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15 14:37
- 作者:段涛
- 来源:新浪微博
移动医疗很火,烧得很旺,仿佛又在印证那句听着耳熟的老话:人傻、钱多、快来(本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股市,中国足球等领域)。你不信?那就举个例子给你看,据不完全统计,单单是糖尿病管理的APP就超过100家!
据说搞传销的不少人现在已经开始转战移动互联网和投资界了,满大街的都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到处都是VC和PE,张口就是Pre A、A轮、B轮、C轮、GP、LP、IPO,起步就是入口级平台,千人级医生集团,10亿级投资,百亿级公司。微信朋友圈里最多的内容就是移动医疗,周末微信朋友圈大家直播最多的也是各种移动医疗相关的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以及各种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投资界的大佬们和政府官员们穿梭于各种会议的豪言壮语和高谈阔论。大家都很亢奋,也很焦虑,好像只有冯唐依旧悠然自得,在喝酒喝茶,在跑“半马”,在谈“冯金线”,在给各色美女们批奏“今宵欢乐多”。
我也被邀请参加周末的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的论坛,不得不用屁股去思考一番(别想歪了,屁股决定脑袋),从一个临床医生和一个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谈谈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医疗,以下是我演讲内容的文字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患者
谈移动互联网,就不得不谈一谈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整个人群(包括医院的患者)的分类。用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把整个人群按照年龄段分为三类:移动互联网一代:85后/90后,工作生活娱乐基本移动互联网化,不仅仅是行为的移动互联网化,思维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半移动互联网一代:75后/80后,工作生活娱乐半移动互联网化;非移动互联网一代:阿姨伯伯,爷爷奶奶。当然,在半移动互联网和非移动互联网年龄段中也有人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是完全移动互联网化的,但是毕竟是少数。不少年纪大的人也在应用移动互联网,但是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所以不能称之为移动互联网一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医生
和患者一样按照年龄段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虽然在生活和娱乐中是移动互联网化,也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但是一回到医院基本上还是恢复到PC时代的状态,走得比较快的医院也开始往移动互联网化方向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医院
如果把医院的主要管理工作进行简单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基本上用不到移动互联网;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在目前阶段,这也基本上用不到移动互联网;运营管理与服务流程再造,管理的效率与服务水平是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来改善的。
医院要不要移动互联网化?
这要取决于医疗模式(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是否发生了变革,如果没有,就是“医疗+互联网”,可以顺势而为进行移动互联网化,对管理和服务进行优化,因为你的很多员工和患者都已经移动互联网化了。
如果是医疗模式(商业模式或运营模式)生了变革,发生了类似于网络电商一样的颠覆性革命性改变,就是“互联网+医疗”了。就需要抛弃原来的以医院为主,以专家为中心,以方便管理为原则的传统模式,针对患者需求,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对医院进行解构和重塑,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
医院移动互联网化的障碍
医院领导是医院移动互联网化的最大障碍,移动互联网一代(85后/90后)在生活、娱乐和消费领域是主流,在医院里TA们是小护士小医生,不是主流,医院里掌权的主流是不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大叔和大妈们。
如果医院也算是服务性行业的话,那它就是这个领域中最后一个最顽固的堡垒:服务不透明、不对称、不连接、不连续,因此经常会导致患者的不信任。医院的医疗和服务信息多数情况下呈孤岛化状态,让患者无法获得,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谁是最好的医生,不知道谁是最适合自己的医生,不知道诊疗的流程,不知道会花多少钱,不知道等多久才能住院,不知道会住多久,不知道预后会怎么样;
信息不流动:患者的病史多数以物理形式留在医院里,出院只有一个简单的出院小结;
信息太复杂:形式多样,晦涩难懂,信息量太大,不是医务人员无法正确解读。
如何对医院进行移动互联网化的重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其实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社交应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人与人的连接,让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拉近距离,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IOT(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物联网完成物与物的连接,帮助我们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可穿戴医疗:帮助我们完成人与物的连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保障患者安全,落实质量持续改进,维护健康。
这三种技术可以让我们高效的完成整个医疗和健康维护的闭环管理。
医院的被动移动互联网化
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医院并不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顽固的堡垒依然日子过的挺好。目前,叫的最响的是外围,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是资本。堡垒之外是热闹无比的移动医疗APP,通过这些APP患者已经开始能够自我做主,参与信息的收集、分享和解读,选择自己心仪的医生,医生品牌的力量已经开始显现,医生个人品牌的价值已经可以通过这些移动医疗的APP得以兑现,就医的去中心化(去医院化)已经开始。
我们的探索与尝试
面对移动互联网,我们选择的是积极拥抱,我们去尝试移动互联网是有基础的,在一妇婴的员工中:90后占25.4%,85后占22.6%,80后占19.7%,75后占12%,移动互联网一代和半移动互联网一代加起来是79.7%。
我们医院的患者:75%是40岁以下,75%以上一年复诊3次以上,产科患者的平均就诊次数在10-12次。
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尝试:国内第一家同时支持支付宝和微信门诊全流程的公立医院(包括医保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医院官方微博,各科室医生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医院的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基于微信企业号的移动OA和医院员工O2O生活娱乐圈,移动化、游戏化培训系统,智慧停车与收费,“智慧厕所”,分娩进程手术进程及时通,NICU智慧探视等。
一妇婴2015年信息工作计划
一个中心:移动医疗创新中心
三个重点:云、大数据、移动互联应用
一个口号: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
一个目标:成为全中国最具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公立医院
小结
移动互联网能够帮医院做什么?
塑造品牌,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移动医疗成功的核心在哪里?
医生的“移动”,也就是自由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