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03 13:23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谷歌八月劫
面对190亿美元巨额诱惑,拥有如此技术优势的Google Wave为什么突然离去呢?综合它的产品经理Lars Rasmussen等人的表述,原因有三:
生不逢时——技术太过超前
吉娜·特拉帕尼(Gina Trapani)是《谷歌Wave使用完全指南》的作者。她认为Google Wave失败的原因在于它太过超前,人们并不理解它的目的。
Google Wave全面整合电子邮件、即时通信、Wiki和社交网络的理念很领先,它可以利用E-mail和即时聊天工具解决团体在线交流的障碍,不需要来回切换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信工具;它可以包含很多“对话树”和“对话枝”,并且形成备份文档。
但它过于复杂,也与当前流行的浏览器技术不兼容。
特拉帕尼说谷歌在Google Wave上的失败或许因为其期望太高。“没有人理解如何将Wave融入自己的生活。”特拉帕尼认为,Wave最适合在6~12人的团队中使用。
特拉帕尼认为Google Wave是一个非常消耗企业资源的项目,而且还是一个半成品。直至今年8月份,还有许多技术人员在改进它。
而且,许多Google Wave的技术成果,比如实时打字,也被应用到Google Doc中了,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Google Wave变成了多余的技术。
竞争不力——风头被Google Buzz抢走
一度极为火暴的Google Wave,在Google Buzz出现之后就几近销声匿迹了。Google Wave的项目经理Lars Rasmussen解释说,因为Google Wave与Google Buzz两者是竞争关系。“我们通过竞争的方式得知用户想要什么,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创新。自Google Buzz发布以来,Google Wave团队一直相当低调。”Rasmussen表示,从去年9月起,有数百万人试用过该服务,目前继续使用的还有100万人。
Google Wave和Google Buzz确实有许多共同点。但Rasmussen指出,Google Wave的初衷是提高工作效率,而Google Buzz较侧重社交分享。
理想主义——“协作”合理即存在?
协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已经存在20年了,在互联网还未普及之时,协作技术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了。只要你能向地球上的任何人发送电子邮件,你就能够与他协作进行一个项目;只要你可以同时与多个人通信,你就可以进行多点到多点的协作,与不同时区的人同时编制文件或从事其他工作。
光凭直觉来看,可能会觉得这项技术是很有用处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将各项工程分拆后分配给多个工作组来完成,这样就有足够多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做整个庞大的项目。通信技术可以使协同办公成为可能,但是对大多数企业和项目来说,让一个协作团队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整体效率肯定不会高。
在美国一位IT时评人看来,新发明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人都会用到它,而且这些新发明也不一定是按照其原来的目的来使用的。就像爱迪生发明的磁介质录音带,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时用来记录商务谈话的发明后来会被用来录音乐。因此像Google Wave这类发明,谁也说不好将来谁会从中受益。
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会在企业环境下受到限制,虽然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它已经获得巨大的发展,但在企业用户市场,至少因为与工作有关的原因,它的使用还是非常受限制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协作工具在过去几年一直不好卖的原因。对于拥有很多珍贵的机密情报的公司来说,协同工作并不是一个可以轻率作出的决定。在很多情况下,这甚至是一个没必要做的决定。
共5页: 上一页 [1][2]3 [4][5]下一页 [查看全文]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