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27 19:49
- 作者:王卓铭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他山之石:模块化推进基层产品
一个带有“形象工程”意味的项目,最后竟落得不欢而散的局面,到底哪一方出了问题?
记者咨询卫计委规财司,工作人员介绍,类似试点项目的资金投入一般是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三方各负担一些,“完全让企业出钱也不现实”。不过,她表示也不了解丰宁项目的具体情况。
但从当年卫生部另一个试点的宁夏项目中,或许可以发现一些答案。
宁夏项目由锐珂医疗负责实施,锐珂2006年脱胎于柯达,原本是柯达集团专业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公司。2007年10月,锐珂公司投资1000万元,开始在宁夏固原及青铜峡两市的7个点开展远程医疗试点项目。
到目前位置,锐珂的试点已经开展了近7年,2013年年底二期工程结束时,就已经实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196个乡镇卫生院、22个县医院以及2个三甲医院的远程医疗网络搭建工作。7月21日,锐珂医疗区域医疗总监赵志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开始的三期工程主要是在已有网络的医院里配上CR(计算机X光线机)等设备,基层产品总数已经超过25款。”
与GE医疗不同,锐珂没有选择一次到位的方式,而是通过“模块化”战略。“基础产品价格低,不会让基层医院望而却步,过了几年,需要升级的时候再换。”赵志懿介绍说,这样做也极大地降低了基层医院的产品更换成本,同时提供的维修维护系统,保证了基层医院的正常使用。
赵志懿坦言,二期开始之后,200多家医疗机构所用的设备也都是通过招标采购的,“我们会赞助一部分,但大多数还是要走采购程序”。不过,采购款项中,国家拨款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问题,因此宁夏在推广远程医疗过程中并没多大难度。
“我觉得是在双方合作中建立起了信任,一期成功见到了实效,申请国家资金自然也就比较方便了。”赵志懿认为,能够获得国家资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点的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投入产出分析报告,让财政和卫生部门看到了效果。“如果一期就做得不好,甚至闹出矛盾,后面再指望国家拨款也不现实。”
宁夏试点完成后,锐珂希望能够将其经验复制到全国。“河南驻马店最近就在开展类似业务。把多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纳入同一个数据库中,形成一个大放射科的概念。” 赵志懿表示,锐珂所做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远程会诊。
对于GE医疗在丰宁项目的结果,锐珂方面则表示不便评价。
事实上,宁夏和丰宁两地的外部条件差不多,但在具体实施上,宁夏项目以较低的投入令地方政府感受到推广远程医疗的意义,从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计划。而“高冷”的GE医疗,似乎并不了解基层市场真正的需求。
迷失蓝海:低价直销的混乱
或许正是从丰宁项目的失利中受到启发,2008年开始,GE医疗确立了名为“Go Rural”(到农村去)的基层医疗市场拓展战略。
2010年,GE医疗再次提升这一战略,将名称变更为“Go Blue”,公司内部称为“蓝海战略”。当年,GE医疗先是推出面向基层医院的低价Brivo CT机,随后GE医疗中国区CEO马思礼又推出了“500人基层医疗推广团队”的计划。
但是记者注意到,在2013年以后的GE医疗对外宣传中,蓝海战略便不再被重点提及,而代之以其他战略名称。原本浩浩荡荡的“500人”大军似乎在2010年之后也没了声音。
目前,记者至少从三名业内人士口中获知:GE医疗面向基层的蓝海战略实际早就失败。
“GE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基层的需求。没错,它们需要低价的医疗设备,但它们更需要适合自己的东西。你把200万的设备做到150万,认为已经是低价了,其实基层需要的或许只是30万的设备。”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描述GE对市场的认识错位。
同时,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GE医疗2010年11月上任的CEO段小缨力推低价设备,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终端市场的混乱。
据了解,西门子早于GE推出低价设备,低端市场上,西门子的占有率要远高于GE。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当时GE或许认为,产品价格必须比西门子更低,才有可能夺回市场。但GE的500人直销队伍却犯了行业大忌,他们在基层市场上同原有的GE代理商产生了很多冲突。”
大型医疗设备由于价格过高,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寻求代理经销商的支持,通过他们实现部分融资的功能。同时,国内医疗设备销售同药品销售类似,不得不面对很多“潜规则”。所以,熟悉本地情况的代理商能够维持产品的稳定销售,并不完全依赖其所代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但2010年开始,GE医疗通过“蓝海事业部”推行直销模式,试图通过低价冲击代理商队伍,实现“阳光销售”,最终却演变成与代理商争利。
这直接导致了原本代理商控制的渠道销售不畅,加之GE的“500罗汉”组建仓促,不少人员的销售服务能力并不高,这使得“蓝海事业部”在业务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GE内部一线人员也对“低价直销”的做法颇有微词。
幸而,GE医疗及时调整了“蓝海事业部”的业务方向,转而服务新兴的民营医疗机构,这才寻找到了新的销售增长点。
不过,GE自身的及时转型,却给满怀希望的基层医疗市场留下了一个无助的背影。丰宁县卫生局张彦宗表示:“今年我们就计划主要采购国产设备了。虽然国产的不如进口的皮实,质量稍差一点,但至少便宜些。”
国产化隐忧:难现高端市场
大量基层市场的需求,事实上已经转向国产设备。丰宁今年的采购计划中,就将大量使用东软股份的产品。
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视察时,曾对医疗设备有过一番讲话,明确指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减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事业不断发展。”
这番表态被认为是“国产化”政策的号角。很快,卫计委就推出了国产优秀医疗设备的遴选工作,并明确提示“为医疗机构采购提供参考”。在各地方,国产化的进程推得更快,徐州已经明确表示,2014年下半年全市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必须采用国产设备。
科技部早在2012年就进行过医疗器械重点科技专项的扶持工作,目前X光机、超声、生化仪这基层三大件基本已经实现技术升级,核磁、彩超、CT等高端设备也能国产化。国产的这些设备价格要比进口品牌低30%以上,而基层市场是国产设备的主战场。
GE医疗、西门子等传统医疗设备巨头走到了十字路口。GE医疗曾计划到2015年实现基层市场占其总销售额的50%,如今看来,即便原先的“蓝海战略”依旧顺利推行,50%的指标实现起来难度也会很大。
即便是在基层市场比较成功的锐珂,目前针对基层市场推出的低端产品也只是占到销售总额的30%-40%。
但在高端市场领域,GE等企业依然可以高枕无忧。6月12日,GE医疗天津生产基地投产,主导产品为核磁共振设备。投产当天,天津和北京的两家大型三甲医院就购买了GE最新款的核磁共振设备,据称价格都在2000万元左右。
当时就有与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医院医生习惯于外资的设备了,另外外资产品比较耐用,不容易坏。所以说虽然习主席都有号召,但短时间内国货要进入大型三甲医院还不容易。”
外企们也都不认为“国产化”政策会迅速落地,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企业的技术要达到外资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例如上海联影,他们从西门子、GE等公司都挖了好多人。但这些人的实际能力如何,被挖的企业其实很清楚。这也正是外企们并不真正担心的原因。”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