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9-11 11:57
- 作者:孟庆远/李纯子
- 来源: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远程医疗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推进基层开展分级诊疗的良好举措,能吸引更多患者到基层首诊,也能发挥和提高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效能,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工程的建立,必需有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设计布局和充分的系统准备。那么,基层应指导准备些啥呢?
明确需要对象,科学合理布局
发展远程医疗是有成本的,因此它的设置布局首先要考虑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显然,这就应首先考虑在交通不便或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开展远程医疗;这就需要中央及地方财政给予大力支持,比如西藏、内蒙古、云南等地及内地的边远山区等,而在一定区域内(如县域乡镇卫生院)不能全方位都来开展,要考虑一些大型设备的运转率。
要核定地域群众能够接受的价格
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患者的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如果完全按市场成本定价,医疗机构接受但这一地域患者难以接受,势必降低远程医疗运转效率,失去其设计意义,所以,需要通过国家财政的一定比例补贴来减少患者的支付量。当然也需要不同地区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及相关的经济指标,如GDP、CPI等来核定。但政府补贴必需跟得上。
信息技术及管理要安全到位
国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来支撑和保护远程医疗中医患双方的职业与个体合理需求并达到运转目的,如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因信息泄露而引发医疗纠纷或患者投诉;政府及医疗机构必需积极培养和合理配备优良的专业技能人才,在必需、高质量、高等级的国产医疗设备前提下,确保技术可靠、系统稳定,尽最大努力降低远程医疗中基层医生出现医疗差错的可能。
明确使用指征,切记滥用远程医疗
尽管政府财政倾斜补贴下的远程医疗服务价格相对城市要低,但仍不能排除贫困边远基层群众接受远程医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基层执业人员尤其应该对最不适合使用远程医疗的患者,如急症或重症患者,如可用可不用,如患者明确表态拒绝的,应将患者及时转入相应科室抢救治疗。而对最适合使用远程医疗的患者,如被上级医院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患者及得到上级医生临床指导就能基本治愈的常见病或慢病患者。远程医疗是能推进提高基层医疗技术,但它永远也代替不了医生。因此,基层医生来切忌过度依赖远程医疗,长期以往就有可能从主观上忽视自身临床技能的提升,从而成为远程医疗的附属品,使原本就水平有限的医疗服务逐渐更加落后,信誉更低,“守门”能力更差,降低或失去分级诊疗职责。
要事先明确责任认定
患者去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意味着基层医生与患者已构成契约关系。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远程医疗期间若出现医疗差错,基层医生应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除非患者已被转入其他医疗机构。也就是说,相对医患无间的面对面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的使用虽然能提高医疗的便捷性和效果,但有一定的危险风险性,因此,基层医生要重视加快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准确判定患者的病情属于急症、重症、疑难杂症还是普通小病,最终找到最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或医疗机构和医生,同时,在患者病情需要及患方有明确要求时,必须与患者签约相应的远程医疗风险合同,以此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及“医闹”的发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