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未来的中国医疗市场 必然是自由执业(2)
未来的中国医疗市场 必然是自由执业(2)
  • 2013-08-07 09:09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公立医院医生:靠理想在支撑

今年已经是白兰(化名)在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身为一名内科医生,白兰虽然不需要做手术,但日程还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周五个工作日,两天半要用来出门诊,一天要做会诊,还有一天要做科研选题研究,仅剩的那个半天还要往病房跑。

现在一提起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这类的抱怨就会不绝于耳,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医生心太黑,一想挣钱。“我自问是一个负责的医生,会认真对待每个病人,但是我一上午要看40个门诊,从8点到12点,平均一个病人只有6分钟问诊时间,你说我能怎么办?”白兰满腹无奈。

“有时候病人不能很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病症,又或者不同病因所表现出来的病情类似,为保证不出现错误,我必须让病人做一些检验。”在白兰看来,如果病人花钱做了检查最后发现没有其他问题,自然会指责医生是在过度检查。“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情,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做检验,一旦出了问题,后果谁来承担?”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难以获得社会的理解,白兰的大学同学里已经有1/6都转行了。她之所以一直坚守,“完全是靠理想在支撑”。

除了要面对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公立医院的医生们每天不得不为了职称晋升而去应付各种科研项目和交际应酬。现如今,我国公立医院的用人机制和晋升机制更多是与科研结果、论文等业绩挂钩,以科研论文为导向令很多临床医生无法晋升。

一向快人快语的于莺在微博上谈起离职原因时直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在她看来,“不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确诊率及发展临床新技术为目的的医生科研就是耍流氓。”

“别说我现在没时间去多点执业了,就算有,我也得先把论文写出来再说。写不出论文,看再多病人也成不了教授。”白兰显然现在对多点执业还不太感冒。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疗市场  医疗体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