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2-29 14:26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最为核心的位置,成为五大基本理念之首。
2月25日,首届“中国制造”药物创新传播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有关司局负责人,国产制药领域创新型企业代表的相关负责人,就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国际化等议题展开研讨。
医药产业要创新升级,“中国制造”的药物创新就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应有鼓励持续发展的政策、科技和市场动力,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建设中发挥药品“中国制造”的积极作用,造福全世界。2月25日,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在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制造”药物创新传播论坛上,医药产业要创新升级,走向国际化,成为创新型制药企业代表发出的最强音。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指出,从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意见,到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重大部署,都给医药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很好机遇,目前中国的医药产业应该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在国家药典委秘书长张伟看来,近几年中国很多企业,在欧美市场都有成绩,不光要国内自给自足,还要走进欧美市场,走出国门。能不能也做一些重量级的产品,这对国内药企来说是个挑战,也是今后一大机遇。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升级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成为我国医药工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我国药品制剂在出口和内销方面的表现,与我国医药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通过创新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正是加强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创新既是企业的一种态度,一种动力,一种潜力,一种实力,也是当今中国制药界的主旋律。
论坛上,来自我国制药领域极具创新特色和实力的四家企业:绿叶制药、江苏恒瑞医药、天士力、复星医药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各自的创新经验和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企业都具有鲜明的药物创新历程和风格,同时还都是民营企业,都是上市公司。
天士力控股集团是致力于我国中成药进入美国市场的领跑者,该集团的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产品在美国FDA的所有临床试验接近尾声。该天士力控股集团生产制造事业群CEO叶正良介绍称,国家倡导和推动中药国际化战略行动,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天士力从1996年开始,就以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申报美国FDA,启动中药国际化之路。
天士力以高速微滴丸技术创新为核心,逐步建立中国独有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集成化技术体系与制药装备体系,通过技术信息化,形成创新的深冷高速滴丸、液冷高速滴丸、多层多型多效滴丸技术和标准体系,打造天士力滴丸新剂型、国际化智能制造中心,推动中国中药智能制造走向世界,打造中药国际化的“升级版”。
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亦是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副会长的吴以芳,他介绍了全球过去十年每年上市的创新药数量情况,以及再研产品的分布状况。他表示,2013年全球排名前50位药品(TOP50)多是以合作(包括合作开发、推进、销售)为主,其次为自主研发;临床价值高的药物创造丰厚回报;生物药、慢病治疗药物市场销售主流 。
吴以芳表示,十三五期间,复星医药的研发投入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全球创新研发体系 (包括投入4亿多元人民币的工程中心(cGMP) 和单抗药物研发中心建设),聚焦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化学药物创新、高端仿制药、国际ANDA研发和中药创新研发领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团队,建设差异化的研发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分子化药创新研发中心,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研发“生态圈”,构建国际研发产业链,打造成为具备全球化创新研发能力的制药企业。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灵佳指出,现阶段的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做强做大,需要加快创新步伐,打造创新药大品种;加快国际化步伐,赢得更广泛市场空间。恒瑞医药是以仿制药为基础、以创新和国际化为驱动力,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制药企业。在创新药的国际化方面,该公司的高端产品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的有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等7个,在欧盟的有注射用奥沙利铂等4个,在日本的有来曲唑片等两个。近两年,零缺陷通过所有的FDA检查;每年在欧美等地区和国家申报8-10个制剂产品注册。
沈灵佳通过本届论坛呼吁,国家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出发,制定将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的有效机制,及时将国产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支持通过欧美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仿制药在国内市场与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公平竞争、公平竞价、医保等额支付;在医保准入、支付比例、定价水平和药品招标采购等方面明确对首仿药品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这一呼吁,得到与会企业代表的积极响应。
绿叶制药集团研发中心非临床研究部总监田京伟博士介绍说,绿叶制药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公司以研发为基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医药产品,在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领域有战略性布局;目前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6.2%,具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线(包括21个中国在研产品和7个海外在研产品)。
田京伟重点介绍了包括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注射用戈舍瑞林缓释微球等在内的四个项目的研究进展。其中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是针对已上市产品的重大缺陷和临床需求而设计的,经同步进行美国和中国的临床研究,2015年9月10日,FDA基于绿叶制药完成的关键性临床数据,同意该产品进入NDA(完成临床试验后向美国FDA进行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阶段,从而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在美国上市的创新药。
作为我国医药国际化研究的重要单位之一,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简称医保商会)的研究和观点无疑是业内十分看重的。医保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2015年我国医药贸易投资总体呈现四大特点:我国医药进出口基本面依然良好,发展势头不减;进口市场好于出口市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对外贸易与投资双增长,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大;产业转型明显增快,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2015年,因为西药制剂的国内替代产品质量逐渐提高,从而降低了对西药制剂的进口需求;在出口方面,原料药出口占化学药比重的81%,制剂出口占比提升至10.2%,本土药企的制剂出口比重提高,出口结构趋于优化。另外,受国际标准趋严的影响,植物提取物领跑中药出口,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出口出现双降(分别下降了18.28%和26.86%)。 同时,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的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张力增强。
许铭强调,当前是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阶段,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能力、研发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组合能力都在提高。随着“十三五”对原料药产业的规划,我国医药产业将向环保、技改、节约资源、提高附加值、向下游延伸的方式发展。
论坛上,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述湘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下,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决定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联手开展“中国制造”医药创新传播行动,拟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围绕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主题,组织国内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医药科研、生产和临床一线,开展大型系列调研、采访报道活动,分析医药创新领域的“中国制造”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索相适应的应对策略,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医药产业健康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