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科技前沿 > 技术标准 >  医生微信指导患者“医后服务”能否跟上?
医生微信指导患者“医后服务”能否跟上?
  • 2013-12-24 09:21
  • 作者:程洪川/刘露瑶/黎奎
  • 来源:重庆晚报

微信也可成为一种治病诊断的方式了!日前,新桥医院普外科开通微信随访预约平台,患者只需用手机发一段病情文字或图片,就可和医生直接交流,尤其是已就诊或手术过的患者,将得到医生指导。

“这种人性化服务以某个科室、单个医生为主。”该新鲜事物的产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病人治疗、手术出院了,除了自己主动上门咨询复诊外,基本与医院脱离了联系。市民说,家电、通讯、汽车等多种行业都有售后服务,医院能否设置专业的“医后服务”机构呢?

贵州患者   微信求助重庆医生

袁先生:“医生,我吃了一周多的药,伤口处仍然没减轻,痛得要命,怎么办?”

新桥医院医生:“您仍要继续用药,饮食以利于消化为主,大便要宁稀勿干,必要时局部可抹点止痛的药膏,若伤口有变化,随时联系。”

这是昨日上午贵州直肠癌患者袁先生通过微信预约平台求助,新桥医院普外科副教授肖卫东博士及时为他做了远程诊断,并提出了建议。

肖卫东是该微信群的创建者。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创建该群想法来自于今年8月的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互相加微信群启发了他。

“能否把这种方式应用到与患者的沟通中?”肖卫东说,科室平时病床比较紧张,有些患者未了解情况就来医院,结果没床位只得住宾馆等。有的患者术后效果好,可就近到社区医院处理,也跑到医院来咨询。

微信平台    减少患者路途奔波

“建立这个平台,就是让患者能直接与主治医生沟通,免去患者不必要的奔波,算是一种售后服务吧。”肖卫东介绍,微信群刚开通,就吸引了43名术后患者及患者家属,内容涉及吃药剂量、术后恢复状况等。病人通过这个平台,坐在家中就可以得到医生指导和建议。

新桥医院普外科主任杨桦告诉记者,目前平台还处于试点阶段,还需要完善其中的一些细节,在平台上坐诊的大夫只有肖卫东一人。一旦时机成熟,将在科室铺开,每个医生都参与进来,为自己接诊过的患者答疑解惑。

市民评价     “医后服务”贴心交流

微信平台的建立,受到患者的欢迎。原因除了能方便咨询,省去跑医院的麻烦外,更多市民看重的则是能面对面地和专家交流,真正享受到了“医后服务”。

“患者在医院看病、动手术后,主治医生或专业医生最了解,出院后有什么问题,他们更能说到点子上,让人放心。”网友“情最真”表示,现在很多医院都会有医后电话回访等服务,但打电话来的往往是不了解情况的护理人员。

“很多医院都有电话回访、医院微博等,但要想得到专业医生的解答很不容易。”家住渝北区鲁能星城一街区1栋的吴端说,前不久,他的亲戚患冠心病,到一家医院治疗后,也有医院的护理人员打电话回访,但真正有什么情况想咨询,也是护理人员转达,少有负责的医生直接沟通。即使有,也不及时,少则半天,多则两三天,那时患者早已到医院看过病了。

“家电、通讯、汽车等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售后服务部门,希望医院可以设置”医后服务“机构。”不少网友表示,一种疾病的治疗、手术后的休养等,都有一定的周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终生都需要维护。但事实上,目前医疗行业正缺乏这种对病人出院后的“医后服务”。

指导服务大多是科室或医生个人行为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走访主城多家医院的科室,几乎所有科室都设有电话回访,但回访并非医生,大多是护理人员,回访内容以服务态度、满意度为重点,对患者的病情了解并不多。

“除了调查满意度外,主要是询问病人的术后状况,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一家三甲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坦言,回访时,很少就疾病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和建议,多是从医患情感上交流。同时,即使有病人提出一些咨询,他们也需要向医生咨询后再回复。

记者了解到,不少医院科室的QQ群、微信、微博十分火,受到患者追捧。比如,市肿瘤医院微博粉丝已达到26万人,数千人加入乳腺科等科室的QQ群;重医附二院的骨质疏松学校,定期有专家讲课,每年吸引数千患者;儿童医院儿保科专家蒋志阳也有个人腾讯微博等。

“这些都是某个科室或某个医生的行为,与”医后服务“理念还有差距。”一家三甲医院骨科主任说,很多医院都开通了微博、微信、QQ群,大多是营运推广,不少专家教授也开通了这些平台,但因没时间上网等因素,很少有人坚持下来。

此外,部分科室和个人开通这些平台,大多是传播一些科普常识,或者用于一些学术讨论,对于患者个人来说,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指导,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医后服务”。

“医后服务”像家电汽车售后服务一样

电视坏了,或者汽车有问题,打售后服务电话,专业人士会先在电话里指导你如何调试,再不行就上门维修。

在医院治疗、手术后有什么疑问,能不能通过打电话、视频等途径,与医院某个专业服务部门联系,享受“医后服务”呢?

“病人多得排队等病床,哪里还顾得上那些哟。”某医院消化科王姓主任听完“医后服务”的概念后,表示可操作性不强。王主任称,除了每天有看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手术外,关键是医生太忙,有时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根本没有时间与病人交流。

微信服务可以探索,但不能当就诊主要方式

“即使医院成立专门机构,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医后服务“效果。”重医附二院感染科张大志教授认为,疾病不能简单地和电器汽车通讯等售后相比,它更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特殊性。首先,疾病本身具有复杂性,随时在变化,不能简单地就一个表象来判断。其次,个体差异明显,同样的疾病、同样的药,在不同人的身上,治疗效果都不一样。

重医附二院副院长邓忠良教授称,希望医院成立“医后服务”机构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希望医疗机构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进一步提高。

“如果把疾病和电器等售后服务简单地等同起来,是对生命的不负责。”邓忠良表示,疾病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地凭简单的隔空描述,就给予各种建议。客观上,这种服务在每个医院已经做了,比如患者出院时医生的叮嘱,什么时候复诊,该怎么吃药等等,都进行了详尽嘱咐。因此医院成立这种专门的“医后服务”机构,也只是对患者的一种基础指导,不能代替医生与病人之间面对面的问诊交流,更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

“QQ、微信等便捷病人的方式,可以多探索,但不能当作病人就诊的主要方式。”市卫计委医政处向准处长表示,目前,很多医院推广微信、QQ群、微博等各种形式,从人性化方面最大程度地服务病人,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的工作,又提高了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都值得鼓励。但疾病自身具有特殊性,必须严谨,不能简单地与货品“售后三包”等同。

 


【相关文章】 微信时代的医生品牌经营和推广
 
【责任编辑:sunyue TEL:(010)68476606】

标签:微信求医  便捷就诊  远程诊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