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专家观察 >  “华山论剑”这十年 --新医改科技兴医大家谈系列
“华山论剑”这十年 --新医改科技兴医大家谈系列
  • 2019-03-15 16:43
  • 作者:黄虹
  • 来源: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从2009年3月新医改开始至今,是新技术不断呈现并且与医疗行业相结合、进行应用实践的十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此起彼兴,热点叠出,为医疗健康信息化迈向新高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8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互联网视频连线,远在青海、云南、新疆的病人在当地医院就能得到上海杰出医生的远程诊疗,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远程诊疗反映的是全院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一、信息化历程与成果

早在2013年,医院就开始了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建设,重构了临床系统,构建面向临床、管理和病人服务的数据应用。在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院内各类数据资源的梳理,建设主数据管理平台,同时通过用户账号整合、患者主索引、企业服务总线、临床数据中心、患者360等系统,消除数据孤岛,实现全院级信息共享。目前已积累18年近90亿条记录,涵盖门诊、住院、医技、检验、手术、病案等十几个领域。

通过几年的建设,完成华山医院信息化架构的3次转型,从以财务结算为核心到以临床业务为核心,再到向云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发展,促进医院医教研业务的发展,成为医疗IT行业的先锋。

在新技术的推动和助力下,医院在信息化方面还做了很多新的探索和研究,主要的特点是从单一的为患者服务转变为为患者服务和为医疗临床服务两者相结合,让更多患者、医护人员能共享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

1、移动端患者服务。向患者提供了网页端、官方微信以及手机APP三种服务入口。除提供医院概况、新闻动态、专家介绍、科研教育、学术交流等实用资讯服务外,还面向患者提供门诊导航服务,患者可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进行挂号及体验预约,并实时查询候诊、取药状态,查看门诊报告结果,完成满意度评价及诊后随访,实现对诊疗过程的全程把控。

2、药师工作站。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师工作站,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处方监管体系,帮助临床药师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者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优化用药治疗方案。确保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途径、以正确的剂量、服用正确的药物。

3、基于物联网的医废管理。通过医废院内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医废称重打包、交接,医废标签生成,人员身份核对,感染性、损伤性医废混装检测,自动入库,数量核对,自动出库,实时监测库存,异常报警等环节的全闭环管理,实现数据直接上报,符合环保、卫监等多部门的管理要求。

4、智能化精准给药的研究。基于定量药理学原理及计算工具,在智能化精准给药平台的实践与应用上,做了一些研究,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模型,是目前“精准医学”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个体化精准给药”,提高临床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结合临床决策支持模型,向患者推荐初始用药方案建议和个体化精准给药方案。

5、急诊围手术期智能风险预测。通过大数据平台和预测分析系统对急诊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特别是神经外科急诊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危险因素的预测和干预,实现危险因素及凝血功能预测的可视化,对急诊科医生迅速判断病情、制定诊疗措施、预期风险防范有很大的帮助。

6、云知声智能医疗语音识别系统。基于语音识别的关键技术和海量的医疗数据,构建具有医院特色的医疗语音模型库、建立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语义库,研发医院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病程录等文本录入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实现电子病历文本的快速录入和输出,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医疗模式创新。语音录入平均准确率超过98%,提升我院相关科室的工作效率20%左右,已形成1000万多字的语音病历。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拓展:

1、新一代急诊医生工作站。我们发现当前的医生工作站,因为收费把一个医疗自然过程切割成了很多小块,导致服务不连续、信息不畅通,这归咎于很多服务本质上还是按收费来驱动的。新一代急诊医生工作站,将考虑改变上述的不合理性,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可以一站式快速提取患者在全院的电子病历、影像文件、各类结构化报告等,并能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嵌入。

2、5G大容量病理数据实时传输。与中国联通开展5G业务合作实现大容量病历数据实时传输,实现手术教学、手术转播、远程课件、多院区交接班等协同教学和协同管理。

3、建设智慧手术室、智慧急诊室。通过从F2F面对面(Face to Face) 到 T2T物物相连(Thing to Thing)的扩展,提升重点诊疗环节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医患体验。

4、实现医院信息平台从1.0到2.0的升级,从单一的数据汇集功能向集聚智慧的医疗单元、实现应用专业化切换和触发的演进。

二、感悟与展望

十年来,有收获,有感悟,也有很多展望,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1、要勇于做先驱。各家医院都有不同的特色,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新技术不要盲目信任,也不要盲目否定,盲目信任容易成为“先烈”,付出惨痛的代价;盲目否定则会沦为“前浪”,被后者赶超。要客观评判、用好技术,要做成功的“先驱”。

2、技术需要一个载体。所有技术的落地,都需要有一种形式的展现,这种形式可理解为是一个应用载体、后台引擎、管理模式、交互体验或操作习惯的养成等,缺乏形式上的支撑,技术就没有着力点。

3、回避技术的“二道贩子”。医院信息管理部门经常会接触到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代理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浮在面上,无法进一步对其深入了解、掌握细节,缺乏对新兴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决策依据,因此我们更需要直面真正的技术人员,而不是技术代理人。

4、医院也需要理财。在药品零加成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医院存款的合理配置和收益最大化,实现财务存款性收入对医院的贡献,对医院管理者而言是一个大命题。需要通过信息化提供支持,实现精细化管理。

5、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竞争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竞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细分和走向专业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人机交互,可以探究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

6、第四资产。未来医院的资产,除了人、财、物,还有数据,数据作为第四资产,其重要性已日益突出,医疗的竞争力将首先是数据的竞争力。数据质量首当其冲,但不要试图去改变劣质的数据,脏数据是洗不白的,要从数据的源头抓起,做到正本清源。医院信息中心也将由应用服务型部门转变为数据资产的管理部门,在医院具有重要地位。

7、运维保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扩展和演进,系统的运维保障将面临着巨大挑战,也是未来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到运维的可量化、可视化、可管理,确保信息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当然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业态的兴起,部分运营工作可以托管给华为、腾讯、阿里、联通、电信等。

8、信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背景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创新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实践之中,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效率的同时,也势必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新风险、新挑战。心中谨记“信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警示,做好信息安全与新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纵然有再多的信息,没有了安全屏障那等于是零。

9、医疗设备还是IT设备?医疗设备的发展,对计算性能和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医疗设备本身就兼具了IT基础功能。未来,IT基础设施如何与医疗设备进行高效对接和协同作业,两者之间将面临新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突破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框架。

三、结束语

IBM曾于2009年提出“智慧医疗”这一理念,把它作为“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构建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其中提到“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转眼十年过去了,现在当我们再度回顾与解读这段话,觉得它道出了医疗信息化的本质与核心。

欣慰的是,这十年来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迈进。十年为一旬,在新的起点,信息化又到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当口,需要我们继续为之奋斗。

我想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述我们的工作:信息化的作用是给我们的系统加上“智慧”两个字,而“智慧”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是由我们对科技的理解、利用和实践所决定的。

作者档案

黄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亲自参与并主持了医院所有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近年来利用平台技术构建了医院信息化新生态;基于医院大数据中心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发挥互联网优势服务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让信息化成为医院管理的利器、患者便捷就医的助手、医护人员诊疗工作的帮手。

曾被授予复旦大学MSE教学顾问、2015年度全国优秀首席信息官、2015年度中国移动医疗产业最具创新力先锋人物奖、2016年度上海医院协会先进个人、2017年度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创新力人物(全国20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程泱溥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大家谈  科技兴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