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新基建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这些新机遇!
新基建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这些新机遇!
  • 2020-06-10 10:08
  • 作者:张铁山
  • 来源: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新基建”诠释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随着新兴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新基建”成为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医疗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医疗健康领域的民生服务,“新基建”为医院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医院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快速发展  医院信息化架构面临重构挑战

移动通信技术和个人移动终端产品的快速普及,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个人用户级软件产品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了医院信息化领域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医院信息化产品主要满足和实现医院机构内部运行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很少考虑患者端用户级的信息化需求实现,虽然近年来以线上支付为主的患者移动端应用快速普及,但医院内部的信息化产品架构仍没有本质的变化,很难适应用户级应用的深度集成。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适应移动互联网应用,医院内部护理执行的“移动化”,HIS(医院信息系统)“云化”部署,都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解决,必须要实现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架构真正“服务化”、“互联网化”、“数据资源云化”重构。

以一家日门诊量1万人次左右,年住院患者10万人左右的大型医院为例,传统的信息产品实际使用用户仅为医院内部员工,日最高并发量仅千余人次,数据交互虽然复杂,仍以部门级交互为主。

如果患者服务、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全部都移动化,并且产生深度的流程和数据的交互与集成,比如双向预约服务,实时流程查询、数据结果访问,这个数据交互的复杂程度将是现有系统交互量级的指数级增长,是约300万人次门诊病人,10万人次住院病人,与3000-4000医护人员的数据交互,流程集成,其应用场景是现有软件产品和信息集成的架构无法满足的。

工业物联网技术广泛落地医疗机构  数据增长与系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万物互联”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的应用目标,也是信息化社会的梦想。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依托融合的通信技术和应用软件进行数据汇总、整理,让万物互联已经不是梦想。

在医院内部,相比于人工录入数据,检验设备全部联机协同,检查设备全部联网共享,生命支持和监护类设备均可实时将数据输入医疗信息系统,让医生护士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

这些工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医院广泛存在并继续深入和扩展应用,从传统的满足临床应用,扩展到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到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数据量快速增加,接入设备和接入数据快速增长。同时,新建医院已经广泛增加建筑智能化设计和实施,将物理空间环境感知,机电设备运行监控、水电气暖能源使用全部纳入物联网系统。

这些物联网自动采集的医疗健康及管理运维数据的总量,是过去靠人工录入的医疗应用系统产生数据量的几百倍、几千倍的量级,因此,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和发展模式已经面临切实的挑战。

同时,这种新的物联网链接技术仍处在探索应用阶段,虽然传感器、网络、应用软件自身都相对成熟,但仍存在如下挑战:

· 接入设备、集成应用的标准规范还不成熟;

· 数据来源增加;

· 信息安全管控入口增多;

· 工业控制产品和软件未建立成熟的评价和评估机制;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 医疗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

5G安全专网,云化的基础设施  为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信息互联互通是医疗信息化的内在需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业务系统的整体效率。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应用软件层面的数据标准化,在跨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需求方面,更加需要安全的通道和可靠的基础设施。

随着互联网医院的业务需求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应用广泛普及,工业物联网接入更加深入,为“共享”而奋斗的“信息化”,必须更加依赖基础设施的“安全化”。

从这个角度看,5G的最大价值是“专”,就像我们的高铁“客运专线”。例如:依托5G医院可以开展跨院区的远程超声指导和质控,但目前也仅限于医院之间短时的操作过程。如果医院要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做长期的健康监测和干预,5G专网和民用5G网络能否形成合力呢?

建立5G的行业专网部署和基于个人用户通信端可信机制,是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期待,突破了这个“瓶颈”,医疗机构间信息数据就可以“安全畅行”,“可控使用”,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职能也更容易发挥效用。

也正是基于此,云化的基础设施资源才如电子商务的“仓储”一样可以发挥作用。5G之于医疗机构就像高铁客运专线对于电子商务的物流基础设施,云化数据中心对于医疗机构就像电子商务之超级仓库。在通信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期待,也为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带来颠覆性重构。

大数据真正可期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将日益丰富

因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工业物联网的扩展,医疗健康数据之大才真正可期,这个量级不是传统医院内部电子病历数据可以比拟的,而是真正的形成了“电子健康数据”,从医疗机构的“EMR(电子病历)”走向个人“EHR(电子健康记录)”。

正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社会广泛应用的“健康码”一样,这个健康码的逐渐深入,数据更多集成,流程更加丰富后,所产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医疗服务等数据将汇入其中,为医疗健康大数据、精准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等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基础,为接下来临床科研和精准诊断带来更多数据支撑。

有了更全面、更真实、更实时,更集成的数据,智慧化的医疗应用将更加丰富,从公共卫生,医疗照护、养老服务、健康生活等方面将会根据日常健康数据给予我们更多的反馈。

智能化应用日益丰富既促进我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提升我们的健康消费品质,促进消费升级,并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的服务转型。医院将通过安全的通信通道、实现广泛的慢病患者日常健康数据共享,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实时和智能的健康服务干预。

写在最后:

新基建将加速重构医疗照护和患者服务流程

医院是社会中的一个组织。从医学发展史看,之所以有医院,是工业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与医疗照护服务的结合的产物。工业社会以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医生都是个体行医,家庭服务。之所以发展到有固定的场所--医院,是因为需要洁净的外科手术场所,需要重症病人监护空间,需要传染病隔离治理空间,需要大型生命支持设备的集中使用,这些都是工业化在医疗照护中的生动体现。

信息化社会与医疗照护和患者服务流程的新融合,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必将迎来新的重构。

历史趋势和人类发展趋势,我们只能去认识和适应,并引导其健康发展和适度应用。历史趋势和科技发展趋势有“机”也有“危”,危机共存,相互转化。医疗信息化建设者需要认真学习和适应新基建,尤其是信息化领域的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和变革,规划好,适应好新时代医院信息化的任务。

作者简介

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张铁山

医学信息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毕业,医学博士。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曾任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基建处处长、运营信息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中国科协青年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医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通信协会智慧医院专委会专家委员等。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10年,完成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和集成平台建设,建立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和运行机制,在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以及互联网+医疗、医学信息学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程泱溥 TEL:(010)68476606】

标签:新基建  新机遇  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