法是在三级医院急诊和住院解决,另一方法是到社区医院解决。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省医院南岗分院、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等三级医院及哈尔滨市的部分社区医院等,了解这项规定实施后的相关情况。
日前,在省医院南岗分院急诊观察室,记者看到只有3名患者在点滴,以前的几个输液室都空了出来。急诊室护士长侯生荣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没有新患者在门诊输液了,这几个都是“十一”期间输液延续下来的。正在输液的70岁的王大娘告诉记者,她是“十一”期间感觉迷糊,来检查时发现脑供血不全,就留在这儿输液,对于医院门诊取消输液的规定,她是这两天在医院了解到的。
记者在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等医院都没有看到静点室。门诊护士告诉记者,已经取消门诊静点室了。
据临床医生介绍,多年来,由于医疗管理出现了重大偏差,“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公认的医学原则不被遵循,导致各大医院的输液室人满为患,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危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静脉输液危害大是促使三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的主要原因。据医生介绍,静脉输液主要有两大危害,一是给药方式,二是抗生素滥用。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周群告诉记者,在治疗用药方式上,输液是作为“最后的给药方式”,因为输液也是国际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哈医大博士生导师孟庆刚告诉记者,输液可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可导致休克及死亡。
“门诊输液对于治疗用药是不科学的。由于没有检验数据分析比较,医生多是根据经验给患者用药。这会导致用药针对性不强。现在门诊输液用药中,输液中90%以上是联合用药,有一半属于抗生素。这就导致了抗生素滥用。”周群告诉记者。
孟庆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到3.3瓶的水平。
据哈尔滨卫计委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滥用抗生素将导致4大危害:毒副作用、引发过敏反应、导致二重感染、部分细菌耐药性急剧增强。
取消三级医院门诊输液,是医疗的理性回归,也是分级诊疗的必然。这是医疗专家的共识。
采访中,无论是医生、社区医院负责人还是三级医院负责人,都认为三级医院就要做三级医院的事情,而不能去做社区医院的事情,也就是说社区医院做基本的治疗,三级医院做危、重、急症的治疗。因此,三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将加速分级诊疗的步伐。在三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后,记者采访中发现,有的社区医院患者开始增加。
“今天输液患者明显增多。因为现在属于输液淡季,往年这时候没这么多人。在社区医院用药多为基本药品,抗生素也是最基本的,减少了危害,降低了医药费。”安静安和社区医院院长李桂森说。
三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也代表了医疗改革的风向标,将回归“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公认医学原则。作为全省第一个取消门诊输液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孟庆刚告诉记者,自今年1月30日取消了门诊静脉输液至今,医院发生了一些有益的变化:门诊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0.45%,去年同期为5.34%,同比下降94.6%;门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1例,去年同期4例,同比下降75%;人均门诊费用为98.01元,去年同期113.16元,同比降低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