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些日子读一本书《美国人看不起病?》。题目写得很煽情,其实内容非常严谨平实,作者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讲述了美国在医疗制度改革方面的左右重大事件,直到眼前突破与困境并存的“奥巴马”医改。
前些日子读一本书《美国人看不起病?》。题目写得很煽情,其实内容非常严谨平实,作者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讲述了美国在医疗制度改革方面的左右重大事件,直到眼前突破与困境并存的“奥巴马”医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过美国人走过的曲折医改路,对于理解我们自己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很有参照意义。首先,美国的每一次医改的重点都是由医疗保险(保障)体系的改革开始的;其次,美国医师学会是历次美国医改最大的反对者。这两者之间的恩恩怨怨不难理解,每当老百姓看不起病就希望有一个机构能够完成三个工作:1.用投保金的方式统筹风险,救人于危难中;2.集众人之合力与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讨价还价;3. 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监督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质量与效率。 而自由主义盛行的美国,独立执业的医师当然不愿意收到这个机构的束缚,所以从罗斯福到奥巴马,哪个总统题医改,美国医师协会就反谁。
医师学会能力之强,可以在电视报纸上登广告影响选民投票;可以发动群众给参众两院写信左右法案通过;可以总统前脚刚走就在总统演讲地召开记者招待会抨击总统的演讲内容。总之,总统换了十多届,美国医师学会总是最后的胜利者。
当然,医师学会这样做并不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在牺牲医改推动速度的同时,学会的影响力也为广大医疗服务提供者争取到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了美国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
如果不是这次金融危机,是在是没钱了,大家终于承认医疗服务“效率”和“效果”同样重要,奥巴马医改也不会闯关通过。
回头看我们的医疗制度改革,似乎医疗保险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始终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当广大医疗服务机构在药品加价问题、临床路径执行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保健融合方面不断试水破冰的时候。全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已经悄然完成了新农合医疗保险覆盖,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传统的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开始在跨区支付方面开始试点。一段时间内,医疗保险体系似乎仅仅是在支付范围、支付病历方面有一些调整,没有太多地干涉医疗机构的内部服务质量流程。
但是这样田园牧歌的日子能过多久呢?患者、医疗服务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的铁三角关系是自然规律,放之四海皆准,我们也逃不出。
第四季度,北京市的DRGs试点工作即将展开。这次由北京社保发起的试点项目不但要求各个医院为医保报销病例提供更加严格编码的首页数据,而且会根据这些首页数据逐个病理完成DRG分组测算,最终按照分组对应的工作量和保险金额打包给付保险金额。
DRG的出现不仅是对医院成本目标的控制,而且是对医院质量指标的控制。
目前DRG分组算法暂时不对医院公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院很难确定患者出院后的DRG分组情况,以终为始的结果控制是行不通了,医院必须加强过程中控制。这样一来,以临床路径为主要手段的单病种质量成本控制管理,成为医院在DRG约束下的重要内控手段。
过去两三年中医院对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等信息系统的投资终于看到了见效益的一天。
朱杰,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