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9-26 13:43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前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现在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清华长庚医院”)作为一家新兴医院,既具有公立医院的传统属性,同时也拥有台湾长庚医院的企业化管理思想。而信息技术也作为医院的“神经系统”贯穿医院每一个角落,在新时期的挑战下打造了数字化医院建设新模式。在其正式运营将满“两周岁”之际,中国数字医疗网采访了清华长庚医院的信息中心刘海一主任,进一步探索信息化作为“神经”如何贯穿医院管理。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信息中心刘海一主任
布局医院“神经”:打造无死角信息化
清华长庚医院秉持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原则,坚持计算机完成所有作业的细节操作和实施。刘海一表示,信息化作为医院的“神经”,深入到医院的各个角落,医院的信息系统将与医疗、管理进行深度融合。覆盖医院全部的业务流程,获取所有运行数据,实现信息交换,打造规范的流程和操作手册,对医护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医院开业前系统模拟运行
刘海一介绍,清华长庚医院从2012年-2014年,历经近3年的时间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和测试。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医疗业务。运营管理、患者服务各个部分。其中,特别值得分享的就是,清华长庚医院的信息化实现了医疗流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医疗信息与患者服务信息实现衔接,运营管理各环节进行信息共享与相互制约。
正是因为由前期的一体化设计,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系统模拟运行,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经过多次校对和检验,2014年11月份清华长庚的正式开业,其信息系统已正常运行。作为医院的“神经”,贯穿在整个医院的流程中,让医务人员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让患者真切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舒适。
而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刘海一表示,要随着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就像马车靠鞭子,汽车靠引擎。现代化医院的运行就需要有新技术与之相适应。
信息化两大驱动力:刚性需求+技术革新
将信息化打造成为医院的“神经”是最终目标,在其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其建设的两大驱动力,一是医疗业务、管理流程、患者服务等刚性需求;二是新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技术创新引导信息变革。
在清华长庚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不单单是信息中心的事情,是医院各业务系统共同努力协同的事情。每个业务部门对信息化都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在清华长庚医院针对“个性化”需求,打造了“开放式”沟通环境,促进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开放式”办公环境
记者来到信息中心的办公室,看到行政、药品、检验、科教等都在一个开放式办公环境中,而这恰恰体现出清华长庚医院“共同协调,沟通顺畅”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正是基于各个部门“开放式”的协同机制,让信息化成为“全员建设”,让解决需求成为最直接的目标。
不仅如此,在各医疗业务部门还组建了专门对接信息中心的相关人员。他们不仅来自医疗第一线,能够从工作中提取出刚性需求,同时也能很好适应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工作流程的变化,从而对同科室人员进行宣传科教工作。
当刚性需求产生时,信息化想要实现还需依靠现代化技术的创新与变革。清华长庚医院的信息系统的绝大部分应用软件是由医院自行开发,通过新技术的研发,为打造数字化医院实现技术支持与保障。
医院“企业化”:以控成本为盈利点
作为公立医院与企业化管理体系两股血液融合的医院,虽不以盈利为出发点,但是合理的控制成本,让管理精细化成为医院的“盈利点”。
对于成本的把控,大到医疗器械采购,小到非核心资产的维护管理都会有所体现。信息化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直观数据进行采集归纳,进行数据分析,辅助成本的把控和节约。
在清华长庚医院,应用了非核心资产的打印机解决方案提供商爱普生提供的EDA智慧打印服务管理系统,基于本院的信息系统之上,延伸了对非核心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在医院的药房、检验科、门诊、结算、住院等业务部门,打印是医疗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案例应用
这也成为了医院对成本把控的一个支流,智慧打印服务管理系统是基于智能化的硬件产品之上,实现医院管理效率四个方面的提升:其一、业务一体化:基于平台实现各个职能部门间高度信息共享和工作高效协同,管理渗透到各个业务控制点,落实精细化管理;其二、管理全程化:在各业务的关键环节,以可追踪、科学统计、可切实操作的流程管理和优化的目标,实现全闭环管理;其三、应用智能化:通过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融合商业智能技术,把医院的管理数据化,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提取、分析、判断,并形成知识库,帮助医院的进行决策;其四、医疗机构集团化:支持医疗集团/医联体统一的应用和管理需要,是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实现实时的业务状态管控、物资资产的管控以及人力资源的管控,落实医院精细化管理策略。
刘海一表示,目前基于智能化设备上的外延信息系统,还存在无法垄断的壁垒。亟待统一标准和系统的出台,这样对于嵌入医院整体系统将更加便捷和高效。
“云大物移”新解读:无需求 不建设
已经被炒到火热的“云大物移”,听刘海一讲述“冷”观点。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物联网”,都处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境地。
对于医院上不上云,取决于医院真实的需求量,没有迫切的需求,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服务。
对于大数据的追逐,源于对分析数据的有效利用需求,目前来看,从医疗数据的累计上,程度尚且不够,无法真正支撑数据分析的标准。刘海一表示,我们正处于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的交叉路口。
对于物联网,首先从医院的投资回报率考量,再从医院自身运营的满足情况考虑,最后亟待标准的出台。通过这样的流程顺序,才能打造“应需”的医疗物联网。
拥有三十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经验,看着信息化从最初需求不高,到快速发展的演变过程,刘海一表示,做信息化就要精耕细作,清华长庚医院不做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而是根据业务部门的刚性需求,阶段性、规律性的逐步发展信息化,最终打造成“无死角”的医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