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专家观察 >  胡大一:医生们,教条主义害死人
胡大一:医生们,教条主义害死人
  • 2016-06-02 14:19
  • 作者:胡大一
  • 来源:当代医生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及预防、康复。是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名医胡佩兰之子。

我当医生一辈子,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跟赤脚医生一块上山采药、自己办土药房,在大队合作医疗站搭建简单的医疗室做手术,这是全科医生的完整经历。这和目前培养医学生的模式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自己当医生的第一步是非常经典的全科医生,也是一个很基层的赤脚医生。那个年代看的根本不是心血管病,而是肺炎、哮喘、支气管炎、胆道蛔虫病、有机磷中毒、中毒性痢疾这一类,而且改水改厕所、公共预防这一类工作都要做,这些锻炼加上我对农村、农民的了解,可以说到农村的那一段经历对我当医生、对医学的价值理解是个很好的铺垫。

在农村我看到中国广大农民的医疗状况和健康状况,也就有了一辈子为农民当医生的情结。后来,就算身在大城市,心里始终也牵挂着像阿里、河西走廊、河北宽城、密云山区等中国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这也是后来做大健康、做预防的精神源泉。

外界都知道我出生在医学世家,认为我当医生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安排,其实我特别喜欢文科,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学医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的无奈之举,这医生一当就是一辈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1 现在有些医生对中医、西医的方法本末倒置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根深才能叶茂。根在哪?根就是基本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都是基本功。

哲学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医学生进入医学院伊始,就要非常注重把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中医讲“望、闻、问、切”,西医讲“望、触、扣、听”。现在有些医生本末倒置。我们很多医生从上学到当医生的全过程就没有去过农村,没有在社区工作过,不懂得基层老百姓的疾苦;另一方面过分依赖“科技”,检查不用听诊器,忽略心电图这些基本功能,上来就是CT、核磁、造影,这就是基本功不扎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农村当医生的时候根本没有输液器,遇到危重患者,一整夜一整夜去数点滴的滴数,16滴是1毫升、12滴是3/4毫升、8滴是半毫升,现在想来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在农村老百姓得了蛔虫病,没有药,我和几位赤脚医生亲自尝试有机磷,用农药“敌百虫”来杀肚子里的蛔虫。我们先尝试摸索出多大剂量,既能杀虫又不会把人毒死。我自己尝试过一百二十多种草药,身上每一个穴位都被用来练习扎针。

这些在农村的经历是非常经典的全科医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后,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我有10多年时间一直从事大内科工作,在王叔咸等老一代专家指导下系统学习成长。这一段经历也是相当重要的,打下了坚持的基础。80年代中期公派留学,到美国学习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之后推广普及射频和介入技术,推动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推动循证医学研究,推动心血管预防-救治-康复体系建设等,这些经历概括起来,经历了全科医生-内科医生-心血管内科医生三个阶段,也使我对“根深才能叶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觉得,作为医生,不去病人床旁度过足够的不眠之夜,不了解农村和基层的患者疾苦,是不可能完整的理解病人、理解医学。

2 医生要想不断提高,一定要坚持哲学的思考,要认真的追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毛主席讲:开始怎么想的?后来怎么想的?中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来。主席讲这番话是针对一些政治运动。过去从延安整风,到后来肃反、反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在各个阶段都出现过扩大化。主席为了尽量减少冤假错案,减小扩大化,讲了这段话用于指导案件处理。其实,破案和诊病的过程非常类似,主席的这段话用到医学上同样非常贴切。

我最近看了一个患者,是个地方领导,他出现一次突然的心慌,大汗,意识清楚,但是不想说话,全身乏力,到心脏科看病,院长和心脏科专家,给他做了CT,做了很多检查,下一步还要做造影。我相信,不光是这个医院,再走几家心血管医院,可能都是这个诊治流程。

但是我首先问他,你在发生这个病之前是什么情况,比如工作生活等。他讲他刚刚调换工作,到了新的岗位,他是负责人,这一段时间精神紧张、压力比较大,而睡眠不好。头一天晚上没有睡好觉,只睡了四个小时,中午也没有吃饭,一直在紧张状态下工作。

再深问十年前类似的发作,也是换工作,到新的工作岗位,压力很大,跟这一次情况几乎类似,这很清楚是一个焦虑和惊恐发作,用很简单的治疗、心理的疏导,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缓解惊恐症的药物,可能效果就出奇的好。患者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么低的成本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如果医生每看一位患者都能注意整个过程,就能够不断提高。做合格的医生,不但要重视疾病最后的诊治结果,还一定要非常留心诊治的全过程。

医生要想不断提高,一定要坚持哲学的思考,要认真的追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不断的螺旋式上升、升华,从经验不多的医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对诊治的患者,尤其诊断尚有疑点,疗效很不确定时,要系统随访,注意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依据,不断修正甚至推翻原来的诊断结论与治疗方案,随访患者应是医生的职业习惯。

3 作为医生,不能照搬教条来看病,教条主义只能害死人

当年学苏联经验,列宁是在大城市起义,他成功了。中国按照这样做就行不通,最后毛主席带领下探索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如果咱们说社会主义这个东西是共性的东西,各个国家走的道路并不一样,这就是个性。作为医生,在医学院学到的是书本知识,书本概括的是共性,而临床实践是个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一个一个患者都是不同的,每个患者都有个性,不同的患者可能患有同一种疾病,疾病的共性存在于患者的个性当中。

作为医生,不能照搬教条来看病,教条主义只能害死人。大家都在标榜《指南》,《指南》讲的是共性,讲的是一群人。而且我们这个《指南》里面大量是没有包括复杂疑难重症。如一个患者有肾衰,肺上又长了癌症,又有冠心病,你找哪一个指南?找哪一个路径?路径往往都是针对一个病的。患者得了不止一个病,就应该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认识疾病和破案,共性的地方很多。无论你去做一个刑侦人员,还是当一个医生,甚至当企业家,为什么说必须要懂得哲学道理,不管哪行哪业,不懂得哲学道理,不能把自己事情做得更大更好。

所以,我们医生在接触每一位患者时,一定要将疾病的共性和患者的个性有机结合,才能做好诊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诊治疾病的临床能力与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胡大一  心血管病专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