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8-28 16:17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信邦
近日,医改文件频发,其中两大文件引起关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两大文件一个提出建立医联体绩效考核结果沟通反馈制度;而另一个则对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行了重点工作布置。
两大文件的发布,都有其共通之处,突显了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那么。这些政策与医疗信息化厂商有何关系呢?下面,“医信邦”带来独家解读。
大趋势: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成为建设热点
2017 年 1 月 9 日,国务院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了分级诊疗目标:到 2017 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85%以上的地市开展试点; 到 2020 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7 年 4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公开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了医联体的建设目标: 2017 年,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到 2020 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再结合文章开始提到的政策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医联体、分级诊疗是目前医改主要推进方向。那么,如何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医联体的建设,要求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数据共享,这将加速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结合分级诊疗推进的详细计划,医信邦预测,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高峰期就在未来 2-3 年。
新变化:医疗信息化建设招标大单化、由点到面
医联体、分级诊疗、信息互联互通等政策驱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由点到面推进,由此引发几大新变化:
招标金额变化
,医院信息化招标项目金额逐渐增大,单一项目金额500 万元以上比比皆是,更不乏千万级大单,仅在八月上旬,就出现了江苏二甲医院1425万、重庆三级医院1891万采购信息系统的超级大单。
招标方式变化
报表显示,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由点到面趋势明显,招标模式转变为区域化统一招标,如今年6月,山南市卫计委投入2726.29万元采购系统,用于山南市大大小小共105家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联合招标、单一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采取以总包形式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也是一大趋势,对产品和交付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更高。
医疗IT行业竞争格局再变 中小企业危机重重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等待中小医信厂商的是什么?医信厂商之间的竞争格局又将有哪些变化呢?
医信厂商现状:同质化严重,产品实施交付能力弱
目前国内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缺口,也给众多供应商提供了机会,但因医院信息化产品准入标准缺失,混战之下众多供应商难免良莠不齐。
根据《2016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2016年,医信厂商约为532家,其中提供HIS应用的厂家最多,提供移动护理方面应用的厂商最少,而仅有38家厂商可以提供完整的7类系统,有240家厂商仅能够提供1类系统。
就医信邦目前参加过的行业展会来看,智慧医疗、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字样几乎随处可见,但许多厂商产品却让人感觉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而据多位医院管理者向“医信邦”反应,目前很多厂商并没有独特的、专一的产品,售前吹嘘成分偏大,看碟下菜,强调自己什么都会,往往拿服务了多少医疗机构说事。嘴上功夫了得,偏偏在产品实施交付方面做得差,后续售后服务也不完善。
与之相反的是,医院看重的并不是厂商以往服务了多少医疗机构,反而更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售后服务。在强烈的竞争中,中小型医信厂商更应该注重以上两点的强化。
医疗 IT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领军企业受益
经过以上分析说明,目前从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的订单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区域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公开数据表明,行业千万级大单占比从 2015 年 24.03%提高至 2016 年的29.34%,同比提高 5.31 个百分点,而行业内千万级大单多被卫宁、东软等大企业垄断。据统计,仅2017 年,卫宁健康 500 万以上大单数据同比增加76.9%,大单占比提高 12.71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医疗信息系统从传统的点对点建设转变为点对面建设是大势所趋,大企业由于产品体系全面,产品实施交付能力较强,将更有利于获取行业资源,提高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由于交付能力弱和产品结构单一,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行业资源将向大型企业集中,从而优化市场竞争格局。
那么,中小型厂商是不是毫无出路呢?
2009年以来,共出台分级诊疗国家级政策124条。而谈到分级诊疗,除去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四大领域:慢病管理、远程医疗、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建设。四大领域中,不乏因为专精某一领域而出众的厂商,比如专门做医学影像的岱嘉医学、致力于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的汇医慧影、专精远程医疗的海纳医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小型厂商与其被动地与大型行业巨头抢夺蛋糕,不如将把有限资源投入到专一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升产品交付能力,改善售后服务,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除此之外,随着新医保局的设立,异地就医结算、医保控费等逐渐推开,原来的相关系统面临着系统和数据的迁移,以及相关配套软件的更新。三保合一后,系统迁移、药品定价、招投标平台建设与医保使用效率、费用监管,都将为原有的医疗IT市场提供巨大的商机。虽然说中小型厂商可能抢占不到医保市场的大蛋糕,但从控费、医院医保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从中或许也能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