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规划一些思考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规划一些思考
  • 2010-07-05 10:4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医疗的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的医疗改革,首先考虑的就是信息化的变革。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为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疗行政部门和许多医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是,目前各医院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个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一家医院,各自为政的临床及管理信息系统,也会导致出现内部“信息孤岛”问题。因此,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医疗信息网络建设,从而指导各医院开展信息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如美国军队医院信息系统,覆盖了美军在全世界的166所医院和588家诊所,为910万现役军人、退休人员和家属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丹麦的红色系统(red system),管理76所医院和诊所,拥有1500台终端机,形成了一套功能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香港地区的医管局,通过统一的影像平台管理着40多家医院,确保患者在任何医院做的检查通过授权其他医院可实现共享。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应主要包含以下六方面内容。

l 地位和意义

从国际区域信息网络建设实际来看,网络建设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应把区域医疗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可见,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是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医疗信息化工程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医疗网络与其他网络建设相比有较大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其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医疗信息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是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总之,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除用文字明确表述外,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和建设过程。

2 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医疗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制定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时,必须首先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医疗发展的现状,又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如在规划过程中,应详细统计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院数、医技师数、医疗经费、普通医疗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网络建设情况等,客观评估医疗行政部门人员、医院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医疗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先进又可行,具有本区域特色,具体的可操作的总体需求目标。

3 分阶段目标体系

一般来说,医疗信息化应逐步实现区域医疗资源信息化、医疗决策管理信息化、医疗环境信息化,其建设周期比较长,少则五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因此,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制定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相比较,分阶段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应用国际行业标准与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支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运行与发展、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需求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产品。

(2)整合中国电信的技术和网络资源,建设涵盖医院——病人服务系统、医院间信息交互平台、医院——政务信息交互系统、医院——商务系统、远程医学系统应用的区域性数字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3)以资源共享、社会化专业服务的方式,吸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平台应用,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加快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进程,提升运营和服务质效。

(4)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协作人才培养、协同医疗服务,构建区域性健康维持网络和分级协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资源利用效率。

【责任编辑:job02 TEL:(010)68476606】

标签:区域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