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机器人手术在医院获得更广泛应用 超越人手局限(2)
机器人手术在医院获得更广泛应用 超越人手局限(2)
  • 2014-06-27 09:36
  • 作者:佚名
  • 来源:科技日报

掌握机器人手术需要过硬的临床基础

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国际会议中心的演播厅,手术团队正演示着机器人手术操作:医生先在病人的胸壁打开几个不到1厘米的小口,将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依次插入患者体内,透过3D成像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机器人在医生的操控下,精确地执行着医生的每个动作,完成患者胸腔内的手术。

“机器人手术有着无可比拟的几项优势:机器人的机械手拥有人手无法企及的7个自由度,可以过滤人手的抖动,使得手术更加精细;具有移动缩减功能,医生在操纵过程中,移动操作杆10毫米,在患者体内的机械末端仅移动1毫米,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此外,在远程遥控方面,通过控制台对机器人进行操纵,扩大了手术的空间范围,医生可以不必长时间站在手术台前,既节省了体力上的消耗,也有利于医生集中精力。”手术团队主刀人高长青的助手杨明介绍。

然而面对冰冷的机器,曾经有不少人担忧,是否会存在不可控的安全因素;也有不少医生感到束手无措,不知如何让机器乖乖地听人指挥。

“事实上,这正是机器人手术目前推广碰到的难题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没有过硬的临床经验只能对机器人束手无策。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外科手术经验,包括对整个团队的临床经验要求都很高。”杨明说。

“触觉反馈体系的缺陷是机器人手术的一大缺陷,使术者只能通过视觉信息反馈弥补触觉反馈的不足,对术者的外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对操作的熟悉过程,并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手术过程中可能的机械障碍。”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从最初对一针一线的摸索到离体猪心试验、模拟胸腔试验及活体动物试验等,直至成功完成中国首例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解放军总医院的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经历了艰难的挑战,开启了中国机器人外科手术的先河。至今,解放军总医院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在高长青的带领下已完成各种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700余例,涵盖了目前世界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所能完成的全部心脏手术,是全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心脏外科中心,其中数种术式属世界首例。

占领未来微创领域最前沿

如今,解放军总医院机器人手术正从单一学科发展成多个学科,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肿瘤外科、妇产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共完成2300余例。

“微创外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机器人手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我国微创外科技术水平,造福广大患者。”高长青说。

当前,机器人手术在欧美等国家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截至目前,全球达芬奇机器人的装机总数为3039台,美国2116台,欧洲488,亚洲311台。在亚洲,日本发展较快,从2007年的几台已经发展成现在的一百多台,而我国仅有18台。

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各国政府不仅希望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能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方便,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希望医疗外科机器人的系统研究能生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2009年开始,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先后成立了“微创机器人心脏外科中心”和“国际机器人心脏外科合作与研究中心”,获得开展国际培训资质。与美国微创机器人学会和国际机器人外科学会共同主办了四届“国际机器人心脏手术演示及专题研讨会”。成为国际、国家和军队的机器人心脏外科培训基地,为新加坡、巴西、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机器人心脏外科团队进行培训,在国际同行中赢得了良好声誉。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展使得远程手术成为可能,将医疗外科机器人和远程医疗相结合,可以允许医生通过网络远程操作机器人,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就可以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及其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些都是机器人手术未来应用的前景。”杨明说。

【责任编辑:永燕 TEL:(010)68476606】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标签:机器人手术  3D成像系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