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专家观察 >  廖志林:只想跑马圈地、应付上级的医联体,都是耍流氓!
廖志林:只想跑马圈地、应付上级的医联体,都是耍流氓!
  • 2018-06-19 11:21
  • 作者:燕小六
  • 来源:医学界

“目标是抢病人、跑马圈地、应付上级的医联体,都是耍流氓。”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统战部廖志林部长在朋友圈发言称。 


 

该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康焰教授谈及医联体建设时,引用这段话。并称:“近年来,不同形式医联体广泛建设,吸纳成员。做得越多,越促使反思,到底该做什么、怎么做。”

一方面,基层医院和华西ICU建立联系后,普遍“要专家、要能力、要技术”。若其储备不够,可能无法吸收华西ICU的输出,彼此都感觉吃力。

另一方面,华西ICU的日常医疗任务重、工作负荷大等。康焰教授坦言,向各基层医院输送华西血液,存在“人力天花板”。

2018年4月23日,华西版E-ICU上线。康焰称,这是科室面对各种医联体、专科联盟的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而定制的远程解决方案。

目前,华西版E-ICU已开放线上学术交流与在线临床支持,包括远程教学、病案讨论、在线查房等“带教”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我们能最大程度开放资源,供最多数人学习。与此同时,我们会重点扶持‘区域中心’,目标是发展一家成熟一家拓展一家。‘大撒网式单中心联盟’,坚决不做。”康焰教授说。

打磨“移动版”重症住院医师持续培训系统

华西ICU关于“远程+重症”的尝试,属于“行业后入者”。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远程理念被引入ICU。

1997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一项ICU远程医疗项目。

2015年,美国梅奥诊所在其医疗体系内,开始运营e-ICU(互联网ICU),能实现异地重症患者实时管理。

远程+重症在国内也发展迅猛。比如,山东省立医院的“重症远程家庭病房(试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中国移动与杭州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医疗信息化项目等。

华西医院的远程尝试,始于2001年。而华西ICU信息化管理经过近5年艰苦推进,启动“元年”被定格在2015年。那一年7月,挂靠在华西ICU的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信息上报系统”正式运行,全省130余家ICU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指标被纳入实时的监管;12月,科室自主研发、设计的CIS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运营。

自2018年4月启动E-ICU远程项目后,截至目前已覆盖10余家ICU联盟医院,共完成远程病案讨论7次,远程住院医师/专科护士/规培呼吸治疗师课程18次,远程查房12次,另有2次区域性学术活动直播。

康焰教授称之为“专科远程带教的常态化”。比起医院层面“普适”设计,华西版E-ICU的内容更“精准”。

“比如,我们做远程病案讨论,选择标准是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无论成功或失败。并挑选出基层ICU能操作实现的技能,或较易忽视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普及、推广,让大家能有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应用场景。”华西医院ICU王波医生说。

5月初,华西版E-ICU连接华西ICU、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等联盟医院,及华西温江院区、上锦分院,在线讨论华西小儿ICU的一例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降落伞畸形瓣反流(重度)三尖瓣反流(重度)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孩子曾在华西医院接受“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临时起搏导线安置术”。出院后发生肺部感染,再次入院治疗,完成第二次手术“二尖瓣成形(后瓣延展)+三尖瓣成形术(隔瓣延展)+临时起搏导线安置术”。半月后,患儿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腹胀明显,腹内压升高,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而后进行第三次手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减压术”。

在整个病案讨论中,分散在5地的ICU医技护们,分享、讨论治疗的每一步利与弊。尤其是,对“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诊疗指南”进行分享和总结。

在王波看来,华西版E-ICU旨在打磨一套完整的、移动版“重症医师长期培养系统”。

“异地医生在线学习后,可以申请到华西ICU,实地学习3—6个月。回去后,他还能持续远程进修。针对一些日常忙碌、人手急缺的机构,远程使其不用固定时间、地点、流程,也可以参与到华西ICU的业务学习中。”王波解释。

医疗远程教学也能“裂变式传播”

王波除华西医院日常职务外,还身兼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学科主任。每周,他会进行一次远程查房。每个月,到广安市人民医院工作2天。

若资阳当地有棘手、难以处理的病人,可以24小时向王波或华西ICU求助。后者每天安排一名二线医师,专职处理各联盟机构的远程会诊、转诊请求。

此外,王波还有一项“必须工作”:每年协助广安市人民医院,组织一到两场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旨在发动当地重症医学同仁们high起来,带领和支撑当地ICU学术发展。

康焰教授形容为“开小灶”。“我们的远程带教具有普适性,适合多机构在线并行学习。但我们会挑重点扶持对象,全方位协助TA们,成为意见领袖,上前台唱大戏。然后,鼓励TA们复制这种教学形态,在当地以他们自己为中心,向更基层的医院进行推广,形成一种多层级的远程ICU生态系统。”

华西版E-ICU希望实现裂变式传播。即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两个变成四个。活动的传播链条呈指数级增长。

康焰教授认为,这种发展一家、成熟一家、拓展一片的模式,更持久,且更具可复制性。“这样的连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层级,又可以跨越层级。担任区域意见领袖的医院,会有成就感、存在感,并形成自己的联盟。”

据悉,华西版E-ICU的远程教学计划将“主动权”,交给各联盟ICU。谁有经典病例、独特的思考,都能申请主讲、主持。近期,华西将组织“教学后反馈调查”,进一步了解联盟机构的感受,从而优化内容。

“E-ICU的远程教学也是锻炼华西年轻人的好机会。TA们在输出知识的同时,能大幅提升个人能力,格局也会不断扩大。”康焰表示。

“我们对标的是梅奥e-ICU”

在康焰教授看来,华西版E-ICU的对标,是美国梅奥诊所的e-ICU。

华西重症与梅奥诊所重症已建立深入的联系,除常规的互访、华西派遣医生、呼吸治疗师到梅奥学习、进修,及梅奥派出重症主治医师(Attending)到华西短期工作外,每年11月定期举办的“华西-梅奥重症医学论坛”,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国际性会议。

王波刚从梅奥诊所进修一年回国。他介绍,梅奥e-ICU就是梅奥ICU医护的眼睛,让其实时看到梅奥诊所系列机构内的病人所有医疗信息,和病人交谈,还能指导异地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具体操作。“梅奥e-ICU为无法提供重症监护服务的医院,提供实践指导,大大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

要达到这一目标,搭建具有ICU特征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仍是以梅奥e-ICU为例,其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发现日常生命体征监测中,仅60个关键患者信息,是临床医生需要快速、轻松访问,以便实施科学护理的。包括血压等预期数据点,咳嗽强度或气管插管困难等。

为向梅奥靠近,华西投入人力、物力,自主研发患者临床信息系统(CIS)。据悉,领衔研发团队的正是康焰教授的学生,一名经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的重症医生。

“医院层面的HIS(医院信息系统)为满足多数科室需求,旨在收集、提取、分析、标记最基础的数据。但落实到ICU,除最基础的姓名、性别、年龄、基本病程、实验室检查、影像结果等,ICU医生更关注其生命指标、呼吸机工作参数、液体输注等实时数据。”康焰教授说,这也是CIS研发的核心内容。

目前,华西CIS已经能自动抓取床旁监测和医院HIS的指定信息,并就日常监护信息、影像信息、治疗措施和结果,进行标化和分析,然后按统一格式展示。

畅想未来,康焰教授有3方面规划。

第一,希望建立一个全国示范性CIS系统,连接更多机构ICU,帮助其实现ICU数据标准化、同质化等目标。

第二,实现ICU患者精准治疗和管理,将信息系统的关键性标化,用以支持临床决策,甚至进行人工智能的辅助。

第三,针对没有足够重症监护能力的机构,实现患者管理的后台支撑,每天进行远程查房及突发事件处理指导等。“这可能由当地意见领袖医院执行,华西ICU做技术指导。”

原标题:“只想跑马圈地、应付上级的医联体,都是耍流氓!”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联体  廖志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