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12 14:02
- 作者:安迪
-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本文对市场上现有的移动医疗APP的统计分析总结,希望可以给那些对移动健康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些参考帮助。
市场细分:依据用户的需求和欲望、使用行为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用户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用户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用户构成的群体。
小而美的产品,大多并不是像市面上一些产品负责人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有情怀,所以我们选择小而美,而放弃大而全”,其实说到底就是定位的问题,并不是不想做大而全,只是做不到,或者说已经被被人捷足先登,自己已经没有了先发优势,根据市场的细分以及竞争战略,只能强大竞争对手的盲点或者看不上的点进攻。
所以选择一个小的细分市场,市场细分后竞争也随之降低,但竞争还存在,所以就需要进一步做精做美,其实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在不断的发展和迭代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大而全的趋势,即使细分市场再小,也会面对不同需求的用户,除非你的产品市场小到了点的维度,但是那样其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用户的饱和量限制了产品的发展和以后的收益。
做产品要克制,尤其当定位是在细分市场时,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轻松了,因为现在移动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用户量,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就得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就得将小慢慢变大,但是对于细分市场的产品来讲还是得回到初心,找到你的核心需求,重点完善你的核心能力,通过口碑再在核心用户的周边扩展新的用户群,这个时候产品功能也好内容也好就得慢慢向外延伸了,但是节奏不宜过快。
很多产品都是从工具再到平台,最后才形成自己的生态,工具类产品可以说市场不断细分后的一种普遍的产物。
市场的细分说到底是用户的细分,用户的细分是本质,但是根据细分的表象因素,可以将移动医疗市场上的APP按照以下三个大的维度进行细分:功能(健康管理相关的功能细分)、内容(疾病的分类细分)、用户(用户的基本属性细分)。
一、按照健康服务功能细分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40个健康医疗APP服务功能的统计》中有介绍现在市面上医疗APP中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功能有哪些,其中有列出37个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功能(见表)
微信中的一个漂流瓶功能都可以单纯发展成为一个APP,同样很多移动健康医疗功能也在细分市场上寻找生成壮大的机会。
这里主要对市面上可找到的以一个独立的服务功能为核心创建的产品为分析对象,其中在功能范围细分的产品有:在线问诊、体检预约、疾病自测、健康数据监测、健康饮食、病友社区等6个细分市场,应该还有很多小众的就不在此介绍了,其中列出的APP多是截止2018年依然在更新,同时下载量超过5万的产品,当然如果对应细分市场产品比较多的话肯定是选择较优的产品作为代表。
1.在线问诊
在线问诊:用户向医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并付出一定酬劳;医生出卖相关知识、经验提供解决方案,同时获得相应的报酬。
在线问诊可以说是移动医疗市场最容易切入的一个市场,当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现在在线问诊多作为一个基础能力为产品中的其他服务提供支持。
不过现在很多产品已不是单纯的在线问诊类产品了,这些产品在引进大量的医生和线上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对其他闯入者的壁垒,这样这些用户已成规模的产品已经逐步在像大而全的平台过渡了。
成功要素:需要大量的线上医生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
为什么使用这个产品?
用户1:医院就诊价格高,在线问诊价格相对便宜;
用户2:去医院比较麻烦,医院流程比较繁琐,在线问诊比较方便高效,节约时间;
用户3:自我感觉问题不大,没必要去医院,小问题在线问诊就可以解决;
用户4:在平台上有认识的医生或者长期联系的医生在线上坐诊,所以选择在线问诊。
产品价值:解决用户的健康问题并给出是否去医院就医的建议,用户的分流,缓解医院的压力,便于医生与用户的长期实时管理(对于慢性病)。
在线问诊的服务形式
医生抢单形式:用户购买服务后提交咨询问题,平台上的医生通过抢单的形式获得提供服务的机会;
平台分发形式:用户购买服务后提交咨询问题,平台通过指派医生提供服务的形式,让医生提供服务;
用户指定医生形式:用户通过寻找医生,再直接向医生购买在线问诊服务,直接一对一的提供服务;
付费悬赏:用户发布问题,设置悬赏金额,一群医生来解答,用户选择最优的解答医生获得悬赏金额,其中好大夫和微医中都有这种形式;
在具体的问诊沟通形式上,问诊又可以分为:图文咨询、电话问诊、视频问诊,不同形式的服务价格也不同,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会不同。
2.体检预约
体检预约:用户在线上选择体检套餐或者体检项目后,填写预约信息后在线下去体检。
成功要素:需要线上购买预约和线下体检以及各个医院体检系统的完整对接,需要用户、平台、医生、医院多方的合作,这样用户的体检数据才能成为平台的无形资产,同时优化体检中心的体检流程,提高体检效率,为用户提供个性专业的服务。
为什么使用这个产品?
用户1:在线下体检、缴费排队太无聊太浪费时间,线上预约方便;
用户2:线下只能预约当天的还经常预约不到,线上可以预约将来7天的,而且可以选择预约时间或者更换,线下就相对麻烦些;
用户3:线下体检时选择套餐选择体检项目,涉及隐私,人太多,线上预约快捷,而且没人围观。
产品价值:提高用户和医院的体检效率,节省用户和医院的时间。
体检预约的服务形式
体检套餐商品形式: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即单纯的一种商品,用户购买了体检套餐商品,需要去线下医院排队体检,只解决了购买付费这一环;
体检卡预约:医院线下通过各种形式线下出售各种体检卡,体检卡中包含具体的体检套餐或体检项目,用户在平台直接输入卡号,填写预约信息即可预约,该形式为线下购买,线上预约;
体检套餐预约:用户购买固定的套餐,然后在线上填写预约信息,在预约时间去线下进行体检即可,解决了医院和用户相关的缴费和挂号的环节;
问卷推荐预约:用户通过作答平台或医院设置的体检问卷,然后平台根据背后设置的推荐逻辑,推荐体检套餐或者体检项目给用户,用户确认后再缴费预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选择套餐的环节,特别是对那些不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做什么体检的用户;
医生推荐预约:医生通过与用户进行交流沟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像用户推荐体检套餐或者体检项目,其实与问卷推荐预约整体流程一样,只是医生推荐预约变成了人工操作的,由于健康方面的信息定性的内容很多,所以很多程序都无法做到精准全面的推荐,相对来讲医生推荐更可靠点,同时这种形式的预约费用也会贵些;
体检套餐+项目预约:用户选择一个基础体检套餐,并且可以额外选择其他体检项目进行组合的预约形式,这种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医学知识的用户,满足了这些用户的个性要求;
另外根据预约个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个人预约和单位预约,以上各种形式均可适用于个人预约,但是单位预约的预约项目一般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3.疾病自测
疾病自测:用户通过作答问卷、选择症状等形式,初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或确定疾病范围,为用户就诊或用药前提供参考。
成功要素:自测逻辑的严谨,准确、专业。
为什么使用该产品?
用户1:我知道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想自我检测下知道自己的亚健康程度;
用户2:我身体没什么大的毛病,但是偶尔有些地方不适,也不严重,想自我检测下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再考虑去不去医院;
用户3:我比较注重养生,身体很健康,但是像定期了解下自己的身体状况;
用户4:我男盆友工作很忙基本没时间去锻炼或者有什么小毛病也没时间去医院,我先通过这个产品帮他测试下先。
产品价值:达到早知道早治疗的预防,提供轻量级的用药或就诊方案,用户可根据结果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去就诊。
疾病自测的服务形式
选择症状形式:直接列出疾病症状,用户选择,平台根据用户的选择逐步缩小可能患有疾病的范围,最后按照症状与疾病的关联度,分析出用户可能患有的疾病,并且按照患病几率的高低列出供用户参考
问卷形式:将一个或一类疾病所具备的典型特征整理成一套问卷供用户作答,最后分析出用户可能患有的疾病
智能机器人问答形式:仅仅是在交互和视觉上的形式不同,内部逻辑与上面两种形式一致
数据上传反馈形式:直接根据用户上传的健康体征数据,通过对疾病的重要指标的分析,计算出其与疾病的关联度
4.健康数据监测
数据监测:平台通过各种形式鼓励用户上传健康数据,建立用户的健康档案,以用户的健康数据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
成功要素:监测数据的方便性、准确性,数据分析的专业性
为什么使用该成品?
用户1:刚得了一场大病,现在正处在康复期,所以需要时刻注意这些体征数据,用这个产品都可以测量,很方便;
用户2:我是患有慢性病(高血压)。通过这产品可以长期记录这个指标,查看指标趋势;
用户3:我开始注重样式了,自己健康指标需要定期的了解下,去医院又没必要,就选择这个;
用户4:主要是为了再外地可以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父母测量的数据,我都可以随时看到,父母有什么问题都不和我们说,这下方便了。
产品价值:形成健康档案,用户查看自己或亲朋的健康档案,医生或机构可以此档案为参考依据做出对应的健康方案。
数据监测的服务形式
手动记录:用户通过其他设备测量数据后,手动记录生成档案,该形式是最初级的,也是效果最不好的一种,大多是作为一种辅助候选手段;
手机监控:手机内置的监测功能,如运动、步数、心率等,改形式是最快捷方便的,但是通常手机内置的健康数据收集功能收集的数据类型都比较单一,与疾病密切相关的数据很少;
外界设备上传:外接设备通过蓝牙,账号或其他方式与APP连接,实现数据传输,接入到用户的健康数据档案中,该形式收集的数据是最全面的,但是需要一定的购买成本;
评测问卷检测:用户通过作答平台提供的专业问卷来输入相关的健康数据,多用于定性的健康数据的收集,但是多为用户的主观数据,有失准确性,同时对问卷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一般只有核心用户或者长期的老用户才会有积极性去长期作;
体检报告数据上传:用户在医院的就医,体检等数据上传至平台,该渠道获取的健康数据最为准确科学,但是需要平台和医院的高度对接才能完成,而现在大部分医院的病人数据是不会提供给第三方平台的,所以获取难度较大。
(运动数据也算是数据监测类的产品,这个是在这个细分中做的比较极致了的)
5.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平台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推荐不同的健康方案,并且支持线下推送健康方案实物,或者用户选配食盘,商家配送。
成功要素:健康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适用性,调动用户的自律性。
为什么使用该产品?
用户1:我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对饮食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用户2:我正在减肥,所以需要运动和饮食相结合,科学锻炼,健康饮食;
用户3:我是运动员,对饮食有严格的要求,在休假期间虽然可以自由饮食,但是也需要自律。
产品价值:让用户不在盲目饮食,提供科学的健康方案,督促用户
健康饮食的服务形式
饮食方案推荐:平台通过各种途径(问卷、医生沟通、健康数据档案)获得用户的最近健康状况,然后根据健康状况标签推荐对应的健康方案,在健康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闹钟、推送等手段督促用户实施健康饮食方案;
线下推送实物:该形式是在上一种形式的基础上将健康饮食方案延伸到了线下,线上推荐健康方案,线下在指定的时间提供对应的食物素材快递到家;
药膳推荐:结合中医对健康方案的改进。
6.病患交流
成功要素:信任关系的建立。
为什么使用该产品?
用户1:我的病刚好,走了很多冤枉路,很像将看病就医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用户,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省些钱;
用户2:我得病好久了,试了很多治疗方案但就是不见好转,所以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病友有成功的经验;
用户3:自从得了这个病后越来越烦躁,想上来发泄下,找找同病相连的患者,得到其他人的安慰;
用户4:我是医生,业余时间我想为这里的病友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建议;
用户5:我似乎患者的亲人,想来这里需求帮助。
产品价值:好医生、好医院的口碑传播,为用户了解医生或医院提供一种途径,为有同样疾病苦恼的用户间建立一座沟通桥梁。
病患交流的形式
UGC:单纯的普通用户与用户间的交流沟通,这种形式在患者与患者间是最难建立信任的一种形式;
PGC:久病成良医,这里的P可以是这些久病成良医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这里的P也可以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将医生引进社区,但同时也需要避免各种医生推荐广告的发生;
健康号:医生是创作者,患者是读者,患者可以提问留言,医生可以作答解决问题,可以发表自己见解分析,可结合知识付费促进健康号的发展。
二、按照内容细分
这里说的内容特指疾病内容,按照具体的疾病进行市场的细分。
产品价值:可以帮助用户系统地了解该疾病,向用户推荐与该疾病相关的各类康复、用药建议等。
为什么使用该产品?
用户1:我患有该疾病,所以想通过该产品了解与该疾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用户2:前些天检查,指标显示我有可能患有这种病的趋势,所以想先了解下该疾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避免患该疾病;
用户3:我是患者的亲人…
分类有:血压、血糖、体重(肥胖)、视力、牙齿、肿瘤、癌症、肾病、肝病、心理疾病、皮肤病、睡眠问题、美容。
目前按照疾病分类产品,从产品的下载量,更新频率,内容和服务的丰富等几个指标来看,血糖、体重(肥胖)、睡眠、美容(整容)这几类慢性疾病的产品发展较好更新较快,其他疾病的产品都比较小众,发展一般。
三、按照用户属性细分
用户属性细分:以用户的个人基本属性为细分维度,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区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功能、内容的组合,推荐与当前用户群最关注的健康问题相关的服务;
成功要素:细分的用户群普遍处于亚健康或者长期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这些细分用户的健康问题在线上能够较好地给出解决方案,如果是初创者最好是不需要大量的线上医生或者线下医院资源;
产品价值:根据用户的属性特点,为其提供全面的与之相关的健康服务;
为什么使用该产品
用户:我就是属于产品所的这类用户,而且最近有点不适,所以上来看看;
产品已将目标用户群限制的较为狭窄了,含有对应基本属性的用户都有可能使用。
年龄属性
按照人体的生理年龄进行或者特殊的生长阶段进行细分。
性别属性
按照用户的性别分
区域属性
按照用户的所在的地域属性进行细分。
群体属性
按照用户所在的集体细分。
企事业单位APP:封闭的APP,一般不再APP市场上发布
医院各机构APP:北京协和医院…
职业属性
目前市场上还未发现按照职业细分的移动健康市场,如果硬要说针对一个职业的医疗健康方面开发一个APP的话,需要优先考虑几个问题:这个职业的用户规模够大?这个职业的人处于亚健康的人比较多或者比较关注养生?同时对于手机设备和APP上手较容易?
IT:全国现在IT行业的就业人员上百万,目标用户量也不算小;IT行业从业人员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类似颈椎病,腰椎病、肥胖、脱发、近视以及焦虑等心理疾病都比较普遍(认识我的程序猿不要对号入座啊,说的就是你,哈哈),而且也乐意参与各种健康锻炼活动,同时对于手机和APP的上手门槛几乎为零,现在重点就是如何切入这个行业,让IT人员逐渐重视起他们的亚健康状况,健康意识逐渐强化起来。
其中市场上的母婴类和女性类的产品用户量比较大,细分行业竞争也比较大,其他按区域、按机构、按单位细分的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规模量不是很大限制了其发展。
四、总结-关键词解读
每个类型的产品的用户体验关键要素都不同,像音乐类的体验关键要素是找得到歌,可以听;
搜索类产品的体验关键要素是准确快速找到内容;
游戏类产品的体验关键要素是角色的设定,技能释放的流畅性,没有这些关键的体验要素,即使画面和交互做的再好也无用。
就像早期的12306,UI交互惨不忍睹,但是该类产品的体检关键要素是找的到车,可以预定,早期12306第一点是做到了,但是第二点,特别是在订票高峰期系统很容易崩溃,但是由于订票是刚需,而且早期只能在12306上订火车票,所以也不影响其用户量;像健康医疗类的互联网产品,总结了以下体检关键要素:专业、高效、信任、有趣。
专业
【专业】:用户之所以身体有问题了会寻找医生询问,就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医生相对普通用户来讲,对健康疾病问题的了解更专业,如果医生、平台提供的健康知识和建议还不如用户道听途说的内容可靠,那还有什么必要去问医生,医生的建议或方案也不会得到用户的认可。
其中一个健康类产品的【专业】包含有四个方面:平台工具的专业、平台内容的专业、服务流程的专业、线上医生的专业。
产品提供的健康工具够专业,像健康问卷、健康评测、健康计划等必须是在市场内公认或者是多名医学专家共同商定的结果,决不能是从网上或者请几个二流医生随意组装组装就完成了,这样的影响是导致用户得不到合理可靠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更有甚者会导致问题更为严重或者新增不少新的问题,最后就是用户对产品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对产品的服务的可靠性失去信任,口碑扩散,用户大量流失。
高效
【高效】:用户采用网上寻医问药解决健康问题,而不去线下医院就诊,很大原因是因为网络渠道方便快捷高效,不像线下医院流程那么繁琐,所以产品中的各种服务流程必须化繁为简,为用户节省时间。
其中【高效】主要提现在三个方面:平台各种医疗服务流程的高效,线上医生处理各种问题的高效,用户找到各种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答案高效。
信任
【信任】:对每个产品而言得到用户的信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特别是医疗行业,因为涉及到生命的健康,如果一个健康类产品做到以上说的平【专业】【高效】,其实已经可以得到大多数用户的信任了。
其中根据健康医疗类产品中的角色分析,信任主要提现在人与人的信任、人与产品的信任:医生对平台的信任、用户对医生的信任、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用户对用户的信任(病患社区中必需)。
有趣
【有趣】:最后的【有趣】可以不涉及相应的健康领域,主要是表现层的UI交互、内容、活动等,健康医疗虽然是一个及其严谨的行业,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在产品表现层面加入有趣生动的元素。
其中主要可以从健康知识、健康资讯、健康福利活动,以及用户间或用户和医生间的互动等方面入手。