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公立医院改革书写民生答卷
公立医院改革书写民生答卷
  • 2019-12-05 10:04
  • 作者:佚名
  • 来源:湖北日报

公立医院,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是医改成败关键。武汉市医改10年,激活公立医院活力,书写出一份高分的民生答卷。

六种模式激活医院

武汉是传统工业城市,铁路、航运等国企在汉布局集中,企业医院数量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很多国有企业医院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武汉率先在全国开展国有企业医院改制。一冶医院按股份制改制成普仁医院,武昌车辆厂职工医院按股份制改造成武汉紫荆医院,东风汽车公司神龙医院资产整体有偿转让给协和医院……

数年间,各改制医院基本建立起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普仁医院从一家只有500张床位,只服务一冶职工及家属的企业医院,发展成为128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拥有省市级重点专科13个,一跃成为改制的“全国样本”。

10年间,武汉市大胆探索整体移交、资产整体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激活了原有的20余家国有企业医院,曾被国家评价改革“起步早、步子稳、模式多、效果好”。

与此同时,按不同医院属性、特色,相继重组而成武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等。2012年以来,武汉市中心医院托管了新洲区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全面托管江夏、蔡甸、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等。华润集团与武钢集团以合资合作成立华润武钢医院,对原武钢总医院、武钢二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

六种资源整合模式带来分子重组裂变般的效果。武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一跃成为全国性的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曾冷清的区级医院现在门庭若市,远城区居民家门口即可看上大专家。由于资源整合效应明显,武汉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改革的活力持续显现。

次均门诊费用下降

有改革,就有阵痛和考验。医改不仅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还要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院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随着武汉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一场改革两年间在部属医院、国有企业医院、军队医院在内的139家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启动。

武汉市做起加减法:取消各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下降15%;启动补偿机制改革,2016年来,市财政拨付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助资金2.38亿元。2017年,对市、区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造成政策性亏损的平均补偿比例达到91.96%,基本弥补了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确保了改革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调整了2623项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检查、化验类项目价格,调增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调增部分纳入医保支付。

改革不是简单“加减法”,优化机制才能实现医院发展。武汉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章程制定试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试点,在13家市属医疗机构创新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建立科学的绩效分配办法。

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下,公立医院近10年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幅逐步下降。2019年1月至7月,武汉市属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远低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水平。

就医需求放首位

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便民惠民。围绕人民群众呼声大的问题,武汉市走上改善医疗服务创新之路。

武汉各级各类医院门诊总量达7808万人次,等候时间长曾备受抱怨。2015年底,武汉市在全省率先启用分时预约就诊,预约看病最短可精确到15分钟。目前,共有18家医院可分时预约。

为满足老年、行动不便患者的护理需求,武汉市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试点,手机下单,护士上门。

针对季节变换、疾病发病情况,武汉市动态调整门急诊医务人员、药房人员,缩短患者取药排队时间。针对冬春流感高发儿童患者数量增加,延长儿科门诊接诊时间,增加住院床位。

门诊“一站式”服务、智慧型医院、志愿服务……一项项改革温暖人心,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程泱溥 TEL:(010)68476606】

标签:公立医院  改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