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14 09:42
- 作者:佚名
- 来源:健康报
在江苏省宿迁市新城区农业局西侧,京杭大运河大堤南侧,有一大片长势茂盛的果园。宿迁市政府即将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立医院就选址在这里。根据该市规划局公布的信息,医院将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法人机制、自主经营”的要求,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设计床位2000张,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分两期,一期500张~800张床位,投资6亿元,计划2011年年底前开工建设,2014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2000年,地处苏北的宿迁曾以一场“卖光公立医院”的卫生改革闻名国内。11年后,政府为何又要重建公立医院?曾被贴上民营化标签的宿迁医改是否要走回头路?9月底,记者赴宿迁实地走访。
优质资源短缺
“催生”新公立医院
新建公立医院,宿迁官方的说法是“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难题”。
宿迁市卫生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卫生改革以来,500多万宿迁百姓都在改革中得到实惠。1999年(医改前)宿迁卫生资产总额是4.95亿元,2010年(医改后)是41.86亿元,增长了7倍多,远高于江苏省的医疗资源增幅;1999年宿迁财政对卫生的投入是0.32亿元,2010年是3.16亿元,增长了8倍,而江苏全省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增幅是2.4倍;其他如卫技人员总数、病床数的增长均高于江苏全省和苏北5市的平均水平,而门诊人均费用、每床日平均费用、出院病人平均费用3个指标的增幅均低于全省增幅。
“百姓就医需求发生了变化。10年前是总量问题,是供给不足;现在是质量问题,是优质资源不足。今后5年,宿迁卫生改革思路已作调整,由总量扩张为主逐步转移到以质量提升为主,从看得上医生过渡到看得上好医生。”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宿迁市卫生局副局长程崇高告诉记者,目前宿迁最好的医院也只是三级乙等。而相邻的淮安市,同为500多万人口,拥有3家三级综合医院,三甲医院有两家(其中一家是部队医院)。目前,宿迁最大的医院——人民医院一直在加床,实际开放床位已近设计容量的两倍。考虑到经济发展还会进一步激发潜在的医疗需求,兴建公立医院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应对。
程崇高说,按规划,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立医院将是一个市级医疗、教学、研究中心,主要解决大病和疑难杂症治疗问题,同时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人才。目前,医院的规划设计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此外,宿迁市卫生局还和江苏省内高校和大医院合作,为新医院做人才方面的储备。
已改制医院不收回
继续鼓励社会办医
宿迁决定重建公立医院,引起了民营医院老板们的纷纷议论。
一家民营医院负责人说,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强化公立医院地位,同时要求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公立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而宿迁自2000年改制后,目前没有一家由政府100%出资的公立医院。“政府兴建公立医院,不排除医改政策带来的压力,想走回头路。”
为消除民营资本的担心,宿迁市前不久召集所有县(区)党委书记、县(区)长、分管副县(区)长、乡镇党委书记、民营医疗机构老板共800多人,召开了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推进会议。在会上,市委书记缪瑞林强调:“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宿迁医改不走回头路,不瞎折腾,已改制的医院不收回,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疗,而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记者发现,与业内人士的热情关注不同,当地普通居民对政府建设公立医院一事表现很“淡定”。“早就听说了,无所谓。到医院看病,只要能看好,花钱也能承受,管它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包括小旅馆老板、餐厅服务员、街头闲聊的大妈在内,记者随机走访的数十位居民多有类似观点。
“衡量医改成败,百姓最有发言权。”宿迁市卫生局一位官员说,从近几年新农合报销情况初步分析,宿迁参合农民大部分选择在本地就医。“办医主体社会化后,百姓就医取向并未受到影响。除保持政策延续性的原因外,这也是宿迁医改不走回头路的决策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