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3-05 09:41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京报
“公立医院改革,我非常希望马上改好。”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医改的方向就是让个人付费越来越少。
同时,在政协医疗卫生界小组讨论会上,多位委员就医改问题讨论热烈。在座的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主动提出,关于医改的成绩已经肯定得足够多,希望委员们多提问题和建议。
对于医改,陈竺和黄洁夫都表示还做得不够。两人都提到医改的核心问题之一,公立医院改革。
陈竺表示,在本届任期最后一年,他最想做的事情还是推进医改。“我们还是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协调性等。但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比如公立医院改革,我非常希望马上改好。”
另外,黄洁夫表示,中国医改仅仅是开始,公立医院的改革等核心问题还没有碰。
中国医改不应与美国比较
黄洁夫就“把中国医改同美国医改比较”提出看法。
他说,现阶段说“中国医改取得巨大成绩,创造了世界奇迹,而美国医改则是失败的”,这“完全不应该这么讲”。
黄洁夫说,中国医改和美国医改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做这样的评价还是有点“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的放卫星”的感觉。其实中美医改现在完全不在一个可比较的层次。现在中国强调的还是医疗保障体系,美国则强调的是卫生经济和保障,“我们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要跟别人比较”。
医改方向是让个人少付费
昨日,评价三年医改成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说,“看病难看病贵”有所好转,“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的农村儿童,过去如果家里没钱,治疗费就是难题。现在,他们已有大额报销”。
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年将推动全国300家公立医院改革,陈竺说,目前各地汇总的数量已经超过300家,“陕西、浙江都准备全省推动,大家推进医改的积极性很高”。
陈竺承诺,医改未来的方向肯定是个人付费比例越来越少,“今后,个人付费将集中在投保部分,看病时个人付费比例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因病治贫的灾难性疾病,会有特殊设计”。
公立医院改革需顶层设计
陈竺表示,解决“以药补医”难题,首先要对公立医院改革有个顶层设计,找到合适路径。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有三个:政府拨款、服务收入、以药补医。取消以药补医后,应该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更重要的是,发挥好医保在支付制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以药补医”,包括加成部分、流通过程虚高部分,都必须革除,“否则再多的钱也堵不了黑洞”。陈竺表示,“尤其是招标采购环节的改革,不仅是对药物,还要包括耗材”。
陈竺表示,原来以药补医,医疗服务价格被扭曲。现在要把过低的护理费、诊疗费、手术费提上来,有降有升,总量控制,调整结构。
医保问题非过度市场化导致
昨日,政协医疗卫生界小组讨论会上,有政协委员直接指出,医改工作中,卫生部一直冲在前面,但很多深层次问题并未调整,医疗价格体系没有改变,好多东西说了之后没有落地。
对此,黄洁夫表示,卫生部不是冲在前面,现在是被人牵着走,“卫生部是个执行部门”。
黄洁夫不认可以前医疗保障中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市场化”的结果。“以前并没有搞过市场化。”
基层公立医院收支缺口大
全国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建议,财政补贴应向基层倾斜
“基层医疗卫生组织多已打破‘以药养医’,但收支缺口普遍较大。”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建议,应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加大补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昨日,唐祖宣表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原有的“以药养医”模式彻底打破,但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导致收支缺口普遍较大。
另外,一些困难的县财政“吃饭财政”,无力全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缺口“兜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不能及时保障,医务人员收入甚至不升反降。
唐祖宣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另外,唐祖宣认为,目前新农合医保尚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议加快新农合立法进程。
新版目录增抗癌药
2012年即将出台的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将增加抗癌等专科用药。陈竺参加小组讨论时,通报上述消息。
陈竺表示,2009年第一版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常见病用药,在此基础上,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根据各地的需求,增补了一些专科用药,例如2009年版没有的抗癌用药,“基本药物单子不能太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大约是400种,我国还有中药,中药大约占三分之一。”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前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农村的新农合除了将把目前的8种疾病在全国覆盖外,还将另外增加12种大病的救助保障,包括若干常见的肿瘤类型、心脑血管病、血友病等。预计将惠及到1000万个家庭。
陈竺介绍说,今年新农合已经提高到300元的出资水平,将把目前包含的8种疾病在全国普遍覆盖。同时还将在三分之一的统筹地区另外推开12种大病的救助保障。
青霉素0.17元现象不合理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药品招标“惟低价是举”
昨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23家行业协会举办的“声音·责任”座谈会上,近40位医药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新医改”提出建议。会上,药品招标“惟低价是举”成为讨论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表示,目前,相当一部分基药的中标价格都淹没在成本线以下,企业艰难,产业升级乏力。
刘革新举例说,在全国各省砍价“大跃进”中,一瓶输液的中标价已经低于0.9元。一支80万单位青霉素的中标价只有0.17元。换言之,六支青霉素才能够买一份报纸。
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同样以青霉素为例,“管制瓶成本8分钱,胶塞7分钱,铝盖2分钱。不管里面装什么,成本已经超过0.17元了。企业如果以亏损为代价来提供这样的合格产品,可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