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听大佬们谈一谈 你不懂的“互联网+医疗”全在这!
听大佬们谈一谈 你不懂的“互联网+医疗”全在这!
  • 2016-03-28 10:55
  • 作者:普京
  • 来源:互联网医疗中国会

“3年前,谁在做互联网医疗?今天,谁没做互联网医疗?3年后,谁还做互联网医疗?”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健康版主编白剑峰老师的开场白,一语道破了作为国家战略之一的“互联网+医疗“,有着其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梦想每个普通老百姓都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家庭医生,甚至是保健医生,要实现的话,要重构医疗的话,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于科技“新华社高级记者李斌的致辞也正体现了无数投身于互联网医疗行业人的理想与情怀!

3月23日,在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中信出版集团携手京东图书,新智囊举办的“重构医疗生态——《互联网+医疗》新书分享会“的现场,来自IBM、阿里健康、中日医院、寻医问药网、连康信息技术、奇云科技、智东西、华泰证券的行业同仁们,深入解读书中观点,从传统医院端、移动医疗企业端、信息技术端以及资本投资端结合自身经历及实践经验,探讨交流关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

平日里我们听了太多嘉宾在各类论坛和会议上的演讲,但只有站在实践者的角度,去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读懂他们是在如何做”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中国会王晶:探寻解决医疗服务供给方、需求方的种种痛点问题

互联网与传统医疗的融合必然涉及卫生医疗总体效率低下的医改问题,这当中又包括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大处方、套保骗保、药企不愿生产高性价比药品等浪费现象。此外,分级诊疗很难落地,没有有效的实现方法和途径,商保与社会医保还未有效结合,这些问题表明医疗服务的供给方与需求方都存在种种问题。

作为扎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专业平台,互联网医疗中国会组织编写本书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各方共同探讨解决上述问题,把握这个时代的行业发展机遇,构筑一个未来医疗的新场景。

IBM刘洪:“智慧医疗“强调与患者建立连续沟通环境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IBM提出的“智慧医疗“,但大多只是概念上的浅显认识。细致解读IBM中国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行业总经理刘洪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IBM的“智慧医疗“是基于其所擅长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获取患者健康数据的连续环境。这里的连续,是指医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信息,便于双方地持续沟通,从而建立互信关系。此外,通过IBM的认知语言,可以让患者读懂医学专业术语,更加有助于与医护的连续沟通。

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从医疗数据到医疗服务,网络医院对解决农村医疗问题效果显著

细致梳理倪剑文的讲话,我们发现实际上是在通过阐述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一步步的实践过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服务模式。

传统医疗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医疗数据,他们自身渐渐产生了一种需求,要透过医疗数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而不只是被动保守的躲在围墙内来做事情,于是想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突破地域和服务类型的限制,提升服务效率。阿里健康推出网络医院,并且与传统医疗机构合作,不仅解决了开具电子处方后的全国范围内药品配送问题,还发现了线上医疗服务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农村医疗,村医水平下降,药品种类极少,医疗服务受到很大局限。阿里健康将”村淘“变成合作伙伴,把原来在农村里做电子商务的虚拟商店,变成了虚拟诊所,依托网络医院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送下乡,实现了把药品从城市送到村民手上的通路!阿里健康现在已经拥有1.5万个这样的乡村通路,今年的目标是5万-10万个村!

中日医院张铁山:传统医院通过互联网来做“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最近很热,习大大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放到医疗领域来讲,就是老百姓医疗需求很大,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中日医院的张铁山主任运用”供给侧“改革这一生动的表述,为我们解读了医院信息化过程中的新探索。“我在给我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找他们未来的生存资源,我们做这个事情不是被颠覆了,而是想的如何涅槃,所以我们主动来做。“

中日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索最核心的一点是以自身医院作为开放平台,接通移动医疗企业的C端入口,连接医生与患者,管理患者就医流程、管理医生诊治流程。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优化供需关系和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医生的人力、时间、空间(床位)和装备(检查设备)达到最大优化。此外,中日医院创新性地打造科室团队协同体系,一站式解决患者复合性疾病问题,最终降低医疗服务体系成本。

寻医问药网姜天骄:在线问诊犹如行业发展风向标

互联网医疗的在线问诊不同于滴滴、大众点评这样的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对于滴滴和大众点评而言,只是信息的共享与对接,让消费者更好地找到服务提供方;对于在线问诊而言,是要将服务本身放在线上,我们既看到了这当中的一些争议,同时也感到这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一个突破口。

从寻医问药网姜天骄的表述中,我们发现在线问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最为关键的就是信任关系及权威性的缺失。医疗服务提供方需要在线上建立起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这是医患顺利沟通进行后续服务的前提。但目前的问题是,患者在线的提问非常随意,大多为“非严肃医疗需求”(利用免费服务,未提供更多患者信息的轻度咨询),这就导致医生感觉自己的服务未受到足够尊重,很可能做出随意的回答。

解决上述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有效路径就是收费,收费是在线问诊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医疗资源是稀缺的,医生需要提供对患者病情有价值的服务,使在线问诊更趋向于医疗,而不是简单的咨询。

在众多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中,在线问诊模式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将是整个行业是否取得真正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标志。

连康信息技术副总裁赵新远:患者推动医疗变革

除了医生、医院、政府主管部门、保险公司之外,互联网医疗生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方就是患者。在这当中,连康信息技术副总裁赵新远提出了一个”e患者”的概念,强调互联网让普通患者获取了大量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医疗知识的获取参与到治疗决策当中。目前,我国的多学科团队里还都是医生,而在国外,多学科团队中还有患者,他们是真正了解一定医学知识的患者,也是最为关注自己健康的一群人。

圆桌对话探讨热点话题

在分享会上,张铁山、刘洪、倪剑文、刘清利、罗奇斌、杨烨辉、张国仁、赵新远等医疗行业人士、创业者就医改、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未来创业方向、精准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热点话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问:互联网医疗对推动医改这件事发挥多大的价值和作用?

中日医院张铁山:医改还是我们服务体系的事,我觉得整个医改要合理预期,分布式体验。无论是在服务,供给方所有的资源,包括需求方,都是可以预期的。互联网带来的价值和变化,从哪个环节来看,我觉得都非常有意义,有前景。

医路康健康首席运营官刘清利:互联网对医疗领域的改革,我感觉想取代医生,让互联网或者机器人完全取代医生,可能是幻想,或者是科幻,但是百年几十年是实现不了的。现在我从医疗进入互联网,互联网是作为医疗专业服务领域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一个载体,通过医疗服务,互联网IT化,用互联网的手段插上翅膀,这个是未来“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侧重的方向。

整个互联网医疗从改革方面来说,国家政策要给我们互联网创业平台一个很好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北京对“+”号的限制,我觉得应该对互联网更多的宽容,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对医疗改制,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一种变革,一种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问:从创业者角度,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华泰证券杨烨辉:我虽然不是创业者,但是我聊两句。医改问题影响着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这块就很明显,第一阶段先把很多挂号的这些功能逐步做一些屏蔽,因为分级诊疗提倡的是家庭社区、F端、C端,分级诊疗在挂号体系里面,可能对存量有一些冲击,医改会冲击存量的商业模式。此外,互联网在医改过程当中,推动了很多事情的落地,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比如说电子处方,医院现在希望把处方流放到市场,既方便了大家的购药,也节省了药房的库存和人工成本。同时,把医生的效率放大了,这是互联网医疗发挥的作用。

问:精准医疗和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如何?

奇云科技创始人罗奇斌:从人类基因谱计划以后,我们提出4个P,精准医疗是第5个P。第一个P是预测疾病,第二个P是预防,第三个P是个体化,第四个P是与。我们提出“基因+”,是要把生命信息数据化,我发现有一个数据到目前为止经过15年已经全部结构化了,那就是基因数据。所以大家提的精准医疗,精准怎么实现?很大程度是基因数据,我们希望通过3个维度的数据(第一个维度是基因数据,第二个基因疾病数据,第三是疾病和临床表现数据),帮助医生用较短的时间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智东西联合创始人张国仁:之前我们关注智能可穿戴大多仅限于自己的步数、心率等等。可以说,可穿戴医疗还是任重道远,离我们真正应用还是非常远的,现阶段只是一小步。前天苹果发布会提到了carekit架构,让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这些东西系统研究自闭症、帕金森症等疾病,通过智能设备辅助治疗。类似于这样,给机构用于医疗治疗与研究,并且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比我们个人戴可穿戴手环的帮助更大。

现阶段中国可穿戴公司的创业者有两类,一类做小的穿戴,比如说有的人开始研究手环可以测血压,之前手环测血压原理有点行不通,现在有一些人通过原理上的创新实现了。第二我发现有很多创业者做更有价值的事,让智能硬件可穿戴产品和后端服务结合起来。前一段我接触的一个公司,自己做的是医疗检测的硬件设备,比如说血压仪或者手环,同时也做后端服务,第一自己会招聘一批医生,医生不是给你看病,而是把用户测试到的一些数据,比如说心电的数据,在后端给他校准判断一下再返回给他结果,这个不是收费的服务,这是免费的。第二条线是收费的,比如说跟医生签约进行问诊,对你可穿戴设备获取到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这个创业者跟我说招医生或者主任医师投入的费用有上千万,我觉得这个是国内比较有决心的,真正把医疗智能硬件和医疗服务结合起来的案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