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数字化医院建设初探
数字化医院建设初探
  • 2010-01-21 14:56
  • 作者:张雄 朱建民 蔡永葆 高靖
  • 来源:徐汇医学

[摘要] 本文通过数字化医院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系统的配置、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说明了该系统的建立促进了医院临床、医技与行政管理业务的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医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基于该目标构建的集成化HIS、LIS及PACS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医院的基础框架,也为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中心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医疗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级各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方兴未艾。我院作为一家中等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依托集成化的数字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医院的基础框架,并在实现HIS、LIS应用的基础上集成了全院性的医学图像存储传输,同时正努力朝着无纸化、无片化、无线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1.系统设计
1.1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数字化医院需要一个强大的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支撑,其业务功能应涵盖医院业务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信息内容不仅包含结构化的数据文字信息,还包含自由文本、图形图像信息等。数字化医院的实现不完全是医院业务与管理流程的计算机逻辑演绎,其实践目标是要实现医疗信息的集成一体化,形成数据安全严格控制、数据信息流畅调用、业务运作智能预警的网络化医疗信息系统。其社会目标是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就诊人员提供一个高效、简便、透明的人性化、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其价值目标是为了有效地优化医院的医疗、人力、管理资源,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在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1.2.需求分析
1.2.1.系统需求:

医院为病人健康提供诊疗服务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严肃性,而医院医疗与管理的庞杂性又注定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必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融合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PACS)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是实现数字化医院比较可行的一种模型(见图1)。围绕这一模式,整个数字化医院的基础设施架构和应用设计可以逐一展开,并可将这三大部分系统有机地进行整合,统一体现到电子病历的建设之中。
1.2.2.网络及硬件系统架构;

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既有普通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的设计需求,同时负担着TB数量级的医疗业务信息与图像数据。因此,在网络及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符合如下设计要求:
(1)根据近、中期和远期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设计网络架构;
(2)根据未来3~5年的应用需求制定网络与存储设备的性能与容量要求;
(3)针对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业务要求,设计高可靠性网络系统;
(4)采用世界主流、成熟且较为经济的IT技术,符合业界公认的信息传输标准;
(5)具备开方性和可移植性,适应不同的软硬件平台;
(6)具有易学易用、友善的人机界面;
(7)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以根据医院的业务需要进行弹性扩充;
(8)在满足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网络的复杂度;
(9)加强安全性管理和病毒防治。
1.2.3.应用与软件系统;

数字化医院的应用系统建设必须以围绕电子病历建设为主线,实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完整构建”的建设原则。并根据医院的自身条件逐步展开HIS、LIS及PACS系统的项目建设。
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PACS)建设是成功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关键,它是未来医院无胶片化的发展方向。系统牵涉到众多高端医疗设备的网络接入,数据标准最为复杂。PACS系统的这一技术密集特点决定了其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系统需求调研时必须对尚处于服役期的非标准DICOM3接口的设备予以充分考虑。另外,PACS系统的数据存储量和传输量也都比电子病历大很多倍,而且还存在数据的无损压缩、存储、显示等应用需求。因此,在前期网络硬件框架的建设中,必须对整个院内主干网络与系统架构予以全面统筹考虑,既要经济、又要适用,一步到位或捉肘见襟的结构规划多不足取[1]。

医院管理系统(HIS)要解决和实现的是将原来不同阶段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转换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采集、查询、统计、分析的资源管理系统,它是基于电子病历和PACS上层的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的构建必须以涵盖医院的业务管理来展开,如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就诊管理、住院管理、医疗管理等,在满足医院日常业务自动化管理的同时,最终要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分析。
检验管理系统(LIS)要以支持实验室日常工作,为病人提供报告服务为基本目标,最终通过管理系统与电子病历接口,使检验数据融合到电子病历中去,它的建设必须以电子病历数据结构为标准进行接口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数字化医院还要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有良好的接口,以及与社区居民管理有一体化的扩展接口,使医院向社区延伸,变医院被动侯诊的服务模式为主动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模式。
2.系统实现
2.1.网络及硬件系统实现:

经过综合比较,我们依托主流的WINDOWS企业级服务器集群及千兆主干网络平台,构建了院区内以SQL2000及SYBASE等数据库平台为基础的业务管理数据库。鉴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医院在中心存储上采用了易于扩充的存储区域网络技术(SAN),构筑了 TB级的存储服务平台,这为历年来病历资料的在线查询与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为将来在医疗业务发展时,对所构建的大型数据库进行多角度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了资料积累(见图2)。            
2. 2.软件应用系统实现:

基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医院的现状,我们围绕以下业务环节建立了相关的业务子系统(见图3),实现了数字化医院的基本框架:
2.2.1.门诊诊疗管理

门诊诊疗管理的核心系统是门诊医生工作站,其主要任务是处理诊断、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置等信息。门诊医生开具的检验、检查申请单通过网络传送到相应的医技工作站,处方则传送到门诊药房。门诊医生支持药品电子词典与各种规则的受限适用提醒功能。医生可在系统桌面查阅由医技科室即时签发的各项数据或影像图文报告。门诊医生站的全面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门诊医生的诊断工作效率,减少了病人的就诊环节,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基于此基础所创导的门诊“一门式” 服务方式也得到了信息化管理工具支撑。
2.2.2.住院诊疗管理

住院诊疗管理围绕病人的各个住院治疗环节,以医嘱管理、病历管理为主业务,结合手术麻醉等其他医疗管理业务,主要完成对住院病人各种治疗处置的工作管理,具体包括:新病人的收治处理,出院病人的结帐处理、住院医嘱的申请执行、住院病历的书写处理等。住院诊疗管理实现了电子病历的基本应用,以住院过程中的首末管理为主线,实现了病历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电子病历系统不单单是住院事务的简单录入整理,而是利用结构化的自由模板技术对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机的采集、处理、存储,并提供共享与综合分析,从而为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提供快速有效甚至智能的服务。
2.2.3.检验信息管理

检验信息管理是以实现标本及实验室报告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为目标,是集申请、采样、核收、计费、检验、审核、发布、质控、查询等工作为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检验信息管理完全基于二维条形码识别技术,整个业务全部实行无纸化电子申请,自动化运作程度高,人为干预少,实现了检验业务管理的统一化、网络化、标准化进程。系统可跟踪相关申请在各个流程的工作状态,并可以此适时协调样本在各部门间的运作,从而提高了临床检验的速度与效率。
2.2.4.影像报告信息管理

影像报告信息管理的业务核心是建立一个涵盖放射、超声、内镜、核医学等医疗影像检查设备的PACS/RIS网络,它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医院数字化管理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PACS/RIS网络将影像与报告浏览扩展到全院,并与医生工作站等系统融合。我院的PACS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以较低配置的主机系统作为放射科前置专用服务器,保准其日常应用的独立访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同步技术实时将业务数据发布到数据中心的PACS网络主存储设备上,这样,既保准了医院影像数据的极大部分冗余,同时又实现了影像的多路由访问模式,从而大大提高网络传输效能。
2.2.5.药源流动管理

药源流动管理的业务覆盖了医院的药品出入库管理、门诊后台摆药、窗口发药、住院排药、调拨管理、结存管理及药品字典管理等常规业务。我院的药品业务管理系统重点围绕无纸化处方业务的开展对药房药源流动业务进行了流程优化,做到病人未到药已备、病人一到药已齐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病人排队取药的等待时间。
2.2.6.物资器械管理

物资器械管理作为医院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担着医院数亿元业务资产及日常医疗用品的管理职能。籍此我们可以根据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设备及物资,提高后勤物资供应的服务效率。
2.2.7.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核算管理的相关子系统承载作医院业务资金流的全程管理,可随时反映医院财务运作情况,透视医院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控制消耗性支出,并由此进一步做好人力、设备、管理资源的弹性压缩与控制,做到合理配备。医院导入成本核算与控制概念,通过合理的成本摊派,使全院职工的主人翁观念有所提高,大大减少了浪费与不必要的资源支出。
2.2.8.行政管理与信息发布

行政管理与信息发布是一个综合的信息查询平台,通过对以往、近期或当日的医院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并以图形化分析工具为导向,可对医院的近期或远期业务作出适度的预测或估算。行政领导可借此进行调控,保证医院整体业务健康、稳定运作。
3.结果与讨论
3.1. 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的效益。
数字化医院建设需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其发挥的综合效益概括有以下几点:
3.1.1.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主体的应用实现了挂号、收费、就诊、预约等门诊“一门式”服务流程,彻底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模式的错、乱、挤等常见现象。
3.1.2.信息系统的实时统计分析能力,为医院经营与核算管理、库存消耗管理、医保业务控制提供了具体有说服力的量化统计数据,医院业务运作节奏随时可以加以管理调控,医院领导可实时掌控医院的运作脉搏。
3.1.3.无纸化、无片化的业务应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院的医疗成本,电子病历库与片库的实现将极大地减少房屋占用与档案人工管理成本。
3.1.4.集成化开放的医疗信息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资源平台,通过各类医疗信息的跨度比较,能积极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和治疗的有效率。
3.2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1.资金短缺是阻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突出问题,数字化医院建设必须在持续的资金投入下才能得到阶梯式发展,而且保持其良好运作所必须的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
3.2.2.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各级各类医院中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制约着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大、小医院间,中心城市、内地城市间在信息系统的投入、应用程度及认可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3.2.3.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中国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也是制约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广应用的瓶颈。
3.2.4.医院信息发展的有关法律性文件不够完善,阻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
3.2.5.医院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普遍缺乏使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推动力。
3.3数字化医院建设展望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准已由十年前单一的以收费为主的HIS系统发展到目前以围绕医疗业务管理为主的集成化应用系统,这对提高医院医疗业务的管理水平,规范医疗业务流程起到了积极的前导作用。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未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但是成功也好,探索也好,都为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为数字化医院的摸索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随着WTO的加入,国内与国外在医疗诊断仪器上的差距日渐 缩小,其竞争力差距重点体现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上,数字化医院建设在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必将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管理与国际标准的整体接轨,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新技术与IT技术的协同发展。因此,数字化医院建设将作为医院现代化建设载体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钢铁小喷侠 TEL:(010)68476606】

标签:数字化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