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1-27 09:04
- 作者:佚名
- 来源:易观智库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目前处于启动阶段。
探索期(上世纪90年代-2013)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医疗保险的出现,推动了医疗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医疗由此成为政府扶持的重点行业。2000年,通过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初见成效,加上互联网技术获得长足发展后走向成熟,一些初创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入市场,成为继医疗信息化后又一推动医疗互联网化进程的驱动形式。早期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以医疗健康门户网站为主,自2010年起,线上咨询服务出现,并逐渐形成一定的市场认知度。同期,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移动医疗服务随之兴起。2013年,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逐渐规模化,产品、服务趋向多样化,各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市场启动期(2014-2017)
2014年,互联网医疗进入启动期。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度大大加深,巨头企业借势纷纷进入市场,以腾讯入股挂号网、丁香园为代表的投融资事件成为全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焦点。同时,互联网医疗呈现出问诊、挂号、自诊自查、疾病管理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共同发展的形势。2015年,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业务拓展至线下,通过投资并购、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开展线下诊所业务,并力求与线上业务形成无缝对接,逐步建立的医疗生态闭环。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还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打通“医疗+药品+保险支付”的服务体系,从而助力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盈利。预计到2017年,互联网医疗市场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获得飞跃式变革,资源丰厚、模式创新的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不同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市场竞争格局在逐渐形成。
高速发展期(2018-)
预计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互联网医疗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用户渗透率逐渐增加,产业链上游的医疗机构、药品流通企业、软硬件方案商等纷纷在市场立足,成为产业链重要环节。其中,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发展O2O医疗业务刺激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促使其盈利模式的逐渐清晰化,从而市场规模也得以高速增长。
应用成熟期
在应用成熟期,互联网医疗市场发展将趋于成熟,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完善,实现了在PC及移动端上的O2O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商业模式上,大数据应用、数据变现能力提升,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竞争力;用户付费意愿提升,促使行业商业模式成熟化。
医药B2C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医药B2C市场目前处于启动阶段。
探索期(1998-2013)
受政策制约,医药B2C市场探索期发展速度缓慢。1998年,中国首家网上药店“上海第一医药”上线,因政策禁止,于1999年下线;2005年,国家放开非处方网上药品交易,促使大量厂商进入市场;2012年,天猫医药馆上线,为C证厂商提供交易入口,更多医药企业通过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主销保健、计生用品来拓展市场。探索期医药B2C企业主要以争取流量、赚取差价收益为主要特征,依靠产品种类、微利竞争,用户转换率低下。
市场启动期(2014-2016)
2014年,市场进入启动期,国家相关政策尝试放开、用户网上购药意识不断增加,促进企业通过规模运营优化、服务创新提升用户忠实度,行业的资本关注度也有所提升。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放开处方药的网上销售,鼓励了更多医药、互联网医疗、大健康企业开始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加速布局医药电商,许多传统药企也借势进行互联网化。2015年,阿里健康反向收购天猫医药,形成以阿里健康、1号店为代表的平台式B2C,以1药网、康爱多网上药店为代表的自营式B2C主流企业集团。同期,以叮当快药、药给力为代表的医药O2O企业规模逐渐增加,再加上百度直达号、京东到家、饿了吗等陆续切入送药服务,使医药O2O快速发展,成为行业新兴服务模式。随着巨头凭借投资并购布局医药B2C业务不断升级,市场集中度逐渐加深,主流商业模式探索开始。对于企业来说,获得C证即可开展自营B2C业务,而盈利模式成为较难突破的关键点。目前,自营式B2C盈利模式以销售价差为主,可以攫取产业链利润;平台式B2C盈利模式以收取流量佣金为主。预计到2016年,自营B2C企业中将出现领先企业,领先企业具备多样化产品服务模式,将发展重心从售药逐渐转移到用户定制化服务上,并具备较强的政策应对能力。
高速发展期(2017-)
预计从2017年开始,医药B2C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医药B2C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大。网上药店依靠提供健康解决方案进行供应链整合,各企业间开始实施差异化战略,移动端医药布局逐渐完善,盈利模式清晰化,投资热潮凸显。
应用成熟期
在应用成熟期,医药B2C行业经营模式将趋于成熟,市场进入门槛有所提高,行业内部竞争也逐渐加剧。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医药B2C产业链完善,实现了在PC及移动端上的O2O医药服务的无缝对接。商业模式来看,大数据应用不断实现在企业端营销、用户端健康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进程,从而提升网上药店的数据变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用户付费意愿的不断提升促使行业商业模式趋向成熟化。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健康
互联网医疗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Analysys易观智库对2014年至2016年主要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现有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作如下解读。
领先者象限分析
领先者在商业模式创新或产品、服务创新性上拥有较强的独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系统执行力能够把创新性提供给市场并获取较高的市场认可。
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领先者: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丁香园、微医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日益高涨,互联网医疗开始以不同垂直领域挖掘不同患者需求,市场出现问诊、挂号、疾病管理、自诊自查、医疗学术等细分领域。而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领先企业在经历前期高成本产品、服务研发与运营阶段后,在2015年进行不同方向的业务结合,比如医疗与药品电商、金融产品的结合,以及医疗O2O的升温;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继续在产品创新与生态闭环布局上实践。
春雨医生于2014年完成C轮融资,同期与好药师网上药店进行合作,成为较早开展“医疗+药品”服务的企业。2015年,春雨医生尝试布局线下“春雨诊所”业务,将线上问诊与线下诊所服务相互融合,更好的解决患者问题,提供私人医生服务;同时,春雨医生与中英人寿建立合作关系,接入就医商业保险报销业务,逐步建立“线上咨询-线下就医-保险报销-药品配送”的移动诊疗生态系统。
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好医生通过短短一年的发展,快速跻身领先者行列,主要归功于其拥有平安集团优质的用户群,以及自营的专业医疗团队,形成易管控的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在线诊疗服务体系。在盈利模式上,平安好医生推出一站式健康管理打包服务——健康卡,包括健康体检、基因检测、家庭医生及名医预约四大服务,打通健康管理流程中的了解、管理以及保障三个环节。2015年,中国平安先后入股掌上微糖、药给力,在问诊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慢病管理、医药O2O业务,从而促进其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闭环的构建。
创新者象限分析
创新者在产品/技术上的投入很大,并在商业模式、技术或者产品服务的创新性上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表现。
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创新者:杏仁医生、华康移动医疗、易诊、点点医、微糖、一呼医生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点点医于2014年上线,是中国最早的医疗O2O服务平台之一。点点医起初以垂直医生点评平台为切入点,改善医患关系不对称的问题;在考虑到盈利局限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医护上门服务来创新服务内容,探索更具发展空间的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医疗市场O2O业务实践的典型代表。点点医的医护上门包括一些轻医疗的服务,如导尿管、打针、按摩、胎心监护、器械租赁等轻医疗服务,将一些不必去医院就能完成的医护服务进行整合,为患者提供方便。未来,点点医还需在医疗资源上进行提升,切入其他医疗相关业务来丰富业务链,促进品牌发展。
务实者象限分析
务实者拥有丰富的资源,执行能力较强,但是创新优势不明显。
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务实者: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杏树林、爱康国宾、百度医生、趣医网
新进入者:趣医网
新退出者:无
趣医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移动就医服务,移动端趣医院成为其主要产品之一,涵盖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支付、住院管理等全流程就医服务。在2014至2015年期间完成两轮融资,B轮为百度领投,双方将共同探索医疗领域的创新服务模式。2015年趣医网与1药网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实现就诊、配药到送药的医疗O2O闭环。未来,趣医网将发展重心放在其核心产品“医院+”上,支持开放式接入第三方服务,为医疗机构向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转型提供便捷服务。从趣医网的C端业务看,顺应市场的发展方向,但过于同质化,短期内较难脱颖而出;而在B端业务上具备一定创新性,将帮助其商业模式的拓展。
补缺者象限分析
补缺者的业务创新力、市场占有率不高,有待明确市场定位或转型。
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补缺者:阳光妇儿、康大预诊、抗癌卫士、把把脉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趣医网
把把脉于2015年上线,专注于打造中医垂直健康服务平台,并在“双十一”期间上线“把脉街”电商频道,快速展开商业模式的实践。从把把脉的主营业务看,在线咨询、医生预约及医疗资讯都过于同质化,无法与具资源优势的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受国家政策监管和制约,对于把把脉试水电商的创新尝试并不具可持续发展性,无法与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以及拥有丰富线下药店合作资源的平台企业在电商品类上进行对抗。未来还需在做好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盈利模式的探索。
医药电商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Analysys易观智库对2014年至2016年主要医药电商企业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现有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作如下解读。
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领先者:阿里健康、1药网、康爱多、健一网、健客网
新进入者:健客网
新退出者:无
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医药电商的政策背景下,医药电商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获得互联网药品资质的企业,一些医药O2O平台也陆续上线,市场出现平台B2C、自营B2C及一些医药O2O服务企业。而医药电商市场的领先企业在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后,在2014至2015年进行创新业务的融合,比如试水医疗服务,以及医疗O2O的结合;不断在产品创新与生态闭环布局上有所突破。
阿里健康(原名“中信21世纪”)于2014年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成为阿里巴巴布局医疗健康的业务的重要举措。阿里健康旗下主要运营云医院平台、阿里健康APP、药品电子监管体系为用户提供即时、便捷的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专业服务;其中,阿里健康药品网上零售业务采取“B2C+O2O”的平台模式。2015年,阿里巴巴转让天猫在线医药业务的营运权给予阿里健康,壮大其医药品销售的渠道能力、丰富其供应商资源、实现天猫流量的导入,从而占有中国医药B2C市场的最高份额。同年,阿里健康与鱼跃科技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医疗智能设备、医疗影像、医疗医生资源管理、互联网健康服务拓展,开拓市场与客户、信息及医疗产品、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等方面进行合作。未来阿里健康将继续在“未来医院+未来药店”的战略构建中推动市场的创新变革。
1药网是中国第一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的合法网上药店,并通过切入移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医疗+药品”的业务全布局。1药网在2015年完成C轮融资后加速提升自身实力,成为自营B2C企业中的领先者。1药网创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拥有上海、天津、广州三大仓储中心,实现订单的全国覆盖。数据方面,1药网拥有商务智能体系,为商家提供数据工具,定向的患者属性、患者行为与需求分析服务;并拥有CRM体系,可直接连接商家系统,为商家提供顾客追踪监测,顾客关系管理运营体系。未来1药网将不断探索其移动医疗业务中的可行性盈利模式,加深商业化程度;拓展B端医药电商业务,完善医药电商生态闭环。
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创新者:全维药事、叮当快药、药给力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健客网
全维药事是全维科技旗下医药健康服务平台,包括问药-用户版、问药-商户版、药联三系产品及服务,为平台使用者提高执行效益、强化完整的健康服务。全维药事目前的主体业务包括B端与C端。B端是为制药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品牌营销服务,提升企业铺市率;为线下药店提供运营协助服务,拓展药店销售和服务渠道,提升药事服务专业度,有效管理重点客户,以精准营销提升顾客粘性。C端是为线上用户提供便捷购药、送药上门、用药指导服务。未来全维药事还将不断加大与线下药店、制药企业的合作力度,丰富其业务覆盖范围,不断优化药店服务,保障顾客安全、信任用药体验。
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务实者:可得网、七乐康、德开大药房、海王星辰、老百姓大药房
新进入者:老百姓大药房
新退出者:无
可得网隶属于上海可得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经过8年垂直眼镜及相关附件产品网上零售的发展,具备眼镜行业集约采购价格优势、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经验;拥有由多名视光学专家及高级验光师组成的客服团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配镜及使用指导服务。同时,可得网自主开发眼镜在线模拟试戴系统,打造优质的用户购买体验。2015年,康恩贝入股可得网,将其眼健康产品与可得网进行业务层面的协同,从而促进双方在产品上的营销拓展。从可得网的销售渠道看,还是围绕PC端的自营、第三方平台,移动端主要通过微信进行销售,在用户体验上不及PC端的自营平台,未来仍有突破空间。O2O布局方面,可得网目前线下店服务覆盖仅局限于上海地区,未来可得网还将拓展O2O体验店的覆盖力度,从而不断提升渠道创新能力。
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补缺者:掌上药店、国大药房网、华佗药房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老百姓大药房
国大药房网是国药控股收购国药控股国大复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后进行的医药B2C业务布局。与其他医药B2C企业相比,国大药房网的起步较晚,虽依托复美大药房线下门店流量、国药集团第三方物流平台、国大ERP系统等优势,但缺乏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经营经验和市场敏感度,在线上布局较为保守、服务滞后、发展缓慢。未来,国大药房网还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利用好自身优质的线下资源,将线上线下业务进行系统化运营,从而加速抢占市场。
移动健康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Analysys易观智库对2014年至2016年主要移动健康企业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现有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作如下解读。
2015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领先者:宝宝树孕育、美柚、大姨吗、咕咚
新进入者:咕咚
新退出者:无
随着“互联网+健康”的日益升温,移动健康开始以不同垂直领域挖掘用户多元化需求,市场出现孕婴管理、生理健康、美容整形、减肥瘦身、运动健身等新潮细分领域。而移动健康市场的领先企业在经历前期高成本用户培养阶段后,在2015年进行商业化路径的规划,在不断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继续在产品创新与生态闭环布局上实践。
育儿社区平台宝宝树开发的宝宝树孕育(原名“快乐孕期”)于2014年年底升级上线,提供备孕、孕期、育儿一站式孕婴管理服务。在宝宝树近8年的母婴平台的经营基础上,宝宝树孕育在起点上便具备了清晰的市场定位、优质的资源与社区基因,在产品内部已全面将备孕、孕期和育儿工具、圈子交流、母婴电商等进行承接,形成用户需求生态圈。2015年,宝宝树完成D轮融资,用于构建全面发展的母婴生态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确定“社区+电商”的模式;同期,宝宝树与春雨医生建立合作关系,将健康服务做到更加专业、优质,为其未来的母婴全方位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美柚于2013年上线,深耕女性健康领域,以较高的用户活跃数成为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领先企业。2015年,美柚试水社区电商,推出“柚子街”电商频道,通过对用户使用行为习惯的分析,进行商品推送,从而逐步探索创新的盈利模式。“柚子街”的加入使美柚形成了以女性经期为切入点、以社区为依托、根据用户习惯和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商品推送的社区电商模式的生态圈。
软硬件结合的运动健康服务商咕咚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长期的用户积累,成为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新晋领先企业。由于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用户认知度不高,咕咚前期推出健身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反应效果一般。2014年,咕咚回归运动社交,形成完整的社交系统,不断提升用户获取能力,依靠自主研发“BPTO”算法提高数据精准度,着力打造“精准轨迹+强社交”的全民运动社交平台。2015年,咕咚联手兴业银行、中国银联推出国内首款可穿戴式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探索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商业模式。
2015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创新者: 人鱼线、小米运动、过日子、超级减肥王、更美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咕咚
优谈网旗下人鱼线作为2015年新上线的移动减肥应用,以专业教练团队打造科学饮食、作息、运动于一体的私人订制社交减肥产品。与众多减肥瘦身应用不同的是,人鱼线在刚进入市场便将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紧密的融合于一体,并通过战略合作将自身产品做到专业、安全和有保障。先是与云悦、智青春等智能硬件企业合作,优化大数据、算法引擎所打造个性化订制服务;还与三全、V-Line推出人鱼瘦身餐,与有机农场合作打造健康有机食品,保障食品健康安全;并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人鱼瘦身宝保险,保障瘦身效果。未来人鱼线将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意愿、付费意愿,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属性特点,拓展用户资源,不局限于高端白领人群。
2015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务实者:孕育管家、乐动力、美黛拉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妈妈网旗下孕育管家(原名“怀孕管家”)于2014年上线,主打孕期管理,包括孕期知识、宝宝变化、怀孕经验分享等功能。凭借妈妈网近9年在母婴领域的积累,为孕育管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在用户、数据资源上已具备优势。由于市场中资源实力相当的企业都陆续进行商业化的实践,孕育管家还需在创新模式与盈利方式上进行突破来提升市场地位。
2015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补缺者:护眼宝、健康养生、戒撸吧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戒撸吧、护眼宝(原名“蓝光过滤护眼器”)都具有独特的产品定位:戒撸吧主打青少年性瘾预防与恢复服务,护眼宝针对用户使用手机时的视力保护;但两者都缺乏成熟的产品运营体系,健康资源单一,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商业化程度低下,用户留存率较低。未来还需在创新能力上不断提升,争取构建关联服务来丰富业务链,提升用户体验,从产品本身的优化出发,才可顺势而上。
医药B2C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医药B2C市场规模将达到134.1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75.7%。预计2018年中国医药B2C市场规模达到657.4亿元人民币,2016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6.7%。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医药B2C市场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中国平台、自营医药B2C主流企业形成,医药O2O企业兴起
2015年,中国医药B2C市场已进入启动期,在国家政策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市场形成以阿里健康、1号店为代表的平台式B2C。以1药网、康爱多网上药店为代表的自营式B2C主流企业集团。同期,以叮当快药、药给力为代表的医药O2O企业规模逐渐增加,再加上百度直达号、京东到家、饿了吗等陆续切入送药服务,使医药O2O快速发展,成为行业新兴服务模式。
二、中国医药B2C企业移动端渠道布局迅速,用户渗透力有待提升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医药B2C企业加速移动端的多渠道布局,其中自营医药B2C企业表现最为突出。以1药网、康爱多为代表的自营医药B2C企业已实现自建APP、WAP,入驻天猫医药、微信、京东等第三方移动平台的多移动渠道拓展。然而,中国用户的药品网购习惯尚未形成,整体用户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医药B2C还需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拓展延伸服务来提升用户留存、培养用户粘性。
三、中国医药B2C企业拓展医疗服务,“医+药”业务布局升级
中国医药B2C市场参与者多样化,一些企业率先通过自建、投融资、合作开辟不同细分的移动医疗业务,促进“医+药”业务布局升级。2015年,阿里健康构建“未来医院”与天猫医药的“医+药”活力生态圈;岗岭集团旗下1药网实现了以易诊为入口、以药品为切入点的“医+药”业务流;微医集团通过收购金象网来植入医药电商元素,完善一站式移动便捷就医流程;叮当快药通过与春雨医生合作,切入专业在线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服务。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医药B2C市场未来发展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一、政策放开推动市场发展潜力释放
国家一直未放开处方药网售的管制是医药电商市场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近几年国家通过发布相关文件来逐渐改善医药电商市场的政策环境: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明确指出:取消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模式;201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落实将为医药电商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文件明确强调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医疗机构执行零差率等政策将促使包括网上药店在内的医院外渠道销售规模潜力的提高。
二、市场领先者推动创新盈利模式清晰化
对于企业来说,获得C证即可开展自营B2C业务,而盈利模式成为较难突破的关键点。目前,自营式B2C盈利模式以销售价差为主,可以攫取产业链利润;平台式B2C盈利模式以收取流量佣金为主。预计到2016年,自营B2C企业中将出现领先企业,领先企业具备多样化产品服务模式,将发展重心从售药逐渐转移到用户定制化服务上,依靠提供健康解决方案进行供应链整合,实施差异化战略,不断完善移动端医药布局,创新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化。
三、医药B2C企业结合O2O运营
未来医药电商O2O运营的最佳模式是与B2C业务结合,对于自身网上药店已经具备一定营销基础和销售基础的药品零售企业来讲,应当尽量平衡经营重心,在保持网上药店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线上与线下渠道的相互融合途径,通过网上药店带动实体门店的销售。而对于网上药店运营基础较为薄弱的药品零售企业来讲,目前经营的重心仍应放置于实体门店,保证生存的基础,将网上药店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实体药店的潜力。同时通过实体药店的“交易中心”及“体验中心”的职能,改善网上药店最后一公里的体验,从而推动网上药店成长。
四、医药B2C、B2B双模式运营仍待经受市场考验
在医药B2C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医药B2C企业开始进入B2B市场,以开展B端业务谋求差异化发展,探索与工业企业间的业务流和资金流,抢占医药电商市场一席之地。然而,目前,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和华润医药3家国企背景的医药企业瓜分了大部分市场,而且医药B2B电商区域性强,难以满足跨地区的采购需求,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的情况下也难以与传统企业抗衡。基于中国医药市场较为封闭、受国家政策制约,医药B2C与B2B双模式运营虽具创新性,但短期内将发展缓慢,需经受市场考验。
移动医疗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8.8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62%。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人民币,2016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国家相关政策促进和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5年,卫纪委公布了医师多点执业条件,允许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明确多点执业的医师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生多点执业解决医生的自由执业问题,为移动医疗市场医疗资源的开放和丰富提供保障。9月,国务院办公厅推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20年全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明确目标。意见要求在全国100个城市、福建、安徽、青海、江苏四省全面进行分级诊疗,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意见的出台为医疗信息化企业、互联网企业、移动医疗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移动医疗市场实现垂直细分多元化发展,企业不断业务创新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已进入启动期,在资本市场持续关注加剧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问诊、挂号、自诊自查、疾病管理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共同发展的形势。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移动医疗企业将业务拓展至线下,通过投资并购、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开展线下诊所业务,并力求与线上业务形成无缝对接,逐步建立医疗生态闭环。平安好医生等移动医疗企业还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打通“医疗+药品+保险支付”的服务体系,从而助力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盈利。
三、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仍在不断探索中
2015年,移动医疗市场出现商业健康保险、线下诊所收费、药品销售等不同的盈利点,但都还处于市场探索阶段。保险是医疗服务重要的支付方,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商业健康保险与移动医疗的距离逐渐缩短。目前,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微医等移动医疗企业纷纷以合作、自营等方式推出不同的商业健康保险,然而中国商业保险市场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商保所带来的盈利还需要较长的探索时间。线下诊所的付费服务成为又一盈利模式的创新实践,春雨医生、丁香园分别以合作、自营的方式开设了线下诊所,回归传统付费诊疗模式,而医保支付痛点成为这种盈利模式的主要阻碍。还有一些企业,例如微医通过投资医药电商企业,进行“医+药”生态闭环的构建,从而谋求变现,而处方药禁止网售的政策环境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变现压力。
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未来发展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一、患者端产品趋向O2O模式发展
基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线上医疗服务终归需要落到线下,方可实现移动医疗的价值。2015年,已有一些企业开始了线下服务布局的实践,例如春雨医生设立线下诊所、平安好医生启动“万家诊所”计划、微医集团与华数集团共同打造O2O医疗平台、丁香园自营线下诊所。这些企业的医疗业务布局都是在解决患者就医痛点基础上建立的,成为市场中典型的创新案例,从而促进主流移动医疗趋势的形成。医疗O2O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医疗资源要求甚高,打通线上线下医疗资源,实现资源紧密融合是未来移动医疗领先企业的突破点。
医疗服务与药品销售具有强相关性,同时服务相辅相成,因而构建“医+药”生态成为移动医疗企业短期内实现创新商业化发展的有利方向,通过对不同患者的看病及用药数据的检测与积累,未来移动医疗企业将逐步实现一站式、定制化的医疗服务,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2015年,少数移动医疗企业开启医药电商业务的布局,例如微医集团收购金象网布局医药B2C业务、平安好医生联手华氏大药房打造一站式快捷购药体验、春雨医生与叮当快药共建O2O生态闭环。未来,移动医疗企业的药事服务布局还将逐渐清晰、多元化。
目前,面向C端的移动医疗产品、服务不再以APP为主渠道,微信渠道的兴起为移动医疗企业提供了流量入口,成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支撑平台。基于微信的强社交属性,一些移动医疗企业创立微信社区医疗圈,以区域、科室等不同主题划分群组,分配专业医生进行在线咨询、患者互动,从而挖掘潜在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知名度。
二、细化慢病管理服务逐渐成主流布局
在中国,慢病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慢病的最大特点是患病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高频复检,且患者的主动参与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将会极大影响疾病发展。因此,患者需要合理的慢病管理模式来帮助他们完成治疗方案、加强自我管理,而长期和密切的监护及管理并不适宜由集中化的医院来提供,这为移动医疗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机遇。移动医疗降低了慢病管理的成本,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慢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病几率、节省医疗开支,为医保降低成本。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以糖尿病、高血压为代表的细化慢病管理产品,但用户活跃度较低、流失率较高。未来随着巨头、移动医疗企业介入,细化慢病管理服务将逐渐主流化,用户认知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有待经受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