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两会别让SCI论文“毁掉”了一批年轻人!张澍建议改革医生职称评审机制
两会别让SCI论文“毁掉”了一批年轻人!张澍建议改革医生职称评审机制
  • 2019-03-18 11:37
  • 作者:佚名
  • 来源:华夏时报

对于好医生的标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认知,医德高尚、心怀慈爱、医术精湛......但是,病看得好,如果没有论文,这个医生依然很难得到晋升。

 

“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表示,为了发表SCI论文“毁掉”了一批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把过多精力集中在发表SCI论文上,不好好学临床;更有甚者为了发文章,写假文章或买文章,被发现后,科研学术生涯彻底断送。

据记者了解,除了医院,还有高校、科研机构、医学院等机构,不管是晋升职称还是年终考核,或者是评选国家类奖项,论文都已成为最重要的指挥棒。

就此,自2015年两会以来,每年两会上都会有关于SCI论文等评估制度等方面问题的讨论,今年,张澍则直接建议进行医生职称考评评估改革,废除SCI论文作为临床医生的硬性考评指标。

改变医生命运的SCI论文

SCI论文,对每一个医生来说都不陌生。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中,SCI足以改变一个医生的命运。

医生晋升职称有三个考核标准:临床、教学和科研。评审时临床、教学大家得到的分值都差不多,能拉开差距的就是科研。医生的科研能力考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的论文,一部分是承担的科研项目。而申请项目时又要看发表的论文,论文多就容易申请到课题;申请到的课题多,发论文的几率就高,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百姓最关心谁是合格的临床医生,谁是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看哪个医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多就去找谁看病。SCI文章变成很多医院的政绩工程,对医生的临床基本功反而忽视了。”张澍表示,学科层面上,医生的确需要有研究能力。但是,一个好的医生,不一定写出很好的文章,写出好SCI文章的也未必就是一个好医生。

张澍认为,对论文发表的过分重视,导致SCI文章变成一票否决的考评机制,这是非常糟糕的。甚至,为了发表文章,有些年轻临床医生写假文章、买版面,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会成为其一生的污点,对其学术生涯造成重大影响。

而就在2017年,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些论文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机构。论文作者大部分来自我国各大医院,涉及524名医生。

据了解,本次遭到撤稿的文章,绝大多数并非出自医生本人之手,大都属于第三方公司操刀。最终,大部分医生纷纷受到处罚,通过此类文章而晋升的降回原位,奖励全部扣回,基金全部返回,基本上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未来没有了,今后晋升基本无望。

而这还仅是SCI论文造假的冰山一角,大面积的学术造假,源自于国内医疗学术界对登上学术期刊的饥渴,而这份饥渴背后,“论文至上”的职称评审机制影影倬倬。

把SCI和晋升、奖金等因素挂钩,最初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实际的情况可能导致医院行政化严重。

学术造假固然是个不道德的行为,但是,针对当年的论文撤稿风波,有很多基层医生认为不能仅仅单纯看待为学术不端,毕竟,将论文作为医院排名的最重要指标,以此来强迫医院搞基础科研、发论文,压力层层下压,最终就落到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生身上。医生本来看病就很忙,还要被迫花大量精力去养小白鼠,做基础科研,这样其实影响了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医生专心致志的看病,研究临床问题,阻碍临床能力的进步。

早在2016年的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就曾表示,发表SCI论文是证明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需要更加理性地审视医学科研论文和成果的转化率。

建议废除SCI论文“一票否决”制度

关于医生职称制度,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时直言:“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

总理的话直击既往医师评审存在的弊病。其实,不唯论文论英雄的话题在中国学术界已经探讨多年,甚至有人直接建议,废除非教学型医院医生职称论文限制。然而现实中,未有丝毫撼动。

“之所以医院需要SCI论文,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考评机制。”张澍建议,建立临床医生真正好的考评机制,对医生平时工作进行数据搜集,建立医生临床工作的数据库,对医生平时的工作进行数据搜集,比如门诊量、手术量等,对其进行量化考核;建立专门的临床考评系统和专家委员会,对医生的医德、业务水平、临床治愈能力等进行客观考评。

据记者了解,在美国,医生的职称实际上就是行医的资格,医学生大学毕业时,能力还不足以独立行医,需要进行住院医生培训,培训的住院医生有工资收入,但非正式工作人员。医生做完住院医生培训,再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如果通过,可以独立行医,即获得了主治医师资格。

著名的整形外科专家郭树忠教授曾在一文中提及美国的医生晋级制度,他表示,美国人没有需要进一步晋升的所谓副主任医生和主任医师,没有三级诊疗制度,每个医生都是独立诊疗病人,即使在大学的教学医院也是如此,医生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病例,但最后的方案由主治医生定,责任由其负,手术由其独立做。所以,在美国,主治医生就是一个专科医生行医资格证。而考试和发证的是行业协会,医生的收入是由市场定的,职称也和医生个人收入多少没有关系。考试委员会由德高望重、医疗水平高的医生组成。

而这个考试委员会,则与张澍建议建立的专家委员会有雷同之处。

此外,张澍建议国家财政拨款,支持住院医师和专科医生的培训。“要像培养研究生一样培养临床医生,因为临床医生的重要性和硕士、博士是一样的。”他说。

人的精力有限,拿手术刀的医生和做实验写论文的医生的工作性质差别迥异,评价机制自然应当不同,不能指望医生都既能治大病又能搞科研。如果是临床技术人才,应以临床技能水平做指标。此外,不少医生也表示,他们并不是反对医生写论文,做手术也要靠专业理论支撑,只是希望考评体系应该多维度,权重合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xiasz TEL:(010)68476606】

标签:SCI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