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科技兴医 | 中日医院风采
科技兴医 | 中日医院风采
  • 2019-07-16 10:41
  • 作者:佚名
  • 来源: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医院简介】

中日医院肇建于1984年,是国家卫健委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承担中央保健任务,国家应急救援队任务,同时是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

作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化应用实践与培训中心”,医院建立了医疗设备智慧管理平台、医疗耗材SPD一体化配送管理平台和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三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医疗装备备的精细化管理。

【科技兴医关键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呼吸机共享调配研究

抢救时紧急调配呼吸机,是困扰各医院的难题。有的医院为每个有需求的科室配置呼吸机,或成立4—10人的调配A中心,前者造成设备配置浪费,后者增加人力成本,对全国大多数医院并不可行。

中日医院在打通了HIS、LIS、PACS等与设备相关的9个信息系统,加装数据采集器建立医疗设备智慧管理平台,开展16个设备管理信息化项目。其中,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共享思维,开展呼吸机共享调配,医护人员通过APP查询共享呼吸机使用状态、位置,自助方式借用及归还。满足了抢救时呼吸机的应急调配需求,解决了医院呼吸机总体数量过剩但局部紧缺问题,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对提高现有呼吸机使用率,优化配置设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较好的推广普及意义。

医院共有创呼吸机149台,分布于ICU、急诊等15个科室。2018年44个科室借用了呼吸机,使用6万小时,占呼吸机总使用时长的十分之一。呼吸机借用难,成为困扰临床和医院管理部门的难题。

实施共享调配后,有效解决了这些科室呼吸机需求。

通过呼吸机质量、临床应用、院感管控、绩效激励等六套保障方案,保证共享呼吸机临床应用的安全。

两年来,节约呼吸机购置经费700余万元。

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卫生技术评估项目七个试点项目之一,专家评价为“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

【科技兴医实践录】

建设背景;

1、立项背景及对改善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医院医疗设备逐渐由原来的收入中心向成本中心转变,因此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问题。

中日友好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当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建立了医疗设备智慧管理平台,将医院与医疗设备使用相关的9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联通,进行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医疗设备的智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展示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及实时参数信息(如图1),目前平台每天能够采集的信息近300万组6000余万条。

图1.中日医院智慧管理平台

医院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将平台获取的数据应用到医疗设备管理的五个阶段:资产管理、效率效益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临床应用研究和创新驱动研究中,开展了包括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在内的16项设备信息化监管项目,医疗设备分类及编码、医疗设备盘点、20万元以上设备效率监管,超声与探头配置研究、腔镜使用监管与成本核算、设备预算三年滚动库、呼吸机规范应用实践、设备临床应用评价与培训、设备维护与维修评价、消化内镜规范管理研究、核磁动态精准预约研究、呼吸机共享调配研究、呼吸机报警及RRT研究、呼吸机运行可靠性研究、远程ICU研究、医疗器械卫生技术评估(HTA)。

项目的开展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减少了维修维护费用,其中大型设备监管增加收入600万元,B超调配5台套减少支出1016万元,呼吸机共享调配减少支出700万元,设备购置维保延长减少支出300万元,设备打包购置维保减少支出600万元,内镜测漏实时监管:减少维修费38万元,直接增收51万元。2018年基于智慧管理平台的信息化监管项目为医院节省的设备配置及相关费用为3355万元。

2、策划该案例希望解决的问题和预计达到的目的

呼吸机作为急救类设备在紧急情况下的院内调配是困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痛点问题。我院现有有创呼吸机149台,分布于急诊、ICU、手术室、呼吸科等15个临床单元中,2018年医院有59个临床单元使用了呼吸机,总使用时长为61.69万小时,44个未拥有呼吸机的临床单元借用了呼吸机,借用总时长为6.26万小时,这些科室设备使用时间较短。拥有呼吸机最多的ICU科每天呼吸机的最大使用台数不足设备总台数的50%。

在医院设备数量足够使用的情况下,如何不增加人力投入的情况下解决紧急情况医院医疗设备调配问题,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基于物联网的呼吸机共享调配模式为院内医疗设备的使用调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模式中医护人员通过手机APP自助完成对共享设备的查询、借用与归还,使用过程中通过APP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管。该模式的实施满足了临床紧急抢救时医疗设备调配使用的需求,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建设过程;

1.项目决策及团队组成

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是医院为解决临床呼吸机使用中院内调配难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项目通过医院院办公会审批,由主管院长组织,医工处处长作为项目主管领导。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建立了医工结合,院企合作的共享调配项目组,项目由医工处作为牵头,联合医院有设备使用需求的临床科室、院感风险控制办公室、运营与信息部、财务处、医务部等部门提出项目的使用需求及方案,由合作单位协助完成软硬件开发及项目具体方案的落地(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物联网的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组

2、项目的组织及实施计划

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借鉴了共享单车的运行经验。作为一种创新型医院医疗设备调配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APP查看所需借用医疗设备的位置、状态,自助完成医疗设备的借用与归还,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APP远程监管借用设备的使用状态。为保障呼吸机共享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组制定了六个具体方案,包括:共享模式的基础保障方案、设备质量安全保障方案、临床使用保障方案、共享设备院感控制方案、共享模式成本分摊与绩效激励方案、以及共享模式的成效评估方案。

2.1共享模式的基础保障方案:为保障共享流程的顺利实施,保护共享借用中的呼吸机的安全防丢失。项目组从共享设备库的建立,共享流程的设计完善,共享软件的开发优化以及共享设备定位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方案。

2.1.1建立共享设备库:首先通过数据监测从医院部分科室中调配闲置呼吸机建立共享调配库,在SICU设立共享调配点(图3、A B)。对于参与共享调配的呼吸机通过安装信息采集器的方式实现对设备的联网监管(图3.C),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施参数、报警数据的远程监管。

图3.对参与共享的呼吸机进行标识的统一管理,图B中绿色01标签是共享设备标识,C图中红色框中蓝色装置为采集器

2.1.2共享流程及软件优化:共享流程的设计完善是共享软件开发的基础,通过与设备使用过程中各相关科室与部门的沟通,最终确定共享流程如图4所示。在共享流程的基础上优化共享软件,共享软件的开发按照共享的流程开展,能够实现设备使用状态的APP查询,通过扫描设备二维码实现对共享设备的借用、使用、消毒、归还等环节,并能远程监管设备状态及参数。

图4、共享设备的调配流程

2.1.3共享设备定位管理:项目组通过RFID与蓝牙通讯相结合的方式,在院内设置了电子围栏,保障呼吸机的实时定位与规定地点借还。通过对人员和设备的认证两种方式保障设备的安全。由于呼吸机共享调配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自助方式实现的,因此共享设备的安全防丢失是借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该模式中我们通过借用人员认证授权的方式保证了借用归还人员的资质,只有授权人员方可启动设备借用归还流程。

2.2共享呼吸机质量安全保障方案:为了确保临床使用中呼吸机运行性能参数的稳定,保障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项目组通过实时设备定期质控,建立临床、医工、厂家的三级保养制度,实现对设备维修维护的双向追溯,以及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学习的措施,提高工程师的水平,确保呼吸机的运行可靠性。

2.2.1共享设备的定期质控:针对共享的呼吸机制定年度质控计划,按照国家呼吸机计量标准对设备的参数进行质控监测,并请相关计量鉴定部门对设备质量情况进行抽检,以保障设备的临床质量安全。

2.2.2三级保养与维护制度:从临床使用、医工维护和厂家维护三个方面开展呼吸机的三级维护保养制度,见图5,以保证设备的日常使用状态。

图5. 呼吸机的三级维护保养制度

2.2.3维修维护的双向追溯:在设备维修中采用APP的报修维修方式,保证设备维修维护的双向追溯,实现对设备故障及维修数据的在线统计,提前做好准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2.4 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项目进行中及时了解设备使用管理人员的需求,通过APP在线上传培训视频、操作视频、简易操作卡片、说明书等相关文件,保证相关医护人员的学习。

2.3共享呼吸机临床使用保障方案:为确保设备借用过程中,临床呼吸机操作准确性及安全性,保障借用科室呼吸机正常使用,项目组制定了ICU大夫首用会诊指导制度,另外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设备使用培训,建立标准的操作规范,以及通过APP查阅操作说明等方式也保障呼吸机的临床使用安全。

4.3.1共享使用ICU首用会诊制度:为应对临床不常用呼吸机科室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技能问题,保证临床的应用安全,在共享使用时,使用科室可以申请ICU大夫会诊,以保证设备的临床应用。

4.3.2 加强临床使用人员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使用技巧,同时医工处也联系设备相关常见加强设备的使用培训,建立相关的操作规范及简易操作规程,可以线下查看,也可以线上APP直接查看设备的使用说明,以保证设备的临床使用。

2.4共享设备消毒及院感控制方案:为确保共享呼吸机消毒的有效性,防止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项目组建立共享设备消毒规范,加强了医护人员消毒操作培训,通过APP实现对消毒操作的监管,并定期对共享设备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4.4.1制定共享设备的消毒规范:为保证设备的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合作,制定了相关的消毒规范,包括:共享呼吸机清洗、消毒的操作依据;共享呼吸机清洗、消毒的基本要求;共享呼吸机须进行清洗、消毒的部位;共享呼吸机消毒人员及消毒方式选择。

4.4.2加强消毒人员的消毒培训:在消毒人员的培训上也需要下大力气,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另外在手机APP端记性相关设定,消毒人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类消毒,消毒过程拍照上传APP。最后院感管理人员定期对共享设备的使用后消毒进行监测,保证设备的消毒效果。

2.5共享成本分摊与绩效激励方案:为了确保共享调配参与科室的积极性与公平性,项目组测算了呼吸机的单位时间使用成本,最终确定以单位折旧成本和单位维修成本作为主要的成本分摊方案4元/小时,根据参与部门的分工,以成本测算为基础对设备借出科室给予一定的绩效激励措施。

项目组通过作业成本法初步测算了呼吸机使用的单位时间运行成本,经与相关部门讨论确定共享成本主要是分摊单位折旧成本和单位维修成本,最终确定成本约为4元/小时,即设备申请借用科室每小时需要支付给共享库的呼吸机使用成本为4元/小时,具体借用时长可以进行相关的设定。另外,对于将空闲设备纳入到共享库中的科室,会根据呼吸机的借用时长给予科室相关的绩效奖励,及设备购置优先补偿

2.6共享模式的成效评估方案:运用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医院项目临床试点获得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从共享模式的技术方面、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效应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为后续项目的推广做决策。

4.6.1项目的技术特性评估:呼吸机共享调配模式的技术特性,主要是指呼吸机共享调配模式对于目前医疗设备调配模式的对比优势的评估。

4.6.2项目实施的临床安全性评估

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实施的临床安全性评估主要涉及3部分内容:1)呼吸机临床使用安全性评估;2)呼吸机使用后的有效消毒处理评估;3)呼吸机运行可靠性评估。

4.6.3 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评估

在呼吸机共享调配的实施中,项目组根据之前的调研情况开展了小范围的共享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共享设备的数量,优化的共享调配流程、完善了共享调配软件的界面友好度,提高了共享设备的使用率,逐渐得到临床的认可。

4.6.4项目实施的经济学评估

项目的经济学评估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评估,1)项目实施中的成本费用;2)项目实施的成效收益。

4.6.5项目实施的社会效应评估

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的实施为患者紧急抢救时急救与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调配使用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了患者紧急抢救的成功率。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共享调配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优化医疗设备的配置,对未来5G条件下智慧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促进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取得成效;

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的实施具有三个方面的应用价值:项目的实施有效的利用医院的闲置设备满足临床紧急抢救时设备借用的需求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为医院节省了设备购置费用并减少了人力资源消耗;三实现了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的远程监管,有助于医疗安全。

首先,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医院的呼吸机设备主要分布于少数科室,存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或闲置问题。临床设备发生紧急情况时,呼吸机的科室间调配难度较大,尤其是夜间。项目的实施将医院闲置设备纳入到共享调配库中,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对设备的自助查询、借用与归还,有效的满足了临床紧急情况时设备的使用需求,同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第二,项目实施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项目的实施共享调配后,部分有设备使用需求但是总体使用需求不大的科室,完全可以通过共享调配的方式满足设备的使用需求,避免了设备使用量不够造成的设备闲置,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该模式属于自助操作的方式实现医疗设备的借用与归还,减少了传统设备调配中对调配人员的依赖,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

第三,实现了医疗设备状态的远程监管。共享调配所基于的物联网管理技术,通过将设备层、感受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结合的方式,能够实时远程完成对设备位置、运行状态、实时参数的远程监管,保障了医疗安全,为后续医疗设备的智慧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项目实施后,有效的满足了临床紧急情况下医疗设备的调配需求,同时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配置经费。

1、共享设备的临床借用情况及收益:在试点运行的5个月时间内,发生有效的呼吸机借用17次,总借用时长16799小时,设备使成本6.7万,借出科室绩效激励6.7万元。

2、共享模式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项目实施后,医院在设备配置方面也有极大的改善,共享项目实施后医院对呼吸机的采购预算大幅减少,医院2018年预算采购采购15台呼吸机,预算金额450万元,除因新建PICU采购4台专用机外,其他均未采购,为医院节省设备采购经费250余万元。此外共享调配实施后,医院调配中心也无需专人值守,为医院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

项目亮点。

1、医疗设备创新管理模式:基于物联网的呼吸机共享调配模式将物联网技术与医疗设备的使用调配管理进行了融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医疗设备调配管理方式,是“互联网+医疗”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一个成功应用案例,作为一种创新型医疗设备的调配管理方式,该模式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的满足的临床的使用需求,节省了人力资源消耗,优化了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

该模式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设备管理中,以呼吸机为设备层,数据采集器为感知层,设备数据通讯协议为网络层,移动端APP和电脑端软件为应用层。医护人员通过应用层移动端APP可以实现对呼吸机运行状态和具体位置分布的远程实时查看,并自助完成对共享设备的借用与归还,同时使用过程中通过APP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管。

2、智慧医院建设中医疗设备管理的有益探索: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如何进行医疗设备的智慧管理是目前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物联网的呼吸机共享调配项目为医疗设备的智慧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互联网+医疗”的一种有益尝试,本项目中医护人员可以远程查看医疗设备的具体位置、设备的工作状态及设备的实时运行参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设备的运行监管,解决了医疗设备管理中不能实时定位,不能查看设备运行状态的问题,本项目的工作制度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和复制性,且可以延伸到医疗设备管理的其他方面。

【科技兴医心路谈】

中日医院通过建设医疗设备智慧管理平台,开展16个设备管理信息化项目,提质增效,降本控费作用明显,符合医改的要求。呼吸机共享调配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进行设备管理精细化最成功的案例。

作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疗设备信息化应用实践与培训中心”,已有近百家医院来院交流学习,数十家医院开展相关项目。在各医院共同努力下,会提高行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医院、医联体各单位设备配置、调配,合理使用用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程泱溥 TEL:(010)68476606】

标签:科技兴医  百强  成果展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