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09 15:2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主持人苏海河]: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采访,今天我们举行新闻中心的第十场记者会,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接受采访的各位嘉宾:卫生部部长陈竺先生,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先生,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先生。 [14:30]
[主持人苏海河]:欢迎各位接受采访,今天我们的采访时间大约1个小时,不提供翻译,请用汉语提问。如果哪位不会汉语的话,可以用英语提问。每位记者提问前报自己的媒体单位,原则上每位记者提一个问题。现在开始提问。 [14:3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我们知道推进医改是需要明显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财政较为困难的地区,现在反映压力较大,为了推进医改,中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困难、缓解压力。请王军副部长回答,谢谢。 [14:32]
[王军]: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为了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特别是一些困难县的财政支出方面的压力,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市级财政都尽力给予了支持,县级财政也千方百计地调整支出结构,尽心尽力地支持医改。这是一个总的概念。 [14:36]
[王军]:作为中央财政来讲,这几年我们千方百计的缓解基层财政,特别是困难县的财政支出方面的压力。我可以简要地给你介绍我们所做的几项工作,第一,我们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反过来就减轻了这些困难县的支出压力。具体包括: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包括发改委安排的基建,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设备购置补助总共达到530亿元之多。二是我们加大软件方面的支持力度。我们几个部委一起在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我大概计算了一下,有十项举措。每一项措施都是带着钱的,比如说招聘到基层去工作的医务人员、组织对口支援、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进修、让他们转岗培训,还有订单定向地招收医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不一一列举,有十项之多,每一项都带着钱,我们加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工作。 [14:39]
[王军]:三是随着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方面投入的加大,支付能力就增强了。支付能力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得到的补偿就多了。他们的压力小了,县级财政的补差的压力也小了。四是我们采取措施改善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国家政策规定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工资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衔接,中央财政每年还安排一部分钱予以补助等等软件建设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这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方面的工作。 [14:41]
[王军]:第二,我们对基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推进综合医疗改革,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我们叫“奖补政策”,来支持他们搞好改革,支持他们取消药品加成,我们三年安排了120亿元。 [14:43]
[王军]:第三,我们调整了医疗卫生专项资金的分担机制,以减轻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压力。大家知道,原来我们的新农合从50块开始,个人拿10块,中央财政拿20块,地方各级财政拿20块,也就是说,就财政分担而言,原来是五五分担的机制,从今年起我们对新增部分调整了分担机制,对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拿8、地方财政拿2,对于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拿6、地方财政拿4,单单就这一笔,就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投入141亿元,这141亿元下去以后,在今年的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的调标中,地方财政的压力就会明显减轻。 [14:47]
[王军]:第四,除此之外,从去年开始中央财政还实施了一个政策,用通俗地话来说,给财政困难县吃“低保”,规范地说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的保障机制。我们在测算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个县能不能够做到有财力保障基本需求,包括民生需求,包括医改的资金需求,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的保障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补到最低的保障线。像农村的低保户低保补偿一样,要给补到最低保障线。去年中央财政拿了475亿元,今年中央财政要拿775亿元。 [14:49]
[王军]:第五,中央财政这几年还不断加大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的力度。一般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了,也就意味着将要向财政困难县进一步倾斜,具体的投入比例是,2009年比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了29.4%,2010年增长了17%,今年增长了18.5%。这笔钱下去,中央财政的一般转移支付达到1万亿元以上,那就会有很多钱补助到困难县的财政。 [14:51]
[王军]:第六,我们还在整个工作要求、服务平台、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说要求各级财政都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想方设法保证医改的推进。 [14:52]
[王军]: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中央财政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缓解、化解基层的财政困难、保障困难地区的医改需要,这是应该的,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同时,我也要说,那些困难地区的财政部门,包括卫生部门、发改部门、人保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当地的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地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包括医改在内的各项民生的支出需要。谢谢你的提问。 [14:54]
[农民日报记者]:请问陈部长,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从120元提高到200元,这个幅度很大,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去年卫生部在农村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新农合报销的比例达到了70%多,请问陈部长,在目前较低的筹资条件下,如何才能做到较高的保障水平,如何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谢谢。 [14:55]
[陈竺]:谢谢你的问题。实际上您的问题是有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如何不断提高,让农民能够更加受益的问题。刚才王军副部长已经讲到了,今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新农合,以及等一会儿胡晓义副部长也会提到,对城镇居民医保补助的水平也会大幅度提高。但新农合补助水平总体来说相对比较低,去年是120元,今年是200元。这是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在相对比较低的投入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比较好的健康效益的产出?应该说新农合制度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为帮助农民解决抵御疾病风险的重大举措,在短短几年当中,确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4:58]
[陈竺]:一开始在2003年的时候,新农合只有人均30元的水平,当时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在实践过程当中,当筹资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又提出了门诊统筹的问题,因为如果小病不看,拖成大病的话,也会带来巨大的疾病风险。 [14:59]
[陈竺]: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在120元筹资水平,这是政府的补贴,加上农民自己交的部分,总共150元的筹资水平下,实现了住院报销率在政策范围内能够达到60%,同时,在60%的地区实现了门诊统筹。去年,政策范围内报销封顶线达到了农民纯收入的6倍,也就是3万元。全国有11亿农民受益。 [15:01]
[陈竺]:而且就像您刚才提到的那样,我们在保基本的同时,也在探索保一些重点的病。首先是儿童的大病,在财政部的支持之下,我们和民政部的大病救助形成了老百姓称之为“一站式”的衔接,我们选择了两个儿童的大病,一个是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另一个是儿童的白血病,总共两类6种。我在这儿说明一下,并不是完全地免费,实际上是由新农合报销70%,然后由大病救助的基金根据家庭的情况给予20%的补偿,加在一起对于困难家庭能够达到90%或者更高一点儿的补偿。 [15:02]
[陈竺]:农村儿童“两病”保障的工作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去年年底,从文件下发,也就是半年的时间,因为政策执行实际上还有一个时间差,已经有4千多名患儿得到了救助。大约有白血病480多例,完全缓解率超过了四分之三。先天性心脏病将近4千例,手术成功率很高,绝大多数情况下治愈率超过了95%。 [15:03]
[陈竺]:今年在筹资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的受益面要进一步扩大,另外就是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率也要进一步提升,同时门诊统筹还要进一步推开。今年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要求,政策范围内报销比率要达到70%,而且报销上限要达到5万元,同时门诊统筹又在推开,因此这是要花很大力气的。 [15:06]
[陈竺]:对于大病保障,按照前一段时间国办发的今年的医改任务,要求儿童“两病”试点要向全国普遍推开,同时还要扩大大病保障的试点病种。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妇女“两癌”筛查和大病救治,宫颈癌和乳腺癌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疗效也比较确切,而且我们也已经开展了早期的筛查,费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2月27日总理在和网民对话的时候,提到了癌症的问题,同时也提到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研究。 [15:07]
[陈竺]:今年,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大病保障的问题由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四部门一起研究,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之上,今年能够让更多的不幸的家庭享受到医改带给他们的福音。 [15:08]
[陈竺]:我想说的是,新农合虽然筹资水平是比较低的,但它是世界上覆盖的人口最多的一个保障制度,覆盖了8亿多人。而且它的管理从一开始就是封闭运行的管理,这点得到财政部门的很多指点。也就是说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农民的看病就医补偿,不能够用做其他任何用途。另外,还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 [15:09]
[陈竺]:卫生部门承担这项工作,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我们感到使命是光荣,我们要为这个方面的工作负责,同时要考虑有限的资金怎样发挥最大的效益。可以说这方面的责任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新农合基金用好,要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把卫生服务的系统建设好,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因为当一个筹资水平比较低的制度要取得好的效益的话,这个服务系统必然也应该是低成本,但应该是高效率的。 [15:11]
[陈竺]:刚才王军副部长已经谈到了,中央财政近几年,特别是医改实施以来,对农村、对基层的巨额财政支持。只有把基层的服务体系建设好了,才能够使得农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同时成本也才能够进一步降低。所以,今年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当中,我们突出了一个重点,就是要把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网络的龙头,即县医院建设好。我们有一个测算,目前农民大概80%的病能够解决在县医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90%的病,包括一部分比较疑难的大病也能够解决在县医院,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的话,那么新农合的效益就能够发挥得更好。这样一种制度安排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既要对卫生服务能力负责,又要对医保基金的管理和效益最大化负责,我们认为这种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制度。 [15:13]
[陈竺]:新农合监管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管理能力不强,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信息化手段也还跟不上。所以我们今年要从行政、审计、信息化三个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群众看病更加方便,使得群众不仅能看得上病,而且能看得好病。 [15:15]
[陈竺]:我想如果我们扎扎实实这么做工作,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够既管得住、管理好常见病、多发病的看病就医,同时又能够加强社会关注度大,明显会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但目前我们已经有疗效确切的治疗、诊断的方案的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而且能够把费用控制住。我认为我们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投入产出比高的、适合于我们国情的卫生保障和卫生服务的道路。谢谢。 [15:18]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追问一下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先生关于医改的有关数据,根据医改方案,2009年到2011年,各级政府的新增投入应该是8500亿元,中央政府的投入应该是3318亿元。现在两年过去了,请问这个投入落实的情况怎样?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的预算大概又会是多少?主要会用于哪个方面?谢谢。 [15:20]
[王军]: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医疗卫生方面的五项重点改革,当时我们几个部门一起共同做了一个测算,政府要保障这些改革的到位,全国各级财政要增加8500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中央财政要增加3318亿投入,这个测算后来被写进了医改方案,就变成了各级财政部门的工作任务。正像您刚才提到的,两年过去了,第三年又开始了,这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呢?我想告诉你几个大的概念: [15:25]
[王军]:第一,从总量上来看,三年投入将超额或者说是圆满地完成。我讲四个小的概念,第一个小概念,现在我给你的数字是2009年的决算数、2010年的执行数,因为决算还没有出来。2011年的预算数,这三个数字的加总,将来决算出来以后,今年执行下来还会有一些变化。第二个小概念,这三个数加起来,全国各级财政的累计支出1409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为4486亿元。第三个小概念,这是三年累计的,我刚才说了是要新增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是3318亿元,那就有一个基数问题,所以第三个小概念是2008年的基数是全国2757亿元,其中中央826亿元。第四个小概念,到底新增多少呢?三年全国财政投入新增113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3659亿元。可以说从总量上来看,中央要比原来测算的投入增加341亿元,全国要比原来测算的8500亿元增加2842亿元。如果再包括以前年度安排在这三年期间使用或即将使用的财政资金,这个数字还可能要大一些,全国均超过3000亿元。 [15:25]
[王军]:第二,分年度来看,分年度的账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我就不报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也介绍四个小的概念。第一个小概念,这几年的财政卫生投入,一年一个台阶,2009年是3000多亿元,2010年是4000多亿元,2011年是5000多亿元。2011年的预算安排,大家都知道是5360亿元。第二个小概念,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幅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这也是医改方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做到了。第三个小概念,要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这个我们也做到了。卫生总费用,2010年的数还没有出来。从2009年的卫生总费用中的政府投入来看,比2008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从2003年开始,政府投入占整个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一直在增加,从2003年到2009年算下来增加了17个百分点之多。政府投入增加以后,在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比重增加,就意味着个人负担的比重在相应的下降。第四个小概念,在财政的医疗卫生投入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4.57%提高到2011年的5.35%,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2.28%提高2011年的3.18%,提高了0.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这个比重的提高比绝对额提高更难。 [15:30]
[王军]:第三,从投入结构看,各项重点改革得到了较好保障,特别是较好地体现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要求。对此,温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都非常关心,一再要求我们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也就是说在投入方面是尽可能地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更好的实惠。我也讲几个小的概念:第一个小概念,向基本倾斜。我举中央财政投入的例子来说,向保基本倾斜,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给新农合提标、给城市居民医保提标,那就是保基本。中央财政花了多少钱呢?这三年花了2300亿元,要占到中央财政整个医疗卫生支出的50%以上。第二个小概念,向基层倾斜。我刚才在回答这位女记者提问的时候,已经举了一些例子,我再讲一些总的概念。这几年我们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软件的建设,支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中央财政一共投入三年将超过1100亿元,占24%。第三个小概念,向建机制倾斜。建机制方面,我可以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提出公共卫生要逐步均等化,为了建这个机制,我们对公共卫生的保障,人均15元,我们做到了区域上的均等、城乡上的均等,都是15元,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不管是东部人还是西部人,补助一律按照15块钱的标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权益得到实施。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花了900亿元,占了20%。第四个小概念,我们向中西部倾斜。我们支持缩小地区间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这三年中央财政整个补助地方的资金,对中西部的补助将占到补助总额的80%以上。所以,是尽最大的可能向中西部来倾斜。 [15:34]
[王军]:当然,医改是全世界的难题。我们的医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随着投入的加大、工作的推进,还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可是今后的困难也很多。我在财政部,我们谢部长很会分工,一头让我联系税政,是管收入,另一头让我们联系财政的社保,还有一头是联系整个会计工作。我知道“十二五”期间,我们的任务是民生优先。但大家减税的呼声也很高,这就给我们怎么样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怎么样能够服务大局又能够保证重点,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贯彻落实民生优先的方针,支持医改、服务医改,使医改工作能够得到更深入、更扎实、更广泛、更有效地推进,让人民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谢谢你的提问。 [15:35]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有问题请问孙志刚主任,大家知道现在大医院病人多、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国家下一步在大力扶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对村医有没有进一步进修方面的扶持?谢谢。 [15:36]
[孙志刚]:感谢你对医改的关注。中央非常重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的建设,在前两年医改投资当中,中央安排资金共支持了近2000个县级医院、近20000个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现在老百姓在基层看病的就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投资,全面完成既定的对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任务。同时,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强基层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这几年花了很大的气力加强了基层的医疗队伍建设,包括全科医生的配备,今年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准备通过两年的时间在全国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配上合格的全科医生。 [15:37]
[孙志刚]:另外,今年我们要启动基层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15:38]
[孙志刚]:基层乡镇卫生院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现在全国已经有60%的基层的医疗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平均下降30%左右,老百姓从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实惠。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恢复到公益性事业单位,它的发展费用由政府负担,经营的费用差额部分也由政府多渠道给予补偿。这方面实际上是比原来以药补医的制度要好得多。 [15:39]
[孙志刚]:今年我们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三级网络的网底建设,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怎么样提高村医的待遇,保证网底不破。我们支持各地采取措施来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提高村医的待遇,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制定政策,怎么样进一步稳定村医、提高村医的待遇。我想通过基层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的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服务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谢谢。 [15:39]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胡晓义副部长,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我们也知道去年的水平达到了人均不低于120元的水平。我的问题是,在未来除了继续提高补助的水平外,我们还有哪些措施真正提高保障的水平,让人民得实惠。谢谢。 [15:41]
[胡晓义]:谢谢你的问题。关于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情况,刚才王军副部长已经做了很好、很全面的介绍。确实是这样,从我们这个部门所汇集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过去三年仅仅是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如果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过去三年达到了1068亿元,如果加上对新农合的补助就更多了。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城镇的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了630亿,去年又增收了586亿,这些钱都干了什么事儿?主要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新医改以来,仅仅是2009年、2010年这两年,仅仅在城镇,我们就增加了参保人数1.14亿人。大家知道世界上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搞医改的不是我们一个国家,但我们能够在两年增加对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我认为是了不起的。这是我们办的最大的一件事。城乡都加起来,现在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超过12.6亿人,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15:44]
[胡晓义]:第二件事,提高保障水平。提高保障水平的很多事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说了,我只说这三年的支出情况,2009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总的支出比2008年增支了713亿,去年又多增支了737亿,前年增收了630亿,但增支了713亿,去年增收了586亿,但是增支了737亿,增支全部大于增收,好处在老百姓那儿。提高了保障的水平,刚才陈竺部长也介绍新农合的情况,城镇居民医保也是这样,制度内的报销比例都达到了60%。 [15:47]
[胡晓义]:第三件事,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把他们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15:50]
[胡晓义]:现在各级政府仍然在继续加大投入,我们还怎么办呢?还办四件事:一是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到70%左右;二是提高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刚才陈部长讲了,农村是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同时还有一条是“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能低于5万块钱,这是解决大病的问题。三是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大家知道如果只保住院的话,受益人群大概是10%左右,最多到11%,但要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受益面能够达到50%以上。所以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可以把群众负担比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让群众受益。四是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刚才陈部长介绍了儿童的两种疾病、妇女的两癌, 我们都配合做好,让群众受益。 [15:54]
[胡晓义]:另外,确保基金安全。国家在增大投入,群众的缴费在增加,单位的缴费也在增加,基金的规模在不断增长,我们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基金全部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加大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监控,防止套取诈骗等行为。我们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力争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增加人民群众的实惠上。谢谢。 [15:57]
[中国改革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问孙志刚主任,我们知道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强调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我们也知道,由于这些医院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经济效益,所以推进这项工作的难度非常大。您在担任安徽省副省长期间,力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建机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介绍一下安徽医改的有效经验,怎样把这些有效的做法推广到全国?公立医院除了普及基本医疗药物制度之外,还需要哪些措施跟进?谢谢。 [16:05]
[孙志刚]:感谢你对医改的关注,特别对安徽医改的关注。我们推进的五项重点改革当中,有一项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基本药物目录,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原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核心机制是以药补医的机制,主要靠卖药获得的受益来补偿医院的运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利益驱动机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取消药品加成,就切断了以药补医机制的利益链条。原来建立在以药补医机制上的诸多事项,比如说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暴露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使整个机制运行不下去了。如果仅仅靠财政拿钱补偿药品差价,很难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以药补医的机制破除以后,用什么样的新机制来取代旧机制,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建立新机制,这两个问题必须要回答,不回答这个事情办不下去。 [16:08]
[孙志刚]:实践当中,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就是必须通过综合改革的办法,包括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采购供应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来彻底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同时又避免回到“大锅饭”,建立一个全新的、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充满活力的新机制。通过这个新机制的建设和运行,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同时通过这个新的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使老百姓能够从药品大幅度下降和医疗机构改善服务当中得到明显的实惠,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安徽在这个方面按这种思路探索进行了综合改革。现在这个改革的效果非常好,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体制,每一个乡镇有政府办的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社区有一个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编制管理上有重大创新,编制只是为了招聘人员、核定收支,给予补助的依据。所有的人员,不管原来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一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是人事制度改革。共分流安置了近2万人。同时,又进了近2万人,都是有学历、有从业资格的,队伍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分配制度方面,建立体现绩效考核的分配激励机制,拉开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药品采购机制方面,我们采取了新的招标采购办法,使招标采购的价格比原来大幅度下降。在乡镇卫生院一律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平均下降50%左右。经费保障方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差额补助的办法,对乡镇卫生院每年要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补助的金额挂钩,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个人收入挂钩。 [16:11]
[孙志刚]:这套改革换来了一个全新的机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欢迎。但在改革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巩固,比如说绩效考核,怎样才能考核出好和坏,怎样才能比较好的调动积极性、拉开差距,这里面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同时我们对16000多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省财政还给村医一定补助,并鼓励各市县对村卫生室给予补助,村医队伍是稳定的。 [16:13]
[孙志刚]:我到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一对老年夫妇同样的病、同样的药,改革之前230多块钱,改革之后84块钱,老人家非常感动,非常高兴。乡镇卫生院实际上就是我们最基层的公立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当中,能不能借鉴在乡镇卫生院这一系列的改革办法呢?我觉得有不少的问题是相通的。比如说,以药养医的机制,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医院,你应该靠提高医疗技术和改进服务获取收入,而不应该在卖药的问题上做文章,不应该在药品加成上做文章。但公立医院改革更为复杂,还不仅仅是以药补医的问题。乡镇卫生院改革当中采取的这种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药品采购机制的变革、经费保障制度的变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做法,我们在研究公立医院改革的时候,应该给我们以启迪,我相信我们公立医院改革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分开”的要求,认真、大胆地探索,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我们中国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谢谢。 [16:15]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孙主任一个问题,医改是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民生工程。虽然说全世界的医改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但如果说改革的方向是朝着百姓期待的方向努力,我觉得还是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可。去年,您在取得百姓的期待方面,您觉得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今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方面,您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谢谢。 [16:15]
[孙志刚]:谢谢。安徽在推进基层医改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是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结合实际进行的。安徽在推进基层医改当中,在最初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如何贯彻的时候,也是意见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办法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分析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反复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乡镇卫生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个以药补医的机制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引发出很多具体问题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的认识统一了。回顾这段经历,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可以统一思想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医改一定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安徽组织医改的时候,我们深感这是利益的博弈,涉及到政府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医院的利益、医务人员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生产企业的利益、流通企业的利益,还涉及很多方面的利益,你听起来都有道理,综合在一起又是互相矛盾的,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通过深入地分析,认为唯有人民利益为大,我们的医改一定要使中国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现场一片掌声)我们要所有利益都要服从中国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方面的利益。一旦我们把这个利益关系确定了,我们就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今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攻破这个世界难题,在处理诸多利益关系当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人民利益为大,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6:20]
[孙志刚]:医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央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是给我们指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道路,我们按照这条道路去探索,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相信,医改虽然这么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效。谢谢。 [16:21]
[主持人苏海河]:谢谢各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已经大大超过了预定时间,还有下一场记者会的安排。 [16:21]
[主持人苏海河]: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16:22]
[人民网]:本次记者会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 [16:22]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