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上海:1600万人有了终身电子病历(1)
上海:1600万人有了终身电子病历(1)
  • 2010-08-19 13:44
  • 作者:王有佳
  • 来源:人民日报

在上海,一张名为医联工程的智能化医疗信息网络已覆盖全市23家市级三甲医院以及长宁、闵行、卢湾、闸北等4区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工程自2006年10月启动以来,已为1600万人建立了档案,其中可供查阅的诊疗记录6500万份,医嘱信息3.2亿条,检查报告350万份。

如今,这张网络已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病人求医问药逐渐不再那么烦、难、贵。

电子病历人人有

信息共享成现实

65岁的刘老伯家住上海长宁区,不久前因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去同仁医院就诊时,不到5秒,医生就在网上打开了他的档案,刘老伯以前的门诊处方、住院病历、检验报告等相关信息一一呈现。医生也省却了再次化验检查的环节,即刻安排手术。

“目前医院的电子病历、影像、存储等信息化资料,使得医联工程具备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自医联工程启动以来便参与其中,他对工程的每一步进展都如数家珍。目前,医联工程已实现了“一卡、一库、一网、一平台”,即一张社保卡或医联卡,一个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中心数据库,一个连接各医院的网络,一个医院间临床信息共享平台。

“每次患者去医院治疗,他的信息就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也就不断更新。所以说,这是一个‘活’的档案。”高解春解释道,不仅是三级医院,即便在社区卫生中心,孩子从出生伊始的血型、疫苗接种、健康信息等资料,成长的每一步都被纳入信息库。

“医联工程最终目标是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上海将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档案将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高解春说。

据测算,医务人员每天检索医疗档案9万余次,大大提高了诊疗质量。

刘老伯居住的长宁区是全国社区卫生信息化的试点示范区,目前已实现区内6家二级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息共享。

“在长宁区6家医院的2000多台医生工作站上,可以调阅到该区居民在任何一家医院既往的诊疗情况和健康档案。”长宁区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郑涛说,不仅如此,通过信息整合还开始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工作,比如进行儿童常见疾病的统计等,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经过治疗,刘老伯出院了,他的出院小结也被即时传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的全科医生将适时随访。“信息畅通,太方便了。”刘老伯笑呵呵地说。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联工程  挂号  网上挂号  电子病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