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5-03 16:55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商报
慢性病患者挂号繁琐
尽管患者用于药品方面的费用支出有所下降,但记者却采访发现,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而言,他们一边享受着医院药品费用支出下降的福利,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承受改革同时带来的一些程序上的变化,这让就医环节反而变得更加繁琐。
家住虎坊桥西的胡大妈同时患有脑栓塞、高血糖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几类慢性病,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友谊医院看了七八年的病,在“医药分开”之前,她挂一个心血管科的号就可以把所有的病都看完,但现在不行了,一种病必须挂一个号,所以不得不从以前挂一个号变成现在内科、心血管科、神经科三个号。
“以前只要拿个处方就可以到医院开药,现在不能开了,必须要病人亲自到医院挂号才能开药。这让我和家人都感觉非常麻烦,”她表示。在门诊大厅,记者注意到,不少在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都是由家人推着轮椅或者柱着拐棍就诊。对他们来说,最大的不便就是需要不停地穿梭在挂号处、就诊室、交费处与取药房之间。
有的老年患者甚至认为“医药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设挂号费以变相收取费用。
一位常年定期在友谊医院心血管科诊断的吴姓慢性病患者告诉记者,虽然药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如果算上多支出的挂号费用,费用还有可能不降反升。他告诉记者,他每两周就诊一次,需要挂三个号,单是花在挂号上的费用就高达180元,除去医保报销的120元,挂号花费在60元左右,而在以前只需挂一个7元的专家号即可看完所有的病。
“我通过药费节省下来的钱可能还不到挂号省出来的53元。”他表示。
但友谊医院方面却表态并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上述医务部黄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禁止跨科开药主要是解决用药安全的,而且绝不是为了让病人多看几个科来收取医事服务费。
他还表示,半年多的试点数据还显示,患者的就医行为发生了一定转变。价格的调整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大病、疑难病才找专家成为普遍选择。患者对普通号的需求高于以往,对专家门诊号的需求与以往相比下降明显,有效引导了优质医疗资源向重点人群倾斜。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查看全文]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