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医疗反腐风暴中,SPD火了
医疗反腐风暴中,SPD火了
  • 2023-08-17 14:01
  • 作者:李傲
  • 来源:健识局

近期,反腐风暴越刮越猛,风声鹤唳之中,SPD概念股却逆势爆发,赚足了眼球。

SPD,是供应(Supply)、加工(Processing)、配送(Distribution)的缩写,指的是一种全院医用物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帮助医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这一模式下,医院内部医用耗材的采、供、用以及结算全部交由一个“外部管家”,也就是SPD服务提供方来完成,“让物流的归物流,临床的归临床”。

SPD并不算新概念,2013年首批SPD项目即在国内启动,2020年以后逐渐铺开,但目前渗透率并不高。

近期反腐浪潮兴起后,不少人又开始炒作“医药分开”、“医耗分开”。这一逻辑驱动下,最近一个星期,SPD板块逆势爆发。塞力医疗、国科恒泰、重药控股持续升温,其中龙头企业塞力医疗更是一连收获四个涨停板。

SPD,似乎是解决医疗腐败的路径之一。

减轻运营负担的诉求

国内首批SPD项目是在2013年底左右启动的,最初以药品为主,由上药、国药大型商业公司承接。

当时正值药品“零加成”、“两票制”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之际,业界传言:药品将从利润项变成成本项,医院要想获益,就要把这部分的成本转嫁到外部,由上游供应商承担。

但药品SPD项目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2018年,耗材也开始实行零加成、两票制后,耗材的SPD项目才大举铺开。

究其根本,是耗材的管理难度远超药品。

三甲医院一般配备不超过1500个品规的药品,而且主要集中在门诊药房。但一家三甲医院所用的耗材却可能有上万种,使用的部门非常多,包括门急诊、手术室、各病房。耗材还分一类、二类、三类,不同类耗材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医院不得不抽出精力来管理这上万种耗材。

而引入SPD项目后,医院内管理耗材所需的场地、人力、运营、资金占用等成本都可转移至SPD服务商,达到效率最大化。

尤其是在高值耗材集采常态化、IVD试剂集采全面铺开后,这一诉求变得更为突出。

集采挤出高值耗材水分后,不少供应商砍掉了部分配送、跟台服务的成本,给医护人员增加了不少负担。而这部分服务也可以转由SPD企业来承接。

有统计显示,应用SPD模式后,相关医院科室单位的耗材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变为平均2天,用于清理、库存盘点、整理收纳的时间明显变少,实现“让物流的归物流,临床的归临床”。

医药反腐推动SPD预期

真正严格贯彻耗材零加成、两票制的医院,基本都会认同SPD模式。

但实际上,我国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仅约为5%。大部分医院对于SPD持观望态度,背后的原因是医院内部利益关系没得到解决。

耗材的回扣空间远高于药品,大部分耗材没有可参照的价格体系,定价十分随意。冠脉支架从万元时代降到集采后的百元时代,个中水分可见一斑。

本轮反腐风暴越刮越猛,大批院长、主任接连落马,业内重启对SPD的关注。

SPD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采、供、用、结算全流程数字留痕。这会让很多原本藏在暗处的腐败无所遁形。

比如,原本各科室的管理相对封闭,即使使用量上有水分,也不易被发现。但SPD上马后,院长只要通过SPD供应商对比一下同行数据就很容易看出问题。

除了内部监督,SPD模式也让外部监管成为可能。去年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联合安徽中技国一医疗科技首创的“SPD智廉监管应用项目”,即是在SPD系统基础上,实现数据监管应用平台。无论供应商数据和费用,还是科室耗材使用,所有的流程都能实时通过系统来监控和管理。

项目启动会上,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饶如锋将这一项目称作“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公权力监管的新探索”。

其实,不少地区已将SPD纳入三级医院评审,如安徽省卫健委2021年发布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安徽省实施细则》,将“使用SPD对医用耗材实行全流程规范管理”认定为最高级A级标准。部分地区在推动SPD加速进院,如贵州省卫健委发布《贵州省智慧医院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供应链管理(SPD)等技术推进医院集约化运营服务。

行业逻辑成立,又有政策加持,业内人士预计,SPD模式将成为未来医院供应链管理的主流方式。探针资本发布的数据显示,SPD服务市场将达352.2亿/年。

看好SPD行业前景,医械流通领域多家巨头如上海医药、国药控股、重药控股都在加速布局SPD模式,除此以外,IVD企业塞力医疗、及近期上市的国科恒泰等也在着重SPD赛道。目前塞力医疗业务营收最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周四 TEL:(010)68476606】

标签:SPD  反腐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