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信息化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信息化建设
  • 2010-02-01 18:00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梁八柱”构架,信息系统建设第一次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唯一的技术支撑。

新医改对信息化提出的任务、要求及挑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未来三年主要的五项工作重点和内容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人人拥有医疗保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城乡居民能够得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基本药物;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可及性有较大的增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使城乡居民能够免费或者低费用的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步得到恢复。在意见中,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构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的建立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重点以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医保、药品和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的标准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根据医改的要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是:“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这16个字,其精髓和目的就是信息共享。如何做到这16个字是我们,也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医疗卫生信息化必须完成三个转变

为了实现医改提出的要求,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完成三个转变。

第一是建设目的的转变。医改方案突出的核心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险,人人拥有医疗保险,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此,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把传统的注重卫生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转变到“以人为本,面向人民群众”的疾病和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

第二是建设方法的转变。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卫生领域内的绝大多数问题以现有的技术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我们要把传统的注重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建设,逐步转变到加强信息资源规划、流程改造、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上。

第三是建设重点的转变,要把传统的注重垂直或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转变为扁平化、区域化的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上。把平台建设作为区域内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核心内容来考虑。只有从这个层面上才能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互联互通。

不仅我们国家的战略思维是这样,最近奥巴马提出的美国医疗改革,其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实际上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思路。从美国医改在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战略目标、政策方针、法律规范、隐私保护、技术路线、以及推广策略等可以看出,全世界的信息化建设在卫生领域有共同的趋向性。

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挑战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面向医疗机构和科室的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应用阶段,主要以收费、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系统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到目前,主要面向业务领域的、纵向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疾病控制与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妇幼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医院管理系统以及临床信息系统等。为我国卫生改革、管理和服务,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持作用。目前,我们即将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按照医改要求,建立面向人群的、横向的信息系统。

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孤岛和烟囱等很多问题。实际上,孤岛和烟囱的形成是跟我们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本身一致的。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体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分割、相互独立的体系,即使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也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因此,如果只追求业务领域,按项目启动,这样建立起来的系统必然是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不同卫生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和烟囱。

实际上,要建立一个面向人民群众的疾病和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就要覆盖每个人从出生到临终关怀的整个生命过程,包含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疾病问题、健康问题、疾病干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等全部内容,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对医疗卫生各领域、各个环节的需求、内容、信息、流程、管理以及标准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理论上到方法上解决信息从哪里来?怎么来?信息储存在哪里?怎么储存?以及信息被谁利用和怎么用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即使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同样是其所面临的艰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规范层面、标准层面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包括:信息共享的实质,如何实现共享,事务联系的本质,国外解决方案,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等。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事务交换或者信息共享的本质,是两个相互联系事物所具有的公用数据元。也就是说如果A事件和B事件没有联系,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必要。而如果这两个事物或者多个事物要进行信息共享,共享的内容必然是相互重叠的核心部分,这个重叠的部分就构成AB两个事件的公用数据元。要实现信息交换,就是找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即公用数据元。信息共享的关键是标准和规范,我们把这些公用数据元做成标准,就成为数据元标准或元数据。如果每个业务信息系统使用的字典都符合公用数据元标准,就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信息交换技术,这是一个很广义的信息交换,主要是使用翻译器的方式。翻译是由于人们说不同的语言才需要的,如果人们都说同一种语言就不需要翻译了,数据元标准就是给大家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字典,让大家说同一种语言。我们考察和研究了加拿大,据Infoway公司介绍,加拿大有1000多万人口,近2000家医疗卫生机构,如果按点对点的方式,要投资2万亿美元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那么,中国有13亿人口,近100万所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单位,要实现点对点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需要多少万亿的美元呢?

基于医改要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

我们提出要“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统一健康档案的内容,以及使每一个内容的数据元标准化,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国试行。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电子病历的内涵、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做出清晰定义。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国征求意见,下个月可能就要正式公布,供全国试行。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标准数据字典,把医疗卫生领域相互联系的公用数据元都做成数据标准,以数据字典的法则定义数据元编码以及相应的内涵,这个网站即将建好。

“建好三级平台”就是建立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平台。地市级平台是面向居民的个案数据平台(包括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摘要等)、数据交换中心、区域卫生管理平台。省级平台是面向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包括个案索引和系统整合等,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决策和社会需求,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国家级平台是全国的综合卫生管理平台,主要服务于管理决策、政策制定、行业监管、健康评价、以及绩效考核。

“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地市一级平台是关键。目前,《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指南》已经公布试行,正在征求意见大家。最近,我们又组织几百名专家、厂商和和技术人员,在指南上又编制了详细的《区域信息平台业务解决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今年年底将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大概有一千多页。而省级和国家级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方案现在正在征求意见。这些平台方案把医疗卫生各个业务领域通过数据元、数据流程和系统交换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今后,各省、地、市要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中,按照高效统一、顶层设计的原则,把系统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工作做扎实。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满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