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医疗信息化需从“小圈圈”到“大循环”
医疗信息化需从“小圈圈”到“大循环”
  • 2012-03-23 09:46
  • 作者:佚名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

微博问诊、在线医疗、网络监控……近年来,为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让基层老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便捷的医疗服务。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大多数医疗信息化系统仍然未能实现互联互通,宛如一根根“信息烟囱”和一个个“信息孤岛”,亟待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实现从“小圈圈”到“大循环”的蜕变。

远程医疗 不出门一样看专家

过去,许多基层老百姓常常感叹:大医院人满为患,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又担心硬件不好、技术不行。最近,记者在部分地区走访时却发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专家“走”进了乡镇 ,将先进 的设备“搬”到了基层。

成都市金堂县的游崇志患有慢性脓胸,在县人民医院做检查治疗。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县医院将他的病例传到华西医院。“原来准备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看病,但医院说这里也能看到那里的专家。刚开始还不信,但我一坐在电脑面前,真的和华西医院的专家面对面了。”游崇志说:“没想到,我们不出门也能享受专家服务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华西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据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介绍,2001年,华西医院就开始建设远程双向视频网络系统 ,2003年成立了四川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不仅能快速传输和查阅病历资料,还能提供紧急会诊、多科会诊等多项功能。经过几年发展,该远程网络已覆盖西部14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入网医院逾500家。

记者发现,不仅大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一些区县也在追逐信息化的浪潮。一卡就诊、一卡资料查询、一卡结算……去年,一套医疗信息化系统在德阳广汉投入使用。在高坪镇金九村卫生站,记者看到,村医通过培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系统建卡、开具电子处方、查询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村民们所建的卡,可在高坪镇中心卫生院、广汉市人民医院使用,在卫生站看病还可实现新农合结时即报。

信息化不仅给市民带来了方便,更让检验设备“空降”到基层。走进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发现,医院的化验室特别小,但却能开展几乎所有检查。检验人员刘丹给记者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原来,医院将这些检查“外包”给了一家专业化验机构,当天有专业人员来“取货”,再通过信息化平台将结果传回。“过去设备差,自己都不相信结果,现在检验又准又快。”

监管“大处方”共享大平台

信息化的运用,打破了医疗卫生传统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监管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大处方”,还通过系统管理,优化药品流通,降低医疗费用。

在基层,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有了信息化系统后,这一问题得以缓解。在新津县花源镇卫生院院长杨成的办公室,记者在他的电脑上快速地浏览医院各科的看病情况和处方情况。如今,在新津县的每一个公立医院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院长还是卫生局长,都能及时、准确地查看到每一个医疗点上的各类信息,实时监控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同时,通过系统还可以掌握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规划,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杨成告诉记者,这个平台还开通了很多方便患者就医的功能,有效节约了资源,节省了群众的看病费用。记者看到,患者用医保卡刷卡挂号后,接诊医生的电脑里便会出现患者详细姓名、年龄、病史、用过的药品等信息。在医生开处方时,信息系统不仅有药品的价格、厂家,还会提示医生药品搭配的禁忌等。一旦出现“大处方”,系统马上就会跳出相关提示,后台监控人员可以立即进行核实。

信息化系统,不仅给违法违规的医疗行为上了一个“紧箍咒”,同时也为医院管理提供了便利。四川省实现了基层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为此,省里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四川省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通过网上采购监管平台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通过系统对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情况进行网上实时监控。

另外,信息化还优化了流程,一定程度上为患者降低了药品费用。例如,四川一些市县就通过对药品供应流程再造,改变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供应利益机制,优化了医院药房库存结构和药品效期管理。例如,新津县通过这一方式使药品损耗降低 ,药品管理成本由8.5%下降到4.2%,药品周转率提高了50%,企业回款时间由两个月缩减为15天。

“小圈圈”亟待形成“大循环”

信息化是新医改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然而,记者发现,由于投资主体不足,各个系统的功能定位不一,相互之间因为没有联网,导致信息无法共享,难以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共联共享降低医疗成本的特点,而且还容易出现重复建设、浪费财力。

专家认为,标准是制约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难题,医疗信息化存在系统分割、相互独立,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出资建设的,可能侧重于医疗服务监管;医院出资的,可能侧重于医疗服务的共享;医药行业投资的,侧重于药品使用量分析;社保投资的,可能注重社保报销等。这些平台的建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加以整合,必然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石应康说。

由于没有形成“大循环”的医疗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在缓解双向转诊难、医生培训不足等问题上效果也差强人意。广汉市委常委、副市长田锋说,当前,信息化大多只实现了局域共享共联,最多只能实现区域内的转诊和医资培训。如果建立起全国一盘棋的信息化网络,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将可以随时随地点单式地选择专家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基层许多单位的医护人员也能够通过这套系统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他认为,当前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 、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包括基于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整合资源、探索构建标准统一或相互兼容的全国信息化系统,这样才能让信息化破茧成蝶,构建‘智慧医疗’为百姓谋福。”田锋说。

【责任编辑:聿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整合资源  智慧医疗  远程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