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14 10:15
- 作者:佚名
- 来源:财新健康点
“全国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66,提高2017年的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卫健委5月10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护士数量为135万人;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与2005年相比,2017年我国护士总数量增长了181.6%,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1.03提高到2017年的2.74。而且,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接近80万。
不过,护士数量快速增长,但与目前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相比,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焦雅辉表示,下一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卫健委将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
解决老年照护四大关键问题
焦雅辉指出,当前中国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2.4亿,65岁以上老年人1.6亿,其中还有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果一个家庭有这样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其负担是很重的。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负担,其实更大的负担是对于这些老年人的照护。”焦雅辉说道。
在被问及卫健委在加快发展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方面有哪些打算时,焦雅辉提出了四个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解决谁来照顾的问题。按照“十三五”护理规划,到2020年,全国护士队伍将达到450万人。下一步将把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家庭。焦雅辉表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护士队伍的数量,另外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老年照护和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上海卫计委副主任闻大翔也表示,虽然我国医护人员比达到了1:1.1,但与发达国家的1:4、1:5还有差距。
第二个要解决照顾谁的问题。我国现在有2.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其中有健康老人,有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有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焦雅辉表示,国家正在制定关于老年照护评估的标准,也就是对老人是否能够自理、能够自理多少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决定这些老人是要进行机构护理还是社区护理,或者是家庭护理。
目前,上海市在评估方面已经开始了实质操作。
据闻大翔介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由10641人组成的评估员队伍,对具有照护需求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人,按照全市统一的评估标准,依申请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确定照护等级。照护等级作为申请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是要解决在哪里照顾的问题。焦雅辉指出,从国情来看,机构护理不是我国的主要方向。她认为,将来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该是社区和家庭,特别是在社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互助式的养老,在城市有老年人公寓和社区的模式,在农村有民政部门推动的“幸福院”等模式。
她指出,未来将要大力推行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一些医疗部门。在基层,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设置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服务等模式来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照护和家庭照护。
第四是要解决谁来出钱照顾的问题,也就是筹资的问题。焦雅辉提出,老年人照护做得比较好的日本,在医疗保险外还设置有长期护理险。目前,我国已由人社部牵头,在15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医疗照护费用负担问题。当然各地的模式,筹资出钱的渠道也不完全一样。
除了长期护理保险以外,焦雅辉称还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作为筹资的重要来源,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针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和照护的保险产品,来发挥一些补充作用。
鼓励社会办护理机构
上海市是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而且上海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程度非常高。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33.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总数的5.5%。
为了满足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上海对现有的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床位逐步转型为护理床位。2013年上海印发了《关于区县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区综合性医院设置不少于平均50张的老年护理床位,对于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区综合性医院,通过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另一方面,上海也鼓励和支持兴办老年护理机构,鼓励多元化发展护理站。
2016年上海市相继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护理站的通知》等文件,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多元化发展护理站,积极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上海在企业债券融资、土地供应、税收,甚至在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用水等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
截止2017年底,上海老年医疗护理院共46家,其中社会办37家,政府办9家,护理站共108家,其中社会办99家,政府办9家,可见,社会办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数量远超政府办老年医疗护理机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海由社会资本设置的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共6051张,占总床位数26599张的22.7%,这与社会办护理院、护理站占总数88.3%的情况极不匹配。
“目前社会资本对办医的热情是高涨的,社会办机构数量是不低的,但是其体量、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都还是比较低的。”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闻大翔向健康点坦言,目前上海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已占到所有医疗机构数量的40%,但是其市场占有率仅在20%左右,这与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规模小、床位数少、缺乏专业人才等都存在一定关系。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不断推出的政策,实际上是提倡放管的。尤其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健康事业中。”闻大翔告诉健康点,但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机构出现的服务不规范、无资质超范围服务等问题,政府面临的监管难度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而对于社会办医疗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闻大翔希望有实力的社会资本能够办成有规模,起点高,质量好,医护人员专业且充足的社会医疗机构。
上海、青岛、苏州等15个城市试点长护险
为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取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山东省青岛市等15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并将山东省、吉林省作为国家试点重点联系省份,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13年上海已探索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试点工作。从2017年1月起,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长护险制度。从2018年1月1日起,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而各地的长护险筹资来源、模式和标准都不尽相同。比如,长春市从城镇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历年可用结余中一次性划拨10%,作为护理保险启动资金;石河子市按照每年度50万元的标准,从福彩公益金划转到护理保险基金;南通市实行40元/人/年政府财政补助,同时提出接受企业、单位、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需要注意的,大部分试点城市的筹资来源都不是单一的。
加之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负担能力不同,其筹资标准也不同。例如广州市筹资标准为130元/人/年,而安庆的筹资标准为30元/人/年。
另外,由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对象是长期失能人员,因此需要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才能确定其评估等级,实现照护服务与老年人照护需求合理匹配。
闻大翔指出,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不仅为长期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了迫切需要的长期护理服务,也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据闻大翔透露,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以社区全科医生、临床护士、养老护士为主的评估员队伍,规模逾万人。截至2017年底,上海依据评估标准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估8万余例。
而其评估等级分为照护1到6级,以及其他情况(未达到照护1级和建议至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的)。其中,照护1级以及其他情况的,不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照护2至6级的,可以享受相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健康点查阅上海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发现,目前该制度内提供三种护理服务形式,分别是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以及住院医疗照护。上海市对照护待遇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规定,例如社区居家照护对评估等级为二级或三级的,每周上门服务3次,评估等级为四级的,每周上门服务5次,评估等级为五级、六级的,每周上门服务7次,每次服务时间为1小时。
而对于长护险的支付水平,上海对参保人员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的社区居家照护的服务费用,长护险基金的支付水平为90%。对参保人员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养老机构照护的服务费用,长护险基金的支付水平为85%。
对于在住院医疗护理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费用,其待遇按照其本人所参加的本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相关规定执行。
那么,居民是否需要为长护险付费呢?上海市相关政策显示,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人员分别按照现行的该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有关登记征缴的规定,暂不实行个人缴费。
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上海共新增受理长护险申请约5.6万人,其中已完成评估约3.7万人,正在接受评估约1.5万人,主动放弃评估的约0.4万人;已有约1.7万人开始享受服务。再加三个先行试点区的服务对象、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平移过来的老人,以及民政部门提供的存量老人,目前共有4万人享受到了长护险服务。
在青岛,截至2017年底,累计有约5万名参保患者享受了院护、家护等长护险待遇,支出护理保险资金约12亿元。2017年1-11月,青岛为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老人支付长护险待遇2.7亿元。
焦雅辉提到,卫健委正在研究有关政策,也准备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下一步将大力推动我国老年人医疗照护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