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远程医疗系统破解偏远地区看病难
远程医疗系统破解偏远地区看病难
  • 2012-01-10 15:54
  • 作者:郝东亮
  • 来源:山西省卫生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大中型医院发展的新方向及必然趋势。中国医疗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而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借助远程医疗系统,不仅可以使贫困或偏远地区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可以使医学专家同时对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患者进行会诊,有效地平衡各地医疗资源,使得现有的医疗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

山西省卫生厅正在着力建设以三级甲等医院为核心、连接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远程医学活动,有效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目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5所县医院的“1托5”远程会诊系统已完成招标采购,进入实地勘测、组织实施阶段;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26所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资金已到位,即将开始招标采购。建成后可有效开展远程医学工作,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监护及影像、病理、心电的远程诊断,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朔州市远程会诊项目纪实

朔州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053个(含诊所和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4个(包括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69个,村卫生室168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个。有卫技人员8860人,,其中:医生5685人,注册护士2030人。由于卫技人员数量和高精技术的欠缺,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外出就医。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朔州市人民政府与省卫生厅、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朔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协议),确定了“科学规划、试点先行、适应急需、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健全机制、有序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朔州市作为全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一个中心、一张网络”的试点规划理念,政府投资了2千多万元,于2010年11月9日由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签订了“山西省远程医疗项目朔州试点工程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项目合同”,其中规定项目建成后,移动公司负责运行维护:①软硬件设备维护②传输线路的维护。项目建成后市、各县区政府将市级远程医疗运行费用、系统运行维护费、专线费纳入财政预算。2010年11月移动公司开工,截止2011年8月5日全市举行“远程医疗会诊启动仪式”时已建成1个市级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设在市卫生局)、1个市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设在市中心医院)、6个县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分别是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平鲁区人民医院、右玉县人民医院、怀仁县人民医院、应县人民医院、山阴县人民医院)以及13个乡镇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分别是朔城区:滋润中心卫生院、神头中心卫生院;平鲁区:白堂乡卫生院、向阳堡乡卫生院;右玉县:威远堡乡卫生院;怀仁县:毛皂中心卫生院、金沙滩镇卫生院;应县(2009年已建成,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稍做改进,融入市内网络系统):南河种镇中心卫生院、大临河乡中心卫生院、大黄巍乡卫生院;山阴县:后所中心卫生院、玉井中心卫生院)并投入试运行。2011年9月在朔城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朔城区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建成。

2011年10月市局以及市、县区级医院与中国武警总医院、北京军卫星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了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信息管理中心、北京301医院确定了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同时市局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实施意见来规范管理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正常运行,实施意见中要求,市、县区医疗机构与省级、北京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时费用按对方规定的标准收取、市内免费进行会诊。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50多名患者通过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接受远程医疗的咨询服务。市局在推动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积极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同时,多次组织省城、北京的医学专家进行远程医学教学活动,基层医务人员听课的积极性很高,累计听课人数达200余名。

我们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这个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互通互联,于2011年7-8月份完成了对全市社区以及乡镇卫生院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分批进行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录入了城市居民27余万份、乡镇居民70余万份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二期规划是在远程医疗系统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疾病防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其他管理系统相互融合,形成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大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在筹建当中。

朔州市远程会诊实例

下面是我们部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进行会诊的具有代表性病例:

一、患者郭金连,女,88岁。主因慢性咳嗽、咳痰、气短10余年,加重伴心悸、乏力、纳差1周于2011年7月26日住入市中心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1年前患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住院治疗好转。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心功能4级,陈旧性心梗,高血压病3级(急高危),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改善心功能、对症等治疗,病情好转,7月28日下午体温38.2度,乏力,化验血常规:WBC19.5*10~9/L,加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给予地塞米松5-10mg/日,连用4日,病情明显好转,8月2日下午右下腹疼痛加重,复查血常规:WBC39*10~9/L,NE82%,上腹部CT:肝占位病变性质待查。目前诊断:肝占位病变性质待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心功能4级,陈旧性心梗,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为了明确诊断,协助治疗,丁淑婧主任申请与中国武警总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国武警总医院的王伟岸副主任医师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后,建议:1、动态监测血象、C-RP  2、腹部增强CT扫描 3、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治疗建议:1、除治疗基础病外,建议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2、加强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维护,可用丙酰胺、谷氨酰胺,促动力药物,酌情抑酸(适量) 3、消化道症状对症处理。王主任就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会诊时市中心医院的内科大夫们进行了旁听,会诊后,大夫们非常兴奋地说,通过远程医疗会诊,我们和北京的专家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专家们有问必答,这样不仅清楚了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在会诊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我们的知识有了更新,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更多地了解,另外患者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后转院率下降了,不仅我们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社会效益也得到提升,这样双赢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二、患者雷兴文,男,62岁,四川省华蓥市人,6年前到朔州打工。主因“头痛伴呕吐、复视2天”住入朔城区人民医院。入院后考虑:头痛原因待查1、静脉窦血栓形2、颅内动脉瘤3、痛性眼肌麻痹。处理:氯芬待因口服,对症治疗。

在朔城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为了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神经内科的陈继汉主任邀请了中国武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吴士文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远程会诊,吴主任根据朔城区人民医院所提供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陈继汉主任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后认为,患者目前需排除一下疾病:1、蛛网膜下腔出血 2、痛性眼肌麻痹 3、副肿瘤综合征4、肿瘤颅内转移 5、脑膜疾病。吴主任建议做如下检查:1、腰穿,查脑脊液的常规、生化、和脱落的细胞2、做头颅MRI增强、头颅MRV+MRA。依照吴主任的建议进行了检查,很快明确了诊断,患者住了不到一星期病情就逐渐稳定了。

“如果没有远程医疗系统的帮助,患者病情如何难以设想。”中国武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士文说。“多亏了远程医疗,我父亲不仅没遭罪,还省了一大笔医疗费。住院后大夫们及时将病历资料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传给中国武警总医院,并在中国武警总医院的建议下完善了检查及治疗方案,为治疗疾病赢得了宝贵时间。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真是想不到的方便。”雷兴文的儿子高兴地说。

三、患者蔚厚,男性,62岁,主因“心前区憋闷伴气紧3小时。”于2011年9月21日就住平鲁区白堂乡卫生院。入院诊断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张步成院长当日通过远程邀请平鲁区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了会诊。平鲁区人民医院内科专家王海雄主任详细询问了患者的发病情况、认真查看病历资料后,当即给出诊断:冠心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陈旧性心肌梗塞。治疗上建议:1、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  2、注意补液量及补液速度,防止出现心衰  3、病情稳定后完善冠脉造影,需要时行PCI治疗  4、随时联系。经过专家每天随时的指导治疗,患者很快康复出院。张院长自豪地说:“有了远程医疗会诊,我们小医院也能看大病了。而且如果患者病情实在太重的话,我们还可以先将病人转到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回到我们这里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使我市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的专家不仅可以在异地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实现了基层医院与省级、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连接和共享,而且可以实现对各种病历资料的远程互动分析,从而使广大患者在本地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有效减少漏诊、误诊、误治,使朔州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朔州市的远程医疗模式,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也为破解农民“看病难”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让群众分享大城市先进医技资源的同时,远程医疗会诊还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301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