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等部分,由于解剖复杂,涉及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其通道,因此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和复杂化。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章远远超过前几十年的总和,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等部分,由于解剖复杂,涉及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其通道,因此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和复杂化。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章远远超过前几十年的总和,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1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学在头颈部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头颈部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平片、超声、CT、MRI、DSA、SPECT和PET。平片多用于眼眶阳性异物定位。超声多应用于颈部和眼球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甲状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较为敏感,对眼球病变也具有敏感性,但对病变侵及颅骨难以判断。
CT技术在头颈部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CT不但能够显示颈部软组织病变,同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颅底孔道及眼、耳、鼻等细微的骨质结构可以充分显示。高分辨率CT可以清晰显示听小骨、面神经管及内耳骨迷路等细微结构,对这些结构的病变可以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对耳硬化症、鼓室硬化症、骨化性迷路炎CT具有特征性,可以显示鼓室内钙化、前庭窗及耳蜗病变。MRI具有很强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内耳道内的前庭神经、蜗神经以及面神经之间的关系,是判断蜗神经的发育情况的最好方法,为临床诊断和人工电子耳蜗的植入提供了重要资料。CT是诊断视神经管、眼眶及鼻骨等部位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平片。在横、冠状面可以清晰显示副鼻窦以及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诊断副鼻窦气化程度、鼻腔内的解剖变异有重要作用,对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对眼部肿瘤侵及范围和定性明显高于CT,特别是对视神经炎及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异性,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由于CT和MRI特点不同,在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中体现了互补性,往往单靠一种检查方法不能很好显示病变范围,并且对定性诊断带来了困难。
DSA是显示头颈部血管的良好方法,目前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同时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MRA、CTA也可以显示头颈部血管,同时还可以显示病变与血管的关系,CT、MRI检查结合MRA、CTA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
SPECT和PET在头颈部诊断中应用较少,多应用于头颅和骨骼功能成家和代谢成像,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在头颈部病变的诊断方面尚有局限性,对听力和视觉功能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 CT、MRI新技术对头颈部影像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及清晰度高的特点,三维重建、虚拟成像和血管成家已应用于头颈部影像学。MSCT最薄列检测器宽度达0.5 mm,同时决定了z轴分辨率,为图像的各向同性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头颈部解剖的复杂性,各向同性检查尚需进一步研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目前基本达到了各向同性,利用不同角度重建,可实时、清晰、多方面地观察病变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IP(maximumintensiveproJection,MIP)可以很好地显示血管结构。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技术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技术,它结合了MIP和SSD的优点,显示血管图像近似于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率有所提高。CT灌注成像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价值也显示了良好趋势。
MRl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成家时间的不断缩短、功能成家的不断进步,对头颈部影像学的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会取得很大成就。
3 我国头颈部医学影像学的现状
近半个世纪,头颈部刊登文献约占文献总量的5%,大多数文献为近十年撰写,基本局限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科研院所,分布极其不均。临床眼、耳、鼻及头颈外科较其他科室规模小,人才资源、物资资源不足,在我国发展较慢.近几年才逐步被重视。由于CT、MRI的不断发展,医疗软件的不断开发,致使成本的不断提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展。我国头颈部影像学不仅较发达国家滞后,在国内也较其他系统的影像学发展也相对落后。我们需加倍努力,促进头颈部的影像学发展。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