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国家财政转移支付27亿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2)
国家财政转移支付27亿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2)
  • 2011-05-31 13:35
  • 作者:李雅姿
  • 来源:比特网

互联互通的老大难问题

尽管医疗信息化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破解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难题。

国内知名的信息化专家表示:“当前医疗服务机构OA系统、MIS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医院管理与运营的发展需要,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从简单的业务流程应用逐步发展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规范、互联互通的业务与管理相融合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建设。”

一位三甲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也指出,目前在数字化医院建设进程中,如何扩大信息化服务于整个医院的各个服务成为毫无疑问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个方向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着资源不能整合、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系统建设薄弱等问题,医院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的问题越发凸出,新一代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针对性的攻关,必将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贡献一份“稳固”的力量。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阶段,主要以大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为主,医疗保险成为建设的推手;第二阶段是从2003年“非典”为动因,国家为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加大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大批信息系统先后上马,解决了某个特定业务管理需要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以国家“新医改”为推手,信息化作为重要支撑体系写入报告当中,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作为中心被提上日程,而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35212”的总体框架路线图。

针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靠政府、行业主管机构的各个部门,甚至强制性行政指令来推动,同时,由于中国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区域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均衡性,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发展的难题: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瓶颈问题突出。

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总体协同效果差,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安全性能低等一系列问题。医疗卫生信息化整合的需求相当迫切,构建惠及百姓、服务应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跨地域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迫在眉睫。

在4月20日用友医疗携手IBM成立医疗卫生解决方案发布会上,用友医疗总裁吴晓冬表示:“‘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3521工程’的总体框架路线图,卫生部把3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5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互联互通。这就需要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整合各方力量,打破业务领域壁垒,从源头上统筹协调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要整合现有的卫生信息化资源,尽快研究完善区域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会保障机构之间、医疗服务监管与医疗提供之间的信息共享办法,实现互联互通。”

ISV应提供专业化服务

虽然对于这片医疗业市场来说,ISV的机会可谓多多,但是如果想在市场上立足,并没有那么简单。优胜劣汰其实在医疗业 ISV中实属常态。

由于需求的激增和市场的发展,ISV 不能贪图什么都做,也不应该用大把的精力在热点应用上过多投入,“首先应该做明确的研发方向,要在某个产品上做精做透,并且对于客户后期需要的服务也应落实好。”刘萍对记者说,“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增长应该是逐步的,并不是做一单买卖就不做了。所以公司虽然要不断注入新的技术与产品,但是一定要有一样或几样的产品,是可以做到精 细 化 的 。”

医疗信息化市场需求展望

据分析预测,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将达到130 亿元。从投资结构看,IT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

在很多医疗行业的ISV 看来,整合产品与服务,是解决原有市场利润率低的最好方式,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尽管医疗信息化相关服务还不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越来越多的ISV开始靠服务,把市场做精做深。

 

【责任编辑:逸菲 TEL:(010)68476606】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标签:医疗  信息化  医改  数字化  信息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