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10 10:33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改界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一些数据研究发现,2005年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5483家,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181家。从2006年至2017年间有3302家公立医院“消失”。而民营医院在持续增加,2017年末,民营医院数量已经超过18000家,民营医院增加了6218所。让公立医院“此消”、民营医院“彼长”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国家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的持续发力
近年来,我国民营医院发展势头迅猛,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政策限制大幅度放开。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3〕54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不断清理和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不断拓宽社会办医的发展空间,同时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改制等政策利好,使得民营医院得到快速发展。据有关报道,目前东莞民营医院占比80%以上。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成效显现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此《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同时,给民营医院预留较为充足的空间,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要达到6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放宽服务领域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按照规定予以批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等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办医、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
三、近年来民营医院出现了一股并购潮
近几年,民营医院并购火热。据有关报道和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底,国内上市企业披露的医疗服务并购项目就超过60个。其中,2015年披露的20个并购项目涉及金额达到125.5亿元,2016年、2017年并购金额都超过此金额。在这一轮医院改制和医院并购热潮中,大型民营医疗集团脱颖而出,成为并购市场上活跃的身影。凤凰医疗、中信医疗、华润医疗、复星医药等医疗集团,2017年一开始,一些大型民营医疗集团就寻求更大的整合并购,有一半以上的医院为公立医院。被并购的公立医院,则是综合医院为主,还有一些三级医院也出现在并购名单中。据有关报道和资料表明,到2018年底,4000多家国企医疗机构改制要全面完成。不出所料的话,复星、康美、北大医疗、华润凤凰等医药企业、医疗集团2018年还将会动作频频。
四、地方财政困难是公立医院“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床位规模过大,经营成本偏高。近年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收入减少,同时政策要求公立医院自行消化因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减少的10%,加之一些地方财政状况不佳,财政补助不到位,一些公立医院需要自我消化的可能超过20%,大大加重了医院的经济负担。随着医保控费、按病种付费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但其成本却保持在原来的水平,因而,在财政没有增加补贴的情况下,体量庞大、粗放经营管理的公立医院所承担的压力不言而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曾向媒体记者表示,该院年收入15亿元,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即便算上加强医院管理所节省的成本,一年的缺口仍大约为8000万元。当大量亏损的公立医院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消失”是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