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5-31 15:58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政府网
改革试点面临“三道坎” 四种形式探索“管办分开”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推进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马晓伟:在推进试点过程中,试点城市普遍显露出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显现。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1.75人,配置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近。但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42.4%,县级医院只有19.4%,优质卫生人才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城市大医院超负荷运转,“看病难”难以缓解。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政策空间试点探索。各地实行管办分开主要有四种形式:成立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在卫生部门下设执行机构;成立由卫生局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对所管医院的人、财、物等实行全面管理;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成立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承担市政府办医职能和所属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这些都需要长期不断的跟踪、评估和比较,从这些不同模式中发现符合卫生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模式加以推广。
三是在补偿机制改革方面,改革的政策支持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各地都增加了投入,但是总体而言,中央提出的各项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而且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在医药分开方面,仅有个别试点城市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其余各地的主要做法还是差别加价。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
改革试点要“走小步、不停步” 将重点推进七项工作
记者:改革试点大约什么时间结束?公立医院改革何时全面推开?
马晓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各项工作中最为复杂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搞“一刀切”,要“走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回头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扎实有序推进。
在初步梳理试点城市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近期拟重点推进七项工作:
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重点加强农村、城市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薄弱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缓解群众看病难。
二是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三是改革医院收费方式,在推行医疗保障“一卡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费用在医院直接结算、异地结算,解决群众“垫支”、“跑腿”、“排队”等问题;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支付方式,促进公立医院形成控制费用的内在机制。
四是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促进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实现县乡联动或纵向一体化。
五是内增活力,改善服务。加大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力度;全面实施预约诊疗,优化就医流程;推进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控制单病种费用;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做好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实施绩效考核,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医疗人才。
七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建立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构建“上下联动”“公私平衡”的多元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最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您理想中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是何种格局?
马晓伟:这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改革,公立医院要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有内在利益纽带、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网络体系。要加强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指导,使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强的能力保基本、看常见病。
同时要平衡公私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足够发展空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要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在功能定位上使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