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平安医保科技近乎关停,蓝血独角兽为何陨落?
平安医保科技近乎关停,蓝血独角兽为何陨落?
  • 2022-05-07 14:30
  • 作者:庞贝贝
  • 来源:医疗人物

近日,《医疗人物》独家获悉,平安医保科技已接近关停。绝大部分员工拿“N+1”赔偿离开,少数员工集团内部转岗,原CEO高菁、CTO杨伟栋等多位高管加入了联仁健康。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只保留了少部分的运维人员。

据知情人士透露,关于平安医保科技之前已中标的项目,公司方面正在和各地医保局洽谈,会以违约赔偿、项目转包、或保留少量人员履约等方式逐渐退出。公司官网新闻动态自2021年11月起便再无更新。

从2016年自平安养老险医保事业部孵化,到2018年拿下软银、IDG等11.5亿美金融资震惊业内,再到如今的全面退出市场,平安医保科技用6年时间、10来亿美金、超2000位员工的努力和代价证实了一件事:

医保大数据,出不了医保局机房。而只要政策不开放医保大数据的使用权,所有参与其中的公司都不具备商业模式。

某种程度上,平安医保科技的倒下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医疗人物》获悉,泰康、卫宁健康等医保经办领域市场份额靠前的玩家,都在不同程度的缩减这块业务的投入,大家都遭遇了和平安医保科技一样的难题:巨额亏损,无法盈利。

关于平安医保科技这只曾经估值达88亿美金蓝血独角兽的故事,得从几年前说起。

01

沉睡的金矿

2018年,在国新健康任职产品经理的罗小宇(化名)收到了一份offer,是平安医保科技给的,相较当时薪资直接Double。HR告诉他,如果他能把国新健康的团队再带进来的话,给的薪资是

Triple.

国新健康原本叫海虹控股。2018年,国资委控股并将其改名为国新健康时,它在当时已是国内医保经办市占率第一的公司。

医保经办这件事,大众可能少有人知,因为它一直站在聚光灯外。

在实现全民医保的中国,其实一直有一只服务13亿参保人,管理2万亿医保基金的队伍——医保经办。他们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负责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签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合同,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负责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结算和支付;负责编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决算等。

(平安医保科技展示的产品页面)

各地医保局以外包服务的形式雇了这只队伍,在医保局签署的合同上,他们是

乙方。

2017年,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技术兴起,再加上一系列三令五申的医疗信息化政策的颁布,医保经办进入了一些大佬的视线。

泰康集团陈东升、平安集团马明哲、软银集团孙正义……

都是些think big,thinklong的人。

当然,这些大佬考虑得更长远,他们看中的是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潜力,而医保经办不过是其中的一环。

对于平安集团来说,在内部孵化分拆平安医保科技之前,平安集团在市场上已运作起知名度更高的平安好医生。

两者背后最大的下注方,都是软银愿景基金。2017年12月,软银B轮投资平安好医生4亿美金,2018年2月,软银领投平安医保科技A轮11.5亿美金。

在当时,平安好医生是一个颠覆医疗的故事,而平安医保科技是一个更具商业想象力的故事。

医保大数据,一度被誉为一座“沉睡的金矿”。

试想,如果能拿到医保数据的使用权,拿到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就诊、治疗和医疗费用信息,那不仅能颠覆市面上所有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不仅能服务药企的临床试验和科研,甚至还有可能直接面向患者,给患者提供健康管理。这一切如果实现了,那得是多少的市值?

当时,平安医保科技首席医疗官郑毅曾对媒体展望,

“平安医保科技的商业模式首先是2G,破解医保基金控费难题;继而是2B,帮助医院、药企、药店、商保公司提质增效,具体到商保业务,主要帮助中小险企节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做大客户增量;2C是为参保人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养老金领取、异地就医结算等,这些服务最终将集中到手机服务终端上。”

 医保经办就是这一切的起点。

“只要把这块市场先圈住,未来肯定能挣大钱。”

很多人这样想过,平安医保科技融资11.5亿美金时,也这样想过。

在平安医保科技融资的当年,还发生了一个重大利好。2018年5月,国家医保局组建成立,成为强势买方。

在以前的体制里,医保资金的监管分散在四个部门的手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医保由人社部管理,新农合由卫计委管理,医疗救助由民政部管理,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在发改委。

随着甲方的强势,“医保经办”,也会成为更强烈的刚需。

02

“有钱就接着做,没钱就完蛋”

“蓝血独角兽”的标签震惊了圈外人,而圈内人提起更多的是平安医保科技发动的“百城大战”。

2018年,弹药充足的平安医保科技,发动了百城大战,要快速拿下中国100座城市的医保控费系统。

刚开始,平安医保科技确实快速拿下了20多个城市的医保控费系统。对于医保局来说,最初招标的是智能审核系统,但后来随着需求的变化,增加了DRGs和DIP等需求,医保局的总包通常会分为多个模块,多个厂商参与,单个公司只能拿到其中的1-2个包。

比如,以平安医保科技高调宣传的中标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项目为例,其只是中标该项目的第七包,包含“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和“运行监测子系统”。

据业内人士估计,如果按照行业后期中标单个项目也算的话,那平安医保科技七七八八加起来,确实能有100来个城市。

但快速拓城的代价非常明显,除了高薪挖人外,还意味着不计成本的投入。

在医保经办领域,单个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价差普遍在数倍到几十倍。国新健康披露过其在“数字医保”(通俗称谓为医保经办)上的数据,这部分业务的毛利为-92.45%,而且国新健康还是医保经办业务成本管控得最好的玩家。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透露,他曾服务过浙江金华市医保局的项目,服务了三年,除了3-4个人长期驻场外,后端还有10多个远程支持的同事。三年服务下来,内部评估项目成本为800万元。

该项目最终收入:30万元。

当地领导说:“我们想了点办法,给你们弄了点信息费,30个W,不要嫌少。”

在行业里,单个项目的收入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不到,最高不过百万,最低则只有几万元。

项目拿下后,因为各地个性化的需求,项目只能做定制化的开发,无法SaaS化。前期开发,加上后期的运维,需要10-20个人长期盯在这个项目上。

据曾供职于泰康的人士透露,泰康入局后,

“第一年拿下了10来个城市,就干了4个亿进去,还在内部严控成本的情况下。”

对于发动百城大战的平安医保科技来说,代价只会比国新健康和泰康更大。

而更不堪重负的是,玩家们守望的“沉睡的金矿”,仍然还睡在医保局的机房里。

在商业公司和医保局签署的协议里,都会有医保数据不出机房的约束。罗小宇说,但实际上你作为经办,这些数据你肯定是可以触达的。

“你自己鼓捣鼓捣,玩一玩没关系,但你要是拿去商用,你就违法了,政府会搞死你。”

在医保经办领域,项目周期年限有1年的,也有3年、5年的。2018年的时候,大家认为医保数据的春天来了,玩家们怀着期待,跑步入局,像是19世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但当大家跑完了一个赛道的周期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个故事。除了国资委控股的“国新健康”不用考虑商业模式,其它的玩家都在纷纷收缩,行业也看不到出路。

罗小宇说,“有钱的就接着做,没钱就完蛋。”

平安医保科技的倒下,会如同当初它入场时那样震惊行业。但这次,是唤醒整个行业。

一位行业人士指出,它会让市场更加理性,让很多公司能理性的权衡投入产出比与商业模式,政府也会更加理性,加大在医保经办上的投入,让商业公司能实现“保本微利”。

“否则这个行业是做不下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Rainbow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保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