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23 10:03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浪健康
在2010年中国卫生论坛上,张振忠汇报了健康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的部分进展。其中分析了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问题,该课题组重点提出了一个想法,即可以开展家庭护理业务。
张振忠:我在此代表我们整个课题组把我们在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作简要汇报。
这个课题由陈竺部长命题,我们课题组做了将近一年时间,完成这个报告,今天我们只节选其中一部分内容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因为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的不足而压抑的医疗需求和保健需求的总体规模应该在6400多亿元,医疗服务需求4400多亿元,保健需求2000多亿元。
健康测算表明,在医疗保障方面投入一块钱,就会得到八元左右的收益。在健康领域投入一块钱,会使得整个社会经过一波再一波的发展,达到八块钱左右的收益。比如我们投入了8500亿,其中有一大块放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上,2800多所县级医院在这一轮投入中开始分期分批地得到建设,大家如果算帐,可能会想它要盖房子、要买医疗设备、医务人员要进行培训,除此以外它还拉动了医疗服务的需求,这样走下去,每一块钱的投入应该有八块钱的收益。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保障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对扩大就业有很大影响,从就业领域来讲,老年人的健康护理人员存在400万人的就业潜力,如果我们把这一块工作做起来,仅仅老年健康护理人员的就业机会,在目前这个时期就可以有400万。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有400多万的就业潜力,我们的护士还是非常缺乏的。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助理医师和全科医生至少有160万的就业潜力,而精神医师的就业潜力达到30万。大家最近看的《唐山大地震》,看起来是个地震的事件恐怖片,但实际上演的是一个人们经历一次重大事件发生以后心理存在的问题。其实在汶川地震及后面发生的很多突发性灾难中都会发现给我们带来尾声余音不断的是心理问题。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保证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的作用,对于稳定社会是有好处的。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的用药中有67%是进口药,进口药有其优势,它的质量好、做工系、疗效确切,大家愿意用,但不可否认药价也非常高,为什么进口药能够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国产药的质量达不到那个程度,无法与进口药同等竞争。如果我们能够发展自主创新的专利要,提高安全高效的仿制药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优质的廉价医疗耗材的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来,如果国内这些企业能够向国际企业去学习,使这些产品能够很快上来,这时候就会在市场上给大家更多的选择,在更多的选择竞争的前提下,价格水平就降下来了,也就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对稳定社会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目前健康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增长潜力巨大,产业体系相对完善。
2007年我国健康产业的产值构成,医疗服务行业和医药业占1.2万亿,健康娱乐业占8000亿,保健食品占6000亿,健康保险业达到574亿,健康管理达300多亿,大约占2007年GDP总值的6%。
在制药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化学药品的原料生产大国,2008年我们出口的份额已经达到世界化学药品出口份额的35%。但是,中国是一个制剂生产小国,全国只有12个企业有十几个品种可以在欧美市场销售,而且其中仅有2个品种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其他的都是贴牌销售。这样一来,总的来看,药业的发展和国家飞快发展的经济是不同步的。
二、仿制生产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弱。
三、国内药品研发的投入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四、市场集中度不够高。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10强占全国纯药品工业产值的11.5%,而世界前10强的集中度达到49%,美国前十强占的比例是51%,世界前50强占69%。2007年,我们医药产业前三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9.2%,而美国的巨型产业前三位加在一起占市场份额的95%。我们的企业还不够规模,集中度还不够,很分散,国内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真正能做大做强,达到美国前10强的企业还没有,确实有很大差距。
五、药品采购和流通机制不合理,会出现药品同质不同价的现象,有12个药厂的十几个品牌制剂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但这些药品在国内市场进行招标采购时不占优势,很少能够被招上。因为既不能算成国产药,又不能作为进口药品去竞争,这里就有一些问题。我们感觉到,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品定价采购和流通机制出现的这些问题就抑制了国内制药行业的升级,药品质量的提高,整个市场药品价格高居不下。现在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价格不仅仅和周边国家相比很高,和欧美国家比,有些产品的价格也是很高的。
药品价格没有考虑到高新技术附加值,流通环节过多,批发和零售差率不合理,药品虚高定价很严重,全国有4000多家制药行业,有1.3万家批发行业,有36.8万药品零售店。200万居间人,就是做流通领域,在全国运行着几百亿的资本,我把药卖给医院,医院给不了钱,开始说给30天,后来说50天,最后到半年才给结算。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一个运行17、18亿的医院,自己5亿一分钱利息都没有的资金在运转,于是维持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这时候有人提能不能招标采购由医院直接对药厂,把200万人居间人砍掉,不可能,因为没有一家厂子生产的药直接满足医院的需求,二是没有一家厂子能够把资金垫付6个月给医院。药品招标采购程序和相应的定价人措施的相互配套也存在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制药行业的地方管制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从事药业的同事们对这一点都比较清楚。
从总体来看,制药企业总体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占有率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难以发挥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企业讲为什么进口药品占了这么大市场,因为在这个市场中你没有能力和它同台竞争,就出现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很深刻的原因。
第三、医疗保险业现状和主要问题
到2010年底,要使全体国民被3+1的保障制度所覆盖,包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加医疗救助。全面覆盖的指标是起码有90%的人能得到覆盖,按原来的设计,2020年底我国进入低水平、广覆盖的过程,逐步还会提高筹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滞后。分析商业保险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财产险还是人寿险都走得比较靠前,而医疗商业保险发展滞后。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人保做了镇江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如何在国家主要的医疗保障主体下去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即使在推行全民医疗保险的情形下,也不是商业保险能作为的市场变小了,而是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更大、更多了。
中国老年人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老龄化进度非常快,于是大家有一个说法,人还没富裕起来,富裕国家的疾病先到了。甚至在中西部地区,现在还没有摆脱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都来得非常快。现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非常快,于是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健康产业发展滞后。一个家庭一个独生子女,上面还有两个老人,这十个老人谁去得病都得靠这两个孩子,两家就得八个老人,要到医院看病,就得有人请假,不请假就去了。社会提供的健康护理业和服务行业是很弱的,得了病以后在家庭中的长期护理也很少有人做。老年人院护理数量和床位数长期不足,截止到2006年,城乡福利院、敬老院、老年人公寓、护理院等机构39546个,床位149.7万张,农村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远远达不到整个老龄化进程这么快的社会的需求。
根据老龄委统计,5%以上的60岁老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而目前实际入住率只有0.86%,这既有硬件发展不发达,没有达到老人入住的条件之外,还有文化的问题。要满足5%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要有20万张以上的床位。老年护理人员不足,1999年到2003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增加了0.83%,老年护理人员与社会总人口比例却下降了0.63%。
加快发展我国健康产业的总体思路与建议:
发展健康产业要与发展内需结合起来,四万亿的投入要不要往健康产业里投入,要不要往卫生领域投入?要不要往健康产业里投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当我们在四万亿的投入中有相当一部分钱投入到健康产业后,一波加一波的冲击,最高可以达到8倍的收益。
我们发展健康产业要与保增长、保民生结合起来,投入和我国目前在经济领域和投入领域的主导思想、主要目标结合起来投入,就会非常有效。
要与调整结构和增加效益结合起来。
要与推进医改结合起来。8500亿的投入要配合医改各项措施的投入而投入。
要把解决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结合起来,很多长远问题现在不去谋划,等问题成堆的时候再做就会非常背对。
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一是医疗收费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突破口来发展医疗服务行业,特别是医疗护理业。有关如何在这个领域通过支付制度的改革来作为突破口,解决医院的补偿机制,通过解决医院的补偿机制来发展护理的经济激励机制问题,上午已经做了简要介绍。
要调整收费结构,这个收费结构是不合理的,一个阑尾炎切除术,目前在北京是234元的费用,显然不合理。但是因为政策延续下来,一下子翻一番,收到500元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得采取其他的方法去调整价格,今天上午的专题是讲如何利用支付方式的改革来解决物价的畸形结构问题。
技术劳务价格,包括诊疗费、护理费、挂号费、手术费偏低,都要通过系统的改革,推行支付制度和补偿机制的改革来调整不合理的结构。
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把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方面的内容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内。有这样的资金作保证,对这个行业是一种拉动,确实家庭护理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在陕西省做的测算中,每床日的护理成本是50元,收费仅10元。北京的护理成高,护理的费用从三级护理上3、5、7元,特级护理25元,价格比较低。
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突破口,克制人才不足的问题。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服务行业往前发展的时候,人群的需求增长很快,这时候就表现出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资源不足,人力也有不足。在综合配套改革中把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作为突破口,看起来是人才培训,但从长远看对推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建立健全培训基地、师资队伍、考核办法,提高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这样的基础上,着力逐步解决基层人员不足的问题。
关于医疗保险业,在我们的研究中认为,有两大领域是有其发展前途的:第一大领域,在现在的3+1基本保险制度下,有大量文章可做。因为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报销和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偿有一个上限,到封顶线以上的部分就要自费,而近期不太可能把所有发生的费用全部报销。于是这个封顶线在相当的历史时期是取消不掉的,而封顶线以上的大病保险,如果商业保险机构能做好,在基本的医疗保险基础上做大病补充保险,市场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本身商业管理机制的介入,也使得基本医疗保险做的质量会大大提升。
高端人群的服务,到目前为止,保险业的介入是不理想的。这些白领、银领、金领,在最近改革开放30年来富起来的一批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很高的,而且有他们的特点,他不仅仅要找到好的医院,找到好的医生,还希望有好的环境,到这儿来就能看病,节省时间对他来说就有收益,这些高端人群现在也挤到普通的医院里和大家一起去看病,他自己接受起来有困难,正好利用这样一个差别,很多民营医院做了高端服务,这时候民营医院高端服务的市场情况非常看好。可是这时候就发现,在这个人群里,他们自己掏钱交现金看病的居多,商业保险公司付费的很少,其实在这个领域里的特殊服务,商业保险公司大有可为。
在基本医疗保险中,也应该逐步把过去不在报销目录中的服务纳入进来,比较典型的就是老年家庭护理、健康促进等。当把这些都纳入进来以后,就会给这些人解决很多问题。同时从疾病管理走向健康管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投入产出非常上算的做法。
大力发展补充保险业。
从药品政策上来讲,针对刚才谈到的,国内的医药行业要想在这次改革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浪潮有一个大的发展,要解决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提高药品质量。我们分析了12家在欧美市场上有销售权利的机构,他们使用的标准是欧美的标准,他们所执行的标准不仅仅是产品抽样合格,而是把达到合格产品的管理措施渗透到每一天每一个环节中,天天生产、各个环节的生产都按照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于是它的产品才能够在国际上去销售。如果我们多产的药品也能这样,逐步把自己的质量提高,在这样的环节下,你的竞争才能有力。而现在整个市场的竞争是劣弊驱良弊的过程,很多药品质量并不一定很好,但是价格很低,于是冲击了那些效果很好、价格适当的药品在市场上能站得住。
规范药品的流通程序,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的差价率:现在这200万居间人做的经纪活动的原始动力就是要赚钱,就是有利润,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中间的差价有很多都跑到流通环节。
完善医药产品的采购政策,与以上内容直接相关。
医疗器械也有这样的问题,抓住医改的机遇,重点开发和配置面向基层医疗卫生的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中看起来不大起眼的医疗器具和设备用量很大,这块工作的质量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上去的,以后的需求很快就做上来了。
面向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重点开发综合性医院常用的大型设备和高质耗材。
面向未来,研发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科技项目。
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重点推出一个想法,就是要催生政府主导的与发挥职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家庭护理行业。家庭护理行业在中国是非常薄弱的,如果我们把家庭护理行业当成一个产业去做,政府在社区设立家庭护理服务中心,或者依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家庭护理业务,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健康家政、临终关怀等服务。包括我们去看病,如果有这样的机构,它可以派人陪着我家的老人去看病,从挂号、治疗、拿药、输液都可以帮助办好,这时候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家庭问题,同时把两个孩子管八个老人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因为在市场上形不成产业链,达不成规模,有这样想法的人找不到工作,而有这样需求的人找不到相应机构。政府对家庭护理服务业的网络化建设应该给予比较大量的投入,因为最初的时候要作为一个行业去启动,应该在社区里提供一些条件。要把相关的内容纳入医保服务。在资金筹资上采取“三个一点”的方法来解决,政府投入一点来解决基础建设和正常运转,医疗保险报一点,解决群众负担,家庭个人再出一点,采取这样的方法去筹资,这个产业就发展起来了。
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家庭护理行业的准入标准、操作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出相关监督措施。其实现在流失在社会上的有很多经过医学培训的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他们学了以后并没有去工作,如果把这些人加在一起,参加了这个行列以后,采取X+1的办法,不管你原来是什么专业,在此基础上缺什么补什么,进行培训,然后再上岗,上岗以后一边做一边提高。开始的时候抓好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是很重要的,行业建立起来,既要有政府的扶植,还应该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积极性,干得越多越好经济收入就越好,于是这个行业就转起来了。家政行业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典范,它们的运作是很好的,唯独在家庭健康领域是一个薄弱环节。
组织家庭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来解决未来家庭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这个行业先启动起来,缺什么再补什么。当参加的人有了一个很好的收益的时候,对其他人就是一个吸引。
家庭护理行业需要多方筹资来解决。
以上就是我们把研究了两年零八个用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与大家分享,有很多地方不一定能说得清楚,有很大地方不一些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