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专家观察 >  与网络资深人士mouse一起侃PACS
与网络资深人士mouse一起侃PACS
  • 2010-06-29 21:29
  • 作者:寒冰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区域级PACS系统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级PACS同时也对PACS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是近几年国内PACS产品发展非常缓慢,到底能否应对形势下PACS市场的需求呢?本站记者与PACS资深人士mouse(网名)就此问题进行了交流。

看点1:国内市场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区域级PACS是新宠

国内PACS市场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其发展可以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1、从无到有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中国PACS市场的启蒙阶段,从功能上来见,主要是实现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将影像设备进行联网。

2、初步发展 进入这个阶段,医院开始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从2001年以后,中国的PACS市场已经初具规模。2003年8月28日,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牵头举办的第一届PACS && RIS国际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中国PACS系统建设进入各大医院的视线。相比于此前各医院上的主要是miniPACS,这一阶段,已经开始关注全院级PACS系统。

3、成熟期 2005年和2006年,PACS市场在国内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全国很多三甲医院开始全院级PACS系统建设。

4、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发布,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关注焦点,区域PACS系统作为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再次受到区域卫生医疗部门的关注,PACS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国内国外,大型小型的有PACS业务的厂商都开始绷紧神经,盯住区域PACS系统建设。与此同时,区域PACS系统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无论是从技术上来说,还是从厂商实力来时,区域级PACS系统都有更高的要求。

国内厂商是否已经具备这方面的实力呢?

看点2:国内PACS产品突破难 恶性竞争严重

尽管国内PACS市场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实际上产品并没有突破,产品研发进步不大。目前国内PACS厂家的研发力量更多用于后期的功能优化中,对于产品核心部分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足够集中的研发力量去进行修改。

这种脱胎换骨式的产品改革需要的技术力量是非常大的,而厂商需要生存,就不能不去关注市场,因此大家都在忙着跟医院合作,顾不上产品的革新了,反正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这种现状也就继续维持了。

PACS产品研发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也是影响产品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新项目刚刚上马,研发人员就走了一批,新来的人对这个项目理解度又不够,这个项目的效果就要大折扣了。

国内PACS市场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PACS市场上人才本来就少,一年7,8个亿的市场养不起更多人,而同时国内PACS公司目前已有七八百家,很多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放下要革新的产品,出去自己成立小公司,给医院做PACS系统收费不到大公司产品的1/10。但是这些产品很多用上1,2年就会维持不下去,而这时医院就不得不再重新寻求新的合作。这样一来,主流公司的PACS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压力就会更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势必也会进一步压缩。

看点3:国外PACS产品技术先进 不对中国医生胃口

相比之下,国外的PACS技术更加先进,但是国外的PA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占到绝对的优势。这是因为,首先,国外PACS与国内PACS价格相差近10倍,同时国际产品中很多高级功能,如:多模阅片模式,骨骼分析等在国内医院中基本没有用到。

毕竟国内医院和国外医院有很大不同,国内超声检查不到1分钟,而国外要半个小时,让医生的1分钟内做半个小时的检查似乎也不太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PACS系统的诸多高级功能都失去了用武之地,如何让诊断流程更加顺畅,更好的满足医生的需求,同时让患者就诊过程更加轻松简便,这些都不是国外PACS产品能够满足的。

小结:提升PACS技术核心 从容应对市场需求

假如在区域PACS系统中,有一家医院使用的PACS系统无法满足区域PACS系统的标准,这将会影响整个区域PACS系统的融合,这样的系统也将会遭到淘汰。要满足区域级PACS系统需求呢,国内厂家必须从根本上加大对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PACS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国内PACS系统需求,从容应对市场方向的转变。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PACS  产品升级  医学影像  存储  网络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