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科技前沿 > 电子病历 >  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
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
  • 2010-01-28 10:26
  • 作者:佚名
  • 来源:e医疗

推动电子病历应用存在着技术、资金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瓶颈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临床业务对电子病历需求的日益增长,相信瓶颈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技术和成本问题

1. 实现技术和成本

软件基础技术的完善程度尤其是XML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使得电子病历的软件技术还稍有欠缺,但总体来讲已经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EHR本身对于硬件运算能力的消耗也是一个巨大的开销,带来巨大的应用成本。美国研究人员预计,在未来10年内,如果要实现美国全国电子病历系统,总共需要投入2760亿美元甚至更多,这不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讲都将是一个很难下定决心的投入。

2. 应用技术和成本

对于电子病历的应用来讲,实施和使用培训是一个相对艰巨的工作,后期的主要成本也在于此。

电子病历是一个专业人士应用为主,牵涉问题广泛而深刻,既有专业技术问题也有法律政策问题,既有院内业务问题也有国计民生问题。因此在实施和培训上具有先天的难度。医疗行业的业务行为对于一般IT技术人员来讲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领域,很难为IT技术人员所理解,因此在实施和培训中必然面临交流障碍和隔阂。所以我国“专业参与技术驱动发展”的模式可能比国外“技术模拟专业需求驱动发展”的模式较易缩小这样的障碍,从而降低成本。

电子病历系统的维护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维护这样一个复杂的IT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厂商来讲面对众多客户的维护需求也是极为头痛的,也许最好的选择是出现一种维护运营的机构完成电子病历系统的维护运营。

政策法律问题

电子病历的发展必然需要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持,但我国显然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显著的差距,存在着严重的立法滞后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病历发展。以下是几个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1. 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理论上可以解决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问题,但是目前电子签名法的规定还仅仅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实施的细则,尤其是针对电子病历方面的细则。其他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规范电子病历的使用和认可,这都要求立法机构进行立法确认。

2. 医学信息的标准化

电子病历涉及到的标准不下几百种,那么如何选定、应用甚至制定这些标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已有标准的继承,对已有标准的适应性修订扩充,建立目前尚无的标准等工作。目前来看,参考国外已有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广泛讨论后得以确认和发展我们的电子病历标准体系是一个最佳的途径。

3. 电子病历安全和隐私

这也是需要法律规定和认可的一整套管理体系。美国已经发布了HIPAA法案来明确病历的安全和隐私性,并且不但实现了计算机应用建模而且实际应用到了对于业务的指导中,这对于我们来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机会。

市场认识和接受问题

电子病历是医疗IT产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电子病历化产品的基础。对于厂家来说,用户对于电子病历认识不断提高,不但有助于提供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而同时有利于为研发提供更高层次的需求推动力。

目前,经过6~7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病历市场趋于启动,很多大型医院和地区都开始考虑实施电子病历,其根本推动力在于以下方面。

1. 对于电子病历的认识

现在,大家逐步认识到电子病历不是简单的纸质病历电子化,绝不是电脑存储病历那么简单的概念。用户甚至电子病历相关从业人员对电子病历的认识也大多经历了从电子化(扫描件)、数字化(单纯文档模式)、数据化(格式化病历)、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库)这四个阶段。目前,大家广泛认识到真正的电子病历是一个高度复杂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医疗业务支持系统,能够极大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2. 业务需求的提升和变化

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更高要求导致在记载和应用病历的效率以及完成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IT支援医疗核心业务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对于具有知识库支持体系的电子病历的呼声越来越高。

医疗结构地变化,三级转诊制度地建立,医保核实体系地完善, 多学科合作医疗模式地普及,各种检查治疗数据源庞杂的现状都对便捷安全地整合交换患者医疗资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子病历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方案。

循证医学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使得临床医生对于临床数据采集和利用有了足够的重视,而电子病历这一技术手段正有能力全面完成循证医学对于临床和科研数据的需求。

医疗服务司法环境的变化,举证倒置等医疗法律条文的出台使得医患双方对于病历无比重视,病历作为医疗行为证据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医疗服务提供方希望在病历记载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质量,避免差错和遗漏,患者方希望病历的真实性和便捷性,于是电子病历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认知终归知识只是认知并非行动,但是认知决定行动,那么在这里体现的是认知带动投入。美国甚至在国情咨文中提到进行电子病历研究和推广,世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浪潮正对我国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事实上,我们仍然面对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过去20年间,医疗行业的投入和信息化的实现上落后于其他行业,在投入上以医院为主;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医疗信息化地实施将比其他行业更为困难,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这同时也决定了信息标准等问题依然很棘手;医疗和IT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医院未来的人才瓶颈;医疗和其他系统如社保等的互联互通涉及社会多维边际,是个系统工程,问题已经超出了医疗信息化本身,需要多方协调。

美国 《健康杂志》 网络版的一篇文章算了这样一笔账,它预计如果在美国卫生网络系统利用信息处理技术电子病历、搭建电子邮件式的网络运营模式,在10年后,每年能够节约成本780亿美元。但是事实上,为建立这样一个卫生网络系统,电脑、软件和网络设备是必备的设施,这部分的成本开支很庞大。研究人员预计,在未来10年内,总共需要投入2760亿美元。而在系统全面建立之前,每年只能节约240亿美元。因此,在做这样的投入时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不能仅仅看到它的短期回报或者物质回报,还要看到它所带来的长期回报和非物质回报,例如这样的投入对相关行业甚至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对于健康保健体系变革的促进力等等。

总之,“多快好省”的观念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不应当作为评价电子病历建设的指标而应当作为评价电子病历应用的指标。

【责任编辑:钢铁小喷侠 TEL:(010)68476606】

标签:电子病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